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增城頭茬仙進奉開售 即時零售平臺30分鐘可嘗鮮)
盛夏蟬鳴時,嶺南荔枝紅。正值6月底,在位于廣州市增城區的一處荔枝基地,有“荔枝皇后”之稱的仙進奉已陸續進入到采摘期。果皮鮮紅、果實個大飽滿呈心形,果肉軟滑多汁,味道清甜帶有蜜香味,作為嶺南荔枝的優秀晚熟品種,受“龍舟水”天氣影響,今年的仙進奉“雖遲但到”,憑出眾的口感讓不少老廣直呼“真系正”。
記者從增城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2023年增城仙進奉種植面積約3萬畝,產量在1萬噸左右,就在今年6月初,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推介發布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通知》,其中在18個水果園藝類主導品種中,增城區仙進奉荔枝榜上有名,且是唯一荔枝類品種。近年來,廣州增城區凝心聚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原產于增城區仙村鎮基崗村的特色農產品——仙進奉荔枝為例,一頭連著當地村民、種植農戶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發動機”。
(資料圖片)
▲圖為廣州增城荔枝基地,果農冒著暑熱采摘荔枝 攝影/王一強
老樹也有“新管家”,給荔枝做“扒皮師”?大學生返鄉投入“甜蜜事業”
如果你在廣州CBD上班,拿著約30萬元的年薪,工作待遇穩定,還會考慮回農村發展嗎?4年前,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戴浩賢就親身經歷過這樣一場考驗。1994年出生的戴浩賢祖籍廣州番禺,父母都是農民,在戴浩賢的印象里,小時候每到豐收季節,父母經常為水果銷路發愁,那時的他暗下決心不能再走父母的老路,于是他大學畢業后進入廣州CBD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做財務經理,年薪近30萬元。可每次和父母通話的時候,父母還是“三句話離不開水果”,為人子女,戴浩賢很心疼父母,經過多番權衡思考,2019年他辭去白領工作,從繁華的珠江新城回到家鄉農田,成為一名新農人,同時還成立了合作社,開始了本地水果規模化種植與銷售的探索。
“這里就是我負責的荔枝基地,有將近上萬顆果樹,大部分是 30年樹齡的老樹,我現在就負責給這些老樹做經紀人、‘新管家’,幫助基地收獲的荔枝對接電商銷售平臺,負責運營荔枝從‘下樹到上架’的一系列流程。”在增城區石灘鎮石塘村,“小佳荔”基地負責人戴浩賢介紹。
回到農村后,戴浩賢整日在農田里奔波,向老農學習產品種植的技巧,對廣州本地出品的水果如番石榴、無花果、黃皮、荔枝等本地特色農產品的口感進行改良、把關,并帶來了新的管理模式與運營理念,特別是帶來了“互聯網+農業”模式。他用自身學到的知識與經驗,探索出一條屬于90后新農人的農村電商發展之路。2022年,戴浩賢負責的合作社收入達1800萬元,今年有望達到3000萬元,有效帶動數百本地農戶家門口就業,收入普遍上漲了20%以上。
▲圖為廣州增城荔枝基地,戴浩賢(左一)與農戶在一起 攝影/王一強
正值荔枝上市繁忙季節,戴浩賢時常要穿梭在增城區各大荔枝基地采購荔枝,品嘗水果口感、測試甜度等,創業以來,戴浩賢長了20多斤體重,為甜蜜的水果事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戴浩賢介紹:“通過美團買菜,我們發現本地消費者非常偏愛本地水果,2020年以來基地通過美團買菜陸續上線了番石榴、黃皮,荔枝等,銷量提升非常明顯,現在我們的合作社收入差不多翻了4-5倍。”
戴浩賢表示,在美團買菜等平臺上,他可以將水果產量和銷量做有預見性的調整。在銷售穩定的前提下,不斷地對水果品質、標準進行提升,而用戶的“動態”反饋,也會反哺農業生產、采摘等環節,進一步反饋基地做得更好。
