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朝陽門關廂主街鉤沉
張雙林
(相關資料圖)
“朝外大街正式啟動改造,將建設室外空中籃球場、地下藝廊、最美胡同”的消息,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同時,也使老人們情不自禁地回憶起往昔的朝外大街,也就是最早的朝陽門關廂主街。
狹義的朝外大街是朝陽門至東大橋一段,廣義的朝外大街已延伸至呼家樓或更遠。正式啟動改造的朝外大街既是朝陽門立交橋至東大橋一段,也是朝外大街最有故事的一段。
明清時為漕糧進京要道
朝外大街至少在元代就已存在,是元大都齊化門(今稱朝陽門)的關廂主街。明代改齊化門為朝陽門,明清兩代朝外大街是重要大街,稱國東門孔道、朝陽門石道、朝陽門外大街等等。民國之初,一度稱朝陽街,1951年改稱朝陽門關廂街,1956年始稱朝外大街,并延至今天。
最早的朝外大街為土道,到清朝時,為方便皇室拜謁東陵和去承德避暑山莊,清政府撥錢將土道改筑為石鋪路面。據現存的“御制通州石道碑”和“重修朝陽門石道碑”記載,當年清政府撥“帑金三十四萬三千四百八十四兩有奇,起洼為高,修筑石路,計長五千五百八十八丈有奇,寬二丈,兩旁土路各寬一丈五尺,長亦如此”,而朝外大街就是御道中的一段。這條路猶如古代的“高速公路”,路兩旁還種植行道樹,每十里左右建亭一座供行人休息。路建成之后,不但解決了皇室去東陵和承德的“行路難”問題,還解決了清朝漕運因水路不暢,南來北往的貨船進不了北京的問題。當時通惠河因多年淤積,來水不足,漕運船只能停泊在通州張家灣,然后卸下貨物裝車,由陸路運往北京。而朝外大街這段關系重大,只有走過這段路,大批貨物才能進朝陽門,真不愧是“國東門孔道”。正如《燕京記》所載,朝外大街當年“俱石砌大道,糧艘抵通交卸,此陸運進京之道也”。
因石道承載量大,路面嚴重損壞,到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朝廷下令重修石道。據《朝陽文史》載,當時“修路六千六百四十四丈有奇,支戶部金二十八萬四千九百兩有奇,此次重修竟跨四個年度,增加長度一千零五十六丈有奇”,而且從朝陽門延伸到永通橋(八里橋)。因是皇家御道,雖工程重大,各路官員不敢從中漁利,工匠們不敢投機取巧,道路的質量相當好。“國東門孔道”和“朝陽石道”維持了二百多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還可以找到御道的石條。
朝外大街一直沿用舊石道,直到1942年才改為混凝土路面,1953年,朝外大街略做拓寬后,改成了瀝青路面。近幾十年來,朝外大街雖多次修整和拓寬,但基本形制沒有多大變化,朝陽門至通州通衢大道的性質也沒有改變。
商旅繁忙廟會眾多
朝外大街是明清時期漕糧必經之路,商旅頻繁往來,促進了朝外大街兩側商業的繁榮。當年大街北側的東岳廟在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都有廟會,并延續到民國期間,正如1935年版的《北平旅行指南》所載:“至今每月朔望,例有廟會。舊歷三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有白紙獻花放生撣塵各會。游人擁擠,香火甚盛”。其中每年三月二十八的廟會最為盛大:“傾城齊趨齊化門,鼓樂旗幢為祝,觀者夾路”,街上“婦女滿樓、士商滿坊肆”。