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氣球派對師:把美好氛圍營造到底

時間:2023-08-01 07:25: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90后、00后是現在氣球派對消費的主力,這也與該行業的從業者高度重合。“以前辦18歲成人禮派對的客人較多,但現在的年輕消費者會在19歲、20歲、21歲等不同年齡辦生日派對。”“以氣球為元素之一的派對已逐步下沉到小鎮,走入尋常百姓家”。


(資料圖片)

——————————

楊雄斌不用再和別人過多解釋自己是做什么的了。以前,他總被認為是“站在街上拿著很多氣球(在賣)”。實際上,他的工作遠非“賣氣球”那么簡單。作為一名氣球供貨商,他的客戶是重慶本地大大小小的氣球派對公司或工作室,他的倉庫也從10年前的40平方米擴容到現在的300平方米。

7月末這幾天,一些氣球派對師的生意進入了淡季,但楊雄斌每天都得補貨。遇到新入行的人,他還會教對方給氣球配色、幫忙估算復雜造型所需要的氣球個數。楊雄斌也是氣球供貨商中少有的會做氣球造型的人。

氣球派對,這個以氣球造型為元素的派對形式,近年來越發流行,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加入。固定找楊雄斌買氣球的段緒夕,在2015年創立“呆萌氣球”工作室。2013年,倆人一起學做氣球造型。段緒夕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市面上的店鋪看名字就可以大致判斷出老板的入行時間。“如果叫某某派對,基本上是最近5年入行,如果叫某某氣球,那可能入行于5年之前。”

但無論是專攻氣球造型還是側重于做氣球派對,強調氛圍感與儀式感的消費需求正在提升。“這一行給顧客帶去美好的體驗感與氛圍感。”從業21年的孫杰是“球迷氣球”品牌的創始人,他告訴記者,如今氣球派對的客源在變多,消費主力是90后和00后,一些小規模的派對在本地就可以找到策劃與執行團隊,“以氣球為元素之一的派對已逐步下沉到小鎮,走入尋常百姓家”。

市場“熱”了

和大部分生意人一樣,楊雄斌是從手里貨品的銷量變化中,率先感知到行業變化的。2018年,一些國產氣球的訂單多了起來,與此同時,售價為國產同規格氣球2-3倍的國外某進口品牌氣球越發難賣。

“當時國產氣球的品質較2013年有了很大提升,氣球規格也逐步增加到幾十種。”從小就看父輩做氣球批發生意的楊雄斌,很快結束了對國外某進口品牌氣球的代理,2019年成為某國產品牌氣球的代理商,這也是該品牌剛開始在全國招代理商。

告別以代加工為主、開始專注打造自主品牌與拓展國內市場,國產氣球品牌發展的背后,是國內氣球派對市場需求的上漲。相比于氣球造型藝術,氣球派對更強調整體的策劃與多種道具的運用。“融合多個環節,類似于婚慶的策劃流程。”楊雄斌說。

2019年30歲的謝升華就是在這一時期入行、并在南京創立覓糖派對公司。他告訴記者,最早一起做氣球派對的,還有他請來的做蛋糕的朋友,“都是類似創造甜蜜與美好的行業從業者”。

4年過去,更多95后、00后加入謝升華的團隊。這個去年營業額達500萬元的團隊已入駐2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還有個1000平方米的院子供展示及租用。與此同時,市場上的同行也在涌向同一賽道。“在南京,光我知道名稱的氣球派對公司或工作室就有2000多家。”謝升華說。

市場熱度的變化也“藏”在楊雄斌的倉庫里。2016年,楊雄斌把40平方米的倉庫擴容到300平方米,“最開始感覺倉庫太大,東西裝不滿,但現在,進的貨都放不下。”

楊雄斌過去做氣球造型經常忙到凌晨兩三點,隨著國產氣球品種的豐富,這條路慢慢走得順暢起來。他告訴記者,從利潤上看,目前100個一包的普通十寸圓形氣球,利潤在一兩元,而之前這個金額在一兩毛錢左右。從客戶群體上看,自己現在的客戶早與父親過去的熟客不同,前者以氣球派對師為主,后者則是一些節日用品店老板,“以賣婚慶產品為主”。

