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河南為創業者送出政策“大禮包”

時間:2017-11-02 11:55:54    來源:工人日報    

10月20日下午,在鄭州鄭東新區農民花卉創業園,176名農民工走上了鄭州市首批返鄉農民工創業補貼發放儀式的紅毯,共領取了140.8萬元的創業補貼。

43歲的鄭州市中原區農民曹英暉就是其中幸運的一員。“創業補貼真是解了俺的燃眉之急!”今年年初,長期在外打工的曹英暉選擇返鄉創業,從事城市小區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業務。事業剛起步的他,領到每人8000元的返鄉創業補貼后,立即購入了兩件水箱清理設備——高壓水槍和水泵。

返鄉熱度增加

為了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洛陽、濮陽等多地從2013年起就已開始規劃返鄉農民創業園項目,南陽、新鄉、信陽等地還專門出臺了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回歸工程”。

河南省人社廳一位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河南農民工規模達到2867萬人,一大批農民工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技術、市場和經驗,在鄉愁的牽引下,這些外來的寶貴資源開始反哺農村社會。

在河南,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就業已成為新亮點。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全省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20.55萬人,創辦企業11.32萬個,帶動就業149.37萬人;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96.76萬人,創辦企業49.48萬個,帶動就業484.90萬人。

其中,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中介服務、農機服務、交通運輸等行業,因與鄉村產業和地方資源優勢關聯較為密切,創業成功率較高,已成為這些“農創客”的熱門選擇。而這些三產融合、服務性極強的發展方式,也在悄然改變著農村的產業結構。

9月,農莊里綠油油的稻田開始露出微黃的顏色,螃蟹在水稻間悠閑地游弋。“在外跑了十幾年,到頭來發現,咱祖祖輩輩種的一畝三分地就是寶貝。”農莊負責人、河南省原陽縣原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俊海感慨,老一輩土里刨食,新農人土里刨金。這家合作社主打產品“水牛稻”是暢銷的有機大米品牌,趙俊海也是在外打工多年后決定返鄉“小試身手”。

“城市人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喜歡田園風光,定制化、體驗式的種植模式很受歡迎。”“水牛稻”打開銷路后,趙俊海敏銳意識到,土地還可以創造更多價值,合作社適時推出“都市一畝三分地”項目。

該項目土地由農莊托管,認購者可以隨時耕種、休閑游,并獲得土地上產出的有機大米、石磨面粉、時令蔬菜、稻田蟹等。僅“稻田養蟹”,每畝收入就達16000元以上,高出普通水稻種植6至7倍。

創業仍有疑慮

不過在返鄉熱度增加的同時,一些身負技能的農民工,對于返鄉創業依然有一定的疑慮。

調查發現,很多農民工并沒有太多的技術和創業資本,回鄉創業往往意味著舍棄之前經營多年的業務,尤其是融資、貸款優惠措施不明顯,缺乏啟動“第一桶金”的話,創業并不容易。

而要打消這些疑慮,充分發揮農村逐漸顯現的資源潛力,打破政策“壁壘”,引導制度創新至關重要。

10月19日,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擴大了一系列就業政策扶持范圍,為全省就業創業者送上一份“大禮”。

其中,河南省對農民工返鄉創業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的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可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而為了推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今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等市場主體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的,可按規定給予每人300元的就業創業服務(職業介紹)補貼。在農村的廣闊天地,返鄉創業大有可為,但也有一些返鄉創業者反映,他們在融資、用地等方面尚存困難,創業服務制度仍需完善。記者 余嘉熙 通訊員 王佳寧

標簽: 大禮包 河南 創業者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