廟會期間“廟內和三里朝外大街兩旁,攤販遍布,雜貨紛陳”。“廟會給東岳廟前朝外大街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一些人在街邊蓋了房開了店鋪,也有些人在廟會期間擺攤賣貨,在沒有廟會的日子里,在廟前及廟的東西兩側擺攤,成了固定的攤戶,形成了繁華鬧市”。按舊例,每個城門至關廂這兩三里的距離都會有商業街出現,朝外大街則因與漕糧運輸、東岳廟廟會關系密切,故而商業更為繁榮。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后,朝外大街相繼出現了永星齋餑餑鋪、泰源亨紙店、寶記茶莊、元順永油糧店、聚祥益綢布店、梧村樓首飾店、元發鐵鋪、大有醬園等。東岳廟香火旺盛時,也使一些賣祭祀用品的店鋪沾光,當年這條街上有榮記香蠟店、天謦(qǐng)樓香蠟店,街上擺攤賣香蠟、冥紙的更多。
朝外大街的店鋪有不少是大商號、老字號。永星齋餑餑鋪開業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據記載:“晚清時,上至宮廷王府,下至黎民百姓,都知道它的名字。到了民國時期,其名聲也很大。它在朝外大街經營近八十年,飽經憂患,終于走完了歷史為它安排的艱難歷程”。大有油鹽店,又稱大有醬園,開業于1917年,因講究清潔衛生,醬菜加工細致而享譽京城,而且還設有“糧柜”,加工和出售糧食,并在西城缸瓦市開了“大有西棧”,足見其生意興隆。元順永油糧店,主要經營油鹽醬醋和粗、細糧,店很大,“共有房五十多間”,臨街為鋪面,后院為庫房和住房,“在朝外近十多家油糧店中,就其規模和聲望而論,惟有它可與大有油糧店平肩”。
在朝外大街上還有許多飯館飯鋪。和義軒飯館,俗稱“大蠟”,老板是東岳廟的一個道士。此店原為香蠟鋪,有木制大蠟做幌子,后來東岳廟香客減少,便改為了飯館,以經營面條為主。榮盛軒飯店,有房三十余間,原先是茶館,后來逐步發展成飯館,經營項目多,能夠承接喜慶宴會、婚喪酒席等業務。因在朝外地區名聲大,飯館旁的小胡同也叫榮盛夾道胡同。榮盛軒飯店停業后,此地改為了“新聲”戲院,專有小劇因在這里唱評戲和河北梆子。早年,學者金受申在《口福老北京》一書云,朝外大街的小飯館“肉脯徐”專營“爛肉面”,“‘肉脯徐’的大名,比現在‘東興樓’還來得遠,不僅都人盡知,因漕運關系,一直傳到江南。糧幫上以能到北京吃‘肉脯徐’的‘爛肉面’為最興頭”。朝外大街舊日的商業繁榮為今天打下了基礎,乃至被豐聯、藍島、百老匯、昆泰等商企相中,競相在此開業。朝外大街一度被市政府確定為“北京市第三商業大道”。
朝外有個“二天橋”
朝外大街的繁華,也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往東出現了小豬店(今小莊)、關東店。朝陽區唯一的會館——山東海陽邑義園會館就在朝外呼家樓。朝外大街上的元順永油糧店又稱“山東屋子”,規模很大,園內的腌菜大缸就有600多口,店主、雇工都是山東海陽人,他們與海陽邑義園會館關系很大,會館肯定是他們為本邑老鄉建的。