“剝開荔枝皮,會看到荔枝果柄和果皮交界的地方,這個位置叫做果蒂,如果你看到果蒂發黑,說明多半是被蟲子入侵了。”在位于“小佳荔”增城荔枝分揀和加工中心,韓美橋講起荔枝挑選頭頭是道。90后女生韓美橋是增城區荔城街龍角村人,大學畢業后,她先是在一家大型房地產公司從事行政工作,今年是她返鄉做荔枝事業的第三年,現如今負責把控荔枝品質工作。她自稱:“整天給荔枝扒皮做檢查,水果有測糖師,荔枝有專業扒皮師。”荔枝繁忙季,她需要給荔枝扒皮、抽檢是否有蟲果和壞果,每天扒幾百顆荔枝不等。
▲圖為給荔枝扒皮 攝影/王一強
“荔枝扒皮,又叫破果,專業術語叫內部破壞性檢測工作,”韓美橋告訴記者,扒皮檢驗的荔枝,是要專門供給美團買菜的,由于要滿足本地用戶,30分鐘吃上新鮮荔枝,對于荔枝的品質、口感要求更高,荔枝采摘下來后要進行預冷處理,然后分選和粗加工,這些環節吸納到周邊大量農戶務工,高峰季需要上千人,月收入穩定在6000元-8000元左右。
記者從廣州市增城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當前增城區積極推動省級仙進奉荔枝產業園擴園拓面,實行“一園多區”發展模式,推進荔枝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實現區域聯動發展,2022年產業園總產值達6.82億元,聯農帶農2725戶,農民人均收入38046元,高出全區平均水平21%。仙進奉作為增城荔枝代表,已形成當地的主導產業,極大帶動了當地農戶就業增收。
即時零售加速“仙進奉”出村進城,30分鐘可嘗鮮
▲圖為頭茬仙進奉 攝影/王一強
據1600多年前東晉顧微所著的《廣州記》記載,增城荔枝的栽培歷史超過2000年。自古以來,精勤的增城人民潛心鉆研荔枝育種、嫁接、促花、保果等生產技術,積淀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增城荔枝成為栽培歷史最悠久、文化底蘊最深厚、栽培技術最完整、品種最多、品質最優、優質品種最多、價格最貴、品牌最響的嶺南佳果,而仙進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品種代表。
美團買菜水果采購廣州組工作人員陳坤杰介紹,增城仙進奉是該平臺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廣州“本地尖貨”。通過品質把控、供應鏈建設、線上推廣等資源傾斜,幫助本地特色農產品擦亮品牌名片,確保本地消費者嘗到“第一口鮮”。今年6月以來,美團買菜廣州本地荔枝銷量對比去年同期增長14倍以上,全國荔枝銷量對比去年同期更是增長10倍以上。此外,產自廣州增城的桂味、糯米糍、仙進奉等荔枝品種也借助“30分鐘快送”的即時零售服務,第一時間送至北上廣深等家庭餐桌。
▲圖為頭茬仙進奉 攝影/王一強
白居易曾在《荔枝圖序》里這樣描述荔枝的風味變化:“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指的是荔枝的最佳賞味期限在三天以內。“而即時零售可以使得荔枝從采摘到品嘗,更快更便利。”陳坤杰告訴記者,廣東消費者對鮮的要求更為極致。鮮,一是要求源頭農產品品質好,二要求冷鏈和配送履約效率高,美團買菜30分鐘快送超市,比其它線上方式更快更穩更便利,基地直連餐桌,滿足廣東人人足不出戶,吃到現摘荔枝的需求;同時美團買菜在北上廣深、佛山、武漢及蘇州,構建以前置倉為基礎的本地零售基礎設施網絡,保障了源頭直采的增城荔枝得以對接全國大市場,助力本地尖貨走出去,賣出名,賣得好。
▲圖為美團買菜“荔枝大賞”頁面攝影/王一強圖源美團買菜App
據了解,為方便消費者加深了解多品種荔枝的產地、口感、特點,美團買菜還于近期上線了“荔枝大賞”專屬頁面,如何“知時而食”?如何挑選荔枝?荔枝怎么吃才不上火?用戶先了解再下單,開啟更中意的夏日荔枝“多巴胺”;同時開啟“嶺南風物館”,主推增城桂味、仙進奉等荔枝,將流量持續給到本地尖貨。
拓展即時零售市場增城荔枝探索“土特產”創新路
▲圖為廣州增城荔枝基地 攝影/王一強
