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今亮點!重慶市南岸區以標準化試點建設為抓手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時間:2022-10-14 17:05:48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謝旺江)重慶市南岸區市場監管局近日發布消息,作為西部唯一一個同時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城市,該區磨礪3年,帶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品質化、數字化水平提升,不斷促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

近年來,南岸區大力開展標準化建設,制定、發布并實施《南岸區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管理效能,該試點項目從市級升級為國家級試點,并受到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充分肯定。近期,即將迎接評估驗收。

多項措施推動


(資料圖片)

三年里,南岸區采取多項創建措施,推動試點工作:

搭建組織+投入經費,強化建設保障。南岸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完善試點項目工作機制。南岸始終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社會民生重要位置優先保障,累計投入創建專項經費5066萬元,投入建設重大文化設施經費超過9億元。

借鑒+向外借腦、科學“搭框建模”。南岸區市場監管局、南岸區文化旅游委牽頭向上海市嘉定區等地學習,借鑒汲取先進經驗。同時,向專業機構借腦,與重慶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開展合作,全面調研區域現狀、收集整理相關標準,科學搭建框架,成功建立包含國家、行業、地方、南岸四級共99項標準的《南岸區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制定《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規范》等南岸標準共38項,標準覆蓋率達到90%以上,為南岸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宣貫+加強培訓,督促各方嚴格實施。2020年6月,《南岸區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發布后,南岸區每年多次組織全區實施情況檢查,并開展自我測評,不斷改進和提升,提升實施效果。在項目建設中,還引入第三方評價制度,督促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估工作真實、有效,持續改進完善南岸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創建成效突出

如今,南岸區通過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實施“大創建促大提升”,取得顯著成效:

以標準化為模塊,帶動陣地網格化縱深覆蓋。構建了以一批市級重大文化設施為引領、區三級文化設施為支撐、N個基層文化服務點為延伸的“1+3+N”網絡體系。全區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每千人637㎡,超過全市平均水平145%,打造延伸服務點480個,比創造初期增長45.6%。

以標準化為參照,實現服務均等化公平惠民。《南岸區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顯示,該地群眾文體活動、流動服務、文化志愿服務、特殊群體公共文化服務等標準高于全市水平。累計承辦國家級、市級大型文化惠民活動159場,開展區級各類文化惠民活動6997場,惠及群眾超過1000萬人次。區圖書館、區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均實現免費開放,惠及群眾186萬人次。

以標準化為手段,促進供給數字化便捷可及。南岸區創新打造“南書房”自助書吧、24小時自助圖書館、有聲圖書館。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數字網絡覆蓋率、智能終端接入率達到100%。推進公共文化物聯網標準化,積極推進“百姓點單、政府配送”供給模式創新,年均完成配送服務450場以上、服務人次達到60萬以上,保障文化服務不斷線、不打烊。

以標準化為要求,推動隊伍保障專業化。堅持人才為先、專兼結合,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隊伍。鎮街綜合文化站、村社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專兼職人員配備分別平均達到5人、2人以上,超過驗收標準67%、100%。鎮街綜合文化站的文藝團隊均達到5支以上,培育文藝骨干、鄉土文化能人超過1000名。

以標準化為引領,凸顯特色活動品牌化。中國交響樂團“送文化下基層”系列活動、重慶國際馬拉松比賽、重慶全球旅行商大會、南濱國際戲劇節、國際時裝周、先鋒藝術影展、“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等特色活動,已成為重慶展示長江文明、巴渝文化等的經典品牌。

標簽: 服務標準 試點項目 文化產業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