在朝外大街有趣的故事中,少不了已經消失的朝外市場。朝外市場又稱朝陽市場,在歷史曾有“二天橋”之稱。正如《朝陽區地名志》所載,朝外市場街當年“由于商販、賣藝人云集于此,故已形成市場雛形,至民國期間該街已有‘二天橋’之稱,時名朝外市場。”朝外市場建在大街南側,北面是東岳廟,南邊是日壇,面積雖不如天橋大,但各種項目俱全。朝外市場所在的位置,最初是守衛朝陽門的鑲白旗旗兵的南營房。辛亥革命之后,旗兵解散,營房的空地及操場(校場)就演變成了市場。旗兵解散時,民國對他們還是很照顧的,安排他們到被稱“鐵飯碗”的警察局、鐵路局和郵政局工作,但大多“巴圖魯”目不識丁,且又懶散,不想過“當差”的日子,做小買賣賣個瓜果梨桃、小吃就成了他們的首選,朝外市場第一批攤販就是那些舊日以“爺”自稱的旗兵。有些旗兵會“拿大頂”和“舉囤子”,就到此賣藝混碗飯吃,有觀點認為,他們是第一批賣藝者。
市場形成規模后,打把式賣藝的、唱小戲的也來了,他們在這個雜耍場里賣藝也能混個溫飽。諸如“大妖怪”、“小蘑菇”、“抓髻趙”等藝人也時常到這里表演,其熱鬧不亞于天橋。由于到朝外市場閑逛的主要是去東岳廟燒香的香客,開廟期間市場更為熱鬧。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此處整理改建,改后市場內商業、服務業、修理業、飲食業各類店鋪密布,諸多的農副產品攤位排列整齊,一直營業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紅樓夢》提到東岳廟
老北京,一條街一條胡同,沒有寺廟是不可思議的,朝外大街亦如此。在1932年的《北平市自治區坊所屬街巷村里名稱錄》中,朝外大街還有觀音寺、靜住寺、三佛寺、東森里黃廟、喇嘛寺、皇姑庵等寺廟的記錄。
自元代始,朝外大街就是北京道教的中心,至少有三座道教大廟排列在朝外大街上,它們是東岳廟、九天宮和十八獄。東岳廟在北京眾人皆知,介紹它的圖書、小冊子汗牛充棟,數不勝數。但是依然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容。在《天咫偶聞》中,有東岳廟是清帝“行宮”的記載:清帝“若值謁陵,于此小憩,行宮即在佛樓下”,在介紹東岳廟的書中,則很少有人提起。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介紹:“相傳東北角塑楊家將神像,裝有機關走弦,總紐裝于臨門處。不知者,一經踏動,則眾神像即自行移動,手持繩索向人圈鎖。”“傳明時有鄉人到廟參觀,偶一不慎觸動機關,神像持索趕逐套頸項,鄉人驚絕倒地即死”。此類軼聞是否杜撰,無人證實,但“將神像機關拆毀”則是真事。
歷史上東岳廟是個多災多難的寺廟,尤其多次遭遇火災。清人王士禎在《香祖筆記》中,記錄了康熙年間的東岳廟火災:“康熙庚辰三月,朝陽門外東岳廟災,殿廡皆燼,獨左右道院無恙,廟中仁圣帝、炳靈公、司命君、四丞相皆元時劉元所塑,元最善摶換之法,天下無與比,至是皆毀于火。”除了火災,便是兵災。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德國兵、日本兵和法國兵駐進了東岳廟,它們大肆搶劫廟內珍貴文物。因東岳廟設過義和團的“神壇”,侵略者以此作為搶掠的理由,大搶大掠后,還揚言要殺掉廟周邊二十里內的平民百姓,寺廟主持華明馨道長不得已出面周旋,交出了大批珍貴文物,才讓侵略者停止了暴行。
1912年,曹錕發動兵變,北洋軍第三鎮的士兵在朝外大街搶劫、縱火,大火快燒到東岳廟了,突然天降大雨,大火便在廟外熄滅了。有人認為是“東岳大帝顯靈”,并把功勞記在華明馨道長身上,認為是他的功德。殊不知,策動兵變的袁世凱已達到目的,下令北洋兵住手了。兵變之后,朝外大街一片狼藉,但留下了東岳廟。如今,東岳廟的“秩祀岱宗”琉璃牌坊成了朝陽區珍貴的歷史遺存。只是東岳廟缺了山門,當年廟前還有牌樓兩座,民國期間也無影無蹤,留下永久遺憾。