據了解,廣州市增城區把以荔枝為試點的“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建設目標定為“個十百千萬”工程:即通過一個荔枝試點農產品,打造三十個農村電子商務網點,覆蓋區內二百個規模種植主體,培訓千名農村電子商務、種植技術人才,帶動萬名農民增收,2022年底,基本完成增城荔枝“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建設任務,探索形成符合增城區實際、可復制推廣的“增城模式”,而即時零售也是涌入的互聯網業態之一。
記者了解到,2022年起,美團買菜在全國啟動了“本地尖貨”項目,在地方政府指導下,通過產地直采、批量采購、流量扶持等方式,為本地特色商品拓展銷量、擴大影響力。目前,北京密云水庫魚、龐各莊西瓜;上海南匯8424西瓜;廣州南沙的新墾蓮藕、南沙番石榴、從化砂糖橘、肇慶高要羅氏蝦等多地特色農品均已納入美團買菜“本地尖貨”,產品銷量及品牌知名度均有所提升。
業內人士表示,即時零售,是指通過即時物流等履約能力,拓展和連接實體商戶、倉儲等本地零售供給,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的新型零售業態。其具有“近快好”的特點,就近提供供給、快速完成履約、減少流通環節的冗余和損耗,以足夠快的方式實現本地農貨“從田間到餐桌”“從枝頭到舌頭”的空間轉移,使產地與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近,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
以消費促產業,以產業促就業,即時零售正在助銷越來越多像增城仙進奉荔枝一樣的本地尖貨,持續探索“土特產”創新路。(CIS)
標簽:
上一篇:廣駿集團控股:公司股份已自上午九時正起短暫停止買賣|天天頭條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聚焦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發展大會丨原標題:厚重山西大有可為山西日
2023-06-28 11:50
原標題:縣城音樂節:不愿曇花一現解放日報記者劉暢今年夏天,長三角城
2023-06-28 11:42
原標題:演員吳越澄清:網傳“吳越”書法不是我創作的記者師文靜近日,
2023-06-28 11:56
原標題:泰國藝術片《記憶》中國票房全球最高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董銘對影
2023-06-28 11:52
原標題:感受津派文化暢敘合作友誼(主題)張工博爾格·布倫德出席2023
2023-06-28 11:51
原標題:國寶“白馬作”毛筆:印證漢代文職官吏“簪筆”習俗華西都市報
2023-06-28 10:49
原標題: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呈現中華文化大餐6月27日,在
2023-06-28 10:40
原標題:西周銅器“史墻盤”:284個字講述家國歷史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2023-06-28 10:38
原標題:廣州考古發現商時期文化遺存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
2023-06-28 10:46
原標題:北京電影學院第三屆學院獎頒獎(主題)張藝謀、于冬、張嘉益、
2023-06-28 10:32
原標題:茅盾文學獎小說搬上京劇舞臺(主題)國家京劇院新創現代京劇《
2023-06-28 09:41
原標題:《鐘馗嫁妹》糅合話劇與京劇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日前,話劇
2023-06-28 09:54
原標題:近40部中外影片鏖戰暑期檔(主題)電影市場將迎來新一輪觀影高
2023-06-28 09:36
原標題:相聚天津見證美妙夜晚(主題)──2023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文化
2023-06-28 09:56
原標題:土家山鄉的農民畫室光明日報記者張國圣李宏早上8點多鐘,曾云
2023-06-28 09:36
原標題:中華書局“康雍乾”