有些客人比你還懂氣球

“這幾年氣球派對行業發展較快,但不同城市之間仍存在差距,像北上廣深的客人需求會相對更高,甚至一些客人比你還懂氣球,會指定一些品牌。”從業10年、創業8年,段緒夕發現這個市場發展呈階梯狀,一些高端定制的項目不僅需要氣球派對師具備建模等設計能力,還要在氣球光澤、顏色等品質方面提供最優選項。

孫杰也注意到,多年前做氣球派對的人需要主動給客人看案例圖,講解氣球造型藝術是什么,但現在,一些客人會直接發來圖片、指定氣球最終的呈現效果。

“前兩年氣球派對被指定最多的是ins風,去年是韓風,今年則流行新中式風格。”謝升華告訴記者,每年派對流行的風格都不一樣,這要求從業者具備年年創新的審美與設計能力,因此,他更愿意稱團隊里的成員為氣球派對策劃師。

實際上,對氛圍及儀式感的營造,也是氣球派對行業近幾年來發展的特點之一。孫杰分析說,現在人們舉辦派對,早就不把注意力放在吃吃喝喝上,而是注重一種精神層面的消費、一種場景氛圍上的體驗感。

他記得,10年前布置的派對更看重場地的選擇,與場地的氣派相比,即使布置的元素少一些也無妨。“但現在的消費者更愿意花一部分錢在布置上,尤其是能夠提供拍照打卡的場景布置”。

孫杰說,90后、00后是現在氣球派對消費的主力,這也與該行業的從業者高度重合。

“以前辦18歲成人禮派對的客人較多,但現在的年輕消費者會在19歲、20歲、21歲等不同年齡辦生日派對。”去年組織團隊辦過2000場氣球派對的謝升華說,一些明星同款生日派對也會被要求復刻。

在他看來,一方面新入行的從業者在增加,另一方面,新的市場需求也在增多。

氣球派對向小鎮下沉

但新入行者的增多也會讓行業價格陸續走低。“新加入的同行往往會因為缺訂單采取降價等辦法,吸引客戶。”眼下,團隊人數較少的段緒夕正靠老客戶的支持度過這段時間的價格沖擊。

從業10年,這個90后和很多同行一樣,有過背上背包就去現場布置的日常,也曾與團隊在商場熬夜做美術陳列。在段緒夕眼里,這個職業始終是美好與辛苦并存,“尤其是完成后受到客戶認可的那一刻”。

他說,某場活動是團隊千千萬萬場活動中的一場,但對客戶來說,卻可能是唯一一場或是很重要的一場。“所以每一場都需要氣球派對師很鄭重地去對待。”段緒夕印象中就有一場悄悄準備的結婚周年慶生日派對,“在家中布置,給對方驚喜”。

通過氣球派對師的策劃與搭建,更加個人化的紀念被定格,派對的小規模化趨勢也在加速用戶下沉。

“一些訂購氣球的訂單就來自小鎮。”孫杰回憶說,過去國內有實力做大規模氣球派對的公司只有幾家,往往需要十幾個人花一天半的時間,用氣球把500平方米的場地包裹起來,但現在小規模的派對逐漸流行起來。“小型派對的策劃與執行甚至不需要到外地找團隊,在本地就能找到合適的派對師團隊。”

結合自己所在的業務交流群、訂貨群,孫杰估算,全國起碼有20萬-30萬家氣球派對工作室或公司,“因為這個行業人力成本占比較大,有的工作室其實就只有一個人或兩個人。”

有調研顯示,預計2023年中國氣球派對市場規模將超過百億元。

新的入行者仍在增加,教過不少學生的孫杰說,這其中有源于興趣的,也有認為“做氣球派對投資少、回報高”的。在他看來,包括氣球派對在內,一個行業要經歷洗牌,留下的人不光要喜歡這個行業,還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就氣球派對師而言,最好能夠疊加一到兩個技能,比如攝影、繪畫或是互聯網營銷。”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