近年學者俞平伯和鄧云鄉考證,在《紅樓夢》第八十回中提及的“天齊廟”,就是指東岳廟,因為東岳廟亦有“天齊廟”之稱,廟中還供奉著“天齊仁圣帝”。書中說賈寶玉“性怯懦,不敢近猙獰之像”,恰巧與東岳廟內一些神像吻合。書中描寫的是廟中的“七十六司”塑像,確實令人恐怖和不寒而栗,寶玉“是以忙忙的焚過紙馬錢糧,便退至道院歇息”。在“俏丫鬟報屈夭風流;美優伶斬情歸水月”及“甄家仆投靠賈家;水月庵掀翻風月案”兩回中都提到水月庵,而朝外大街二條內確有叫水月庵的尼姑廟。在1936年的統計資料中,還有水月庵的資料。水月庵不是小廟,而且與東岳廟相距很近。曹雪芹曾居住在崇文門外,“逛廟”是他的樂趣,京城不少寺廟都留有他的痕跡,他把東岳廟寫入《紅樓夢》中是很自然的。
東岳廟咫尺之外的“九天宮”,又稱九天普化宮,是明代萬歷年間所建,主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廟內大小殿堂50多間,供奉各種神像72尊。正殿為雷祖殿雕像,分上下兩層,依墻而上,氣勢宏偉。不過,九天宮因“年久失修,殿宇傾頹,塑像剝落”,淪為貧民大雜院,1952年改為倉庫,如今僅剩后殿。至于有的史料稱九天宮“此廟甚古,其建筑蓋先于東岳廟也”,可能是以訛傳訛了。
在“九天宮”對面,即今日藍島大廈地區,在以前還有“十八獄”,全稱“慈尊十八獄”或“慈尊寺”。該廟雖冠以“寺”,但其不是佛寺而是道教寺觀。“十八獄”是典型道教寺觀的形制,進了山門就是展現民間傳說中地獄內容的殿堂。日本學者丸山昏迷在《北京》一書中,將十八獄稱為地藏寺是不準確的。但他的描述還是很準確:“此處為表現慘刑之狀的地方。南側正殿上懸‘森羅寶殿’的匾額,殿內放有閻羅王塑像”,并說其它塑像“都是勸善懲惡之意”。不過,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十八獄已破敗,廟內塑像“悉已毀壞,不能成形”。1949年后,在十八獄的地基上先后蓋了朝陽區工人俱樂部和藍島大廈。
東岳廟、九天宮和十八獄,當年是朝外大街上香火最盛的道觀,廟會會期大致相同,香客們出了東岳廟,又進九天宮,最后又去十八獄,相互串動,甚為熱鬧。朝外大街上除有上述三座大廟外,還有一些寺廟,如大街東口曾有天仙宮,又稱天地廟,全稱天仙護國佑圣延壽宮,是東岳廟的下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存有山門、前后大殿、東西配殿及石碑兩座。其他的如“雙夫人土地廟”也很有趣。朝外大街內的神路街昔日有海慧寺,曾是清末“四大奇案”之“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的開棺驗尸之處。在這座廟里,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合署辦公”,為楊乃武、小白菜平反昭雪,留下了千古傳奇故事。海慧寺又稱海會寺,應該是座大廟,楊乃武、小白菜一案的有關人員很多,他們乘漕船從杭州北上,在張家灣下船后由陸路進京,而海慧寺就在朝外大街南側,選擇在這里開棺驗尸是很自然的事。
朝外大街雖不是“一步三座廟”,但廟確實不少,除了有影響的東岳廟、海慧寺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宗教建筑。如當年的朝外二條有觀音寺,三條有喇嘛寺,四條有黃廟(喇嘛廟)等等。各種宗教融匯在一條街上,是人們善良、包容的表現!
