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資訊推薦:多位院士論道2022科學智能峰會:基礎科學研究將成人工智能主戰場

時間:2022-08-09 19:57:38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AI for Science(科學智能)是發生在當下的革命”。8月8日召開的2022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首屆科學智能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說道。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達特茅斯學院一群數學家和科學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詞。如今,人工智能已成為多國科研人員深耕的重要領域。

鄂維南在主題報告中提到,以機器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為基礎科學研究帶來了新的表示高維函數的工具和數據的分析工具。基礎科學研究將成為人工智能的主戰場,二者結合后的研究成果將會極大促進宏、微觀計算模擬的發展,進而成為工業設計的全新起點。

多位專家在主論壇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中國科學院院士湯超在致辭中提到,2018年鄂維南院士找到他,希望在北大建立一個交叉學科項目,用以探索機器學習在各個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應用,并取名為“AI for Science”。如今看來,這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甚至是一種新的范式流行了起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平文認為,“AI for Science”新范式表現為機理和數據的融合計算,應用數學是該范式的重要基礎。推動該范式的快速落地,要堅持服務于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張繼紅記得,兩年前,鄂維南院士帶著前瞻性的科研創新理念來到北京,構建基于科學智能的科研平臺,全面提升科研效率,推動AI for Science的系統布局。

2021年9月,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正式啟動建設。經過近一年的發展,科學智能研究院初步構建了國際化、專業化“AI for Science”創新生態;DeepModeling開源社區已成為科學計算領域覆蓋范圍最廣、活躍度最高的國際化科研平臺;機器學習領域高水平期刊已成功出版上線。

放眼全球,如何推動“AI for Science”的發展和生態建設?鄂維南表示,科學家要勇于做原始創新,在資源分配的體制機制上也要向鼓勵科學家去做原始創新的方向去設計,這需要政、產、學、研各個層面的共同努力。

“我們應該認識到在‘AI for Science’領域從0-1的創新目前可能還不太多。當然有許多實際問題的解決,并不一定需要0-1的創新,我們應該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少做一些表面文章,多鼓勵原始創新,只有這樣AI for Science才能健康、平衡、長遠地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湯超說道。

標簽: 人工智能 報紙雜志 屏幕截圖 文字圖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