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環球熱推薦:00后“芒果銷售天團”課余直播帶貨5萬斤

時間:2022-11-01 09:00: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吃著芒果長大的00后小伙兒王強,這一次和大學同學許冰融一起,帶著家鄉攀枝花的芒果出圈了。前陣子,“00后學生直播助農賣出5萬斤芒果”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讓網友驚呼,位于四川最南端的鋼鐵之城攀枝花,原來還有著“熱帶水果的王國”的美稱。

因為攀枝花獨特的南亞熱帶氣候,芒果作為當地的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之一,很早就開始推廣種植,王強家也種起了芒果。讀高中時,王強卻發現,家鄉產的芒果品質好、不愁賣,消費者買的芒果價格也不低,但種芒果農戶的收入卻很微薄。那時,王強就想著,能不能為家鄉農戶增收做些什么?2019年,考入四川農業大學的王強開始籌劃幫家鄉賣芒果。

和王強不同,成都女孩許冰融是在一次社會實踐中與攀枝花芒果結了緣。2020年夏天,在王強的介紹下,為了給芒果拍攝宣傳照片、視頻的許冰融,和同學一起來到了攀枝花,在一家農戶的熱情接待下完成了任務。就在這次,許冰融直接感受到“農戶們費心盡力種的芒果卻賣不出好價錢”。


(相關資料圖)

就這樣,經過了一年學習積累的王強,和同樣想為賣芒果出力的許冰融一起,帶領小伙伴成立了9人“芒果天團”。

為了找到當地芒果賣不出好價的原因,他們在大二寒假期間跑遍了成都、重慶等5個城市,調研當地水果批發市場和水果店的價格。他們發現,農戶把自家果園種植的芒果賣給批發商的價格是2-3元左右,批發商賣出時的價格為3-5元,芒果到了其他城市批發市場和水果店、超市后都可以賣到8元。

王強說:“其實攀枝花芒果在外地賣得挺貴的,但是農戶們沒享受到其中的利潤,因為中間隔了太多層銷售,在我看來整個產業鏈逐漸陷入了惡性循環:線下銷售渠道有限,很多農戶賺不到錢,年輕人只能外出打工養家,留在村子里的都是老年人了。”于是,他們成立了攀枝花鮮風派水果銷售專業合作社,一邊連接源頭農戶,一邊進行線上銷售。

盡管最初只有6家農戶與合作社簽約,但王強還是希望能夠盡團隊所能,幫助農戶拓展銷路,“綜合考慮到電商渠道的成本,每斤芒果收購的價格也比市場價上調了5毛錢,相當于提價40%”。

萬事開頭難。為了節約成本,他們自己設計了產品包裝,還到工廠訂購了郵寄用的紙箱。去年7月,他們的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并賣出了第一單。一個月后,團隊就賣出了6500斤芒果,收入2.4萬元。他們也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兩家企業達成合作,并在當地發展了9家供貨商。

與此同時,更重的擔子壓在了帶領直播團隊的許冰融身上。許冰融坦言,挑起“直播大梁”看起來簡單,但對于陌生的電商直播領域,主播話術、直播間布景、場面氛圍都需要從零學起,“我們自己會在網上觀看同類型的優秀直播間進行學習,還會參加專業的電商培訓。賬號開始運營后,每天觀看人數飄忽不定,也很考驗我們的心態”。

為了匯聚大學生的力量,王強和許冰融今年創立了攀枝花仁和區大學生鄉村振興聯盟,已吸納了62名來自不同學校的大學生參與。前不久,他們共同策劃組織了“高校水果助農行”活動,參與其中的大學生就有2000余人,共計賣出6500斤芒果,幫農戶增收2.15萬元。在他們看來,“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回到家鄉,共同為芒果產業謀發展”。

截至目前,他們累計銷售芒果5萬斤。不僅如此,他們還希望讓更多人通過購買水果,進一步了解產地背后的鄉村文化。王強說:“鄉村振興不僅是農產品銷售,未來希望能夠到更多鄉村進行考察,通過直播、墻繪等一系列新傳播手段,為不同鄉村特別是農產品建立不同的宣傳、銷售渠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實習生 王菁語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簽: 屏幕截圖 卡通動漫人物 人物特寫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