一條街的興衰,往往是一個城市滄桑巨變的代表。今非昔比,朝外大街新一輪的改造開始了,不用說,朝外大街將更加輝煌。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朝陽門關廂主街鉤沉張雙林“朝外大街正式啟動改造,將建設室外空中籃球場、地下藝廊、最美胡同”的消息,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同時,
2022-10-12 09:25
原標題:馮驥才《俗世奇人》推出手繪珍藏本人民日報海外版電(張笑瑞)《俗世奇人》是作家馮驥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國內外公認的小小說經典。2
2022-10-12 09:26
原標題:孫子兵法博物館開館中國青年報訊(許小猛)近日,全國首家《孫子兵法》主題博物館——孫子兵法博物館在江蘇蘇州吳中區穹窿山風景區孫
2022-10-12 09:38
原標題: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引題)?紀錄片《荒野至上》第二季開播(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繼紀錄片《荒野至上》第一季在央視紀錄
2022-10-11 16:27
原標題:《千里江山》:樂音里的家國情懷徐堯在這場“致敬北京國際音樂節二十五周年”音樂會上,我有幸見證了一件藝術品的誕生。早在交響音詩
2022-10-11 16:35
原標題:《經典詠流傳》《典籍里的中國》《最美中軸線》等優秀原創文化節目破圈層傳播(引題)?擺脫流量綜藝傳統文化受捧(主題)【開欄的話
2022-10-11 15:40
原標題:跟著毛佩琦讀《莊子》明史學家毛佩琦先生,撰寫了《大家讀莊子》上下兩冊,洋洋40萬字的譯注,可謂“激活經典,融入當下”。《莊子》
2022-10-11 15:26
原標題:中日合作特展亮相清華藝博(引題)勾勒中日文明交流圖景(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模仿中國銅鏡式樣、紋飾的
2022-10-11 15:27
原標題:東城展出非遺保護十年成果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昨天,《東城非遺這十年》專題宣傳展通過“非遺101”微信公眾號上線,展覽展示了十
2022-10-11 15:49
原標題:天津京劇院名家領銜(引題)?三臺梅派經典劇目年末饗戲迷(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王洋)記者自天津演藝網獲悉,12月2日至4日,天津
2022-10-11 15:45
原標題:網絡文學出海還需出精品王海寧不久前,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布了《2021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藍皮書顯示2021年,雖然中國網絡文學
2022-10-11 09:44
原標題:魏風華映照出別樣唐朝天津日報記者何玉新印象暢游唐朝的山水體會唐人的樂觀近日,懸疑探案劇《唐朝詭事錄》在愛奇藝平臺播出。該劇憑
2022-10-11 09:34
原標題:“九說中國”系列叢書累計面世12種,從詩詞、典故、古橋梁等多個維度解讀傳統文化(引題)?書寫中國氣派,傳遞華夏文明精氣神(主題
2022-10-11 09:41
原標題:京劇分享會+戲曲演出付費直播(引題)?京劇藝術試水傳播新模式(主題)天津日報記者胡春萌日前,由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融媒體中心打造的
2022-10-11 09:33
原標題:照我思索,可理解我,可認識人(主題)——序《我的忐忑人生》(副題)徐則臣小說讀完,等了一個月,期待某個宏大的命題自然地浮出水
2022-10-11 09:41
原標題:法國思想家拉圖爾去世:一位通才澎湃新聞記者王芊霓編譯采訪整理法國思想家布魯諾·拉圖爾(BrunoLatour)于當地時間10月9日去世,享年75歲
2022-10-11 08:46
原標題:“演技只是演戲的一種技巧”(引題)甄子丹要讓觀眾看到自己那份真(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正在熱映的電影《搜救》中,甄子丹飾演的
2022-10-10 18:47
原標題:換個奇幻外殼談情說愛(引題)愛情偶像劇進入拼腦洞時代(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古穿今”“今穿古”“反穿書”“時間循環”“
2022-10-10 16:41
原標題:追憶崢嶸歲月致敬文化先驅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中國國家話劇院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首演
2022-10-10 15:44
原標題:儒學的分化與戰國《詩》教的傳承《詩》在戰國屬于公共的知識資源,但儒家對于《詩》的推崇可謂是諸子之冠。就目前掌握的文獻來看,儒
2022-10-10 15:35
“史海鉤沉”原標題:漢唐時期儲糧制度和方式之變遷“糧倉系國脈,民心定乾坤”,糧食生產和儲運是古代王朝的頭等大事,直接關乎國家興衰存亡
2022-10-10 15:33
“解碼二十四節氣”原標題:寒露:露凝而霜,菊有黃華“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唐代詩人戴察的《月夜梧桐葉上見
2022-10-10 15:39
原標題:探索喜劇的秘密,我們都需要真實和大笑近幾年喜劇節目在年輕人群體中很火。畢竟誰也不會拒絕被他人成功逗笑的那一刻。笑本身是一個具
2022-10-10 15:35
原標題:廣電總局公布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項目評審結果中新網10月9日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9日通過網站公布了2022年度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
2022-10-10 09:49
原標題:“詩假琴以鳴”:古典詩學中的以琴喻詩琴是樂器,亦是“道器”,“左琴右書”很早就成為士人理想生活的典范。詩與琴都是關乎理想、信
2022-10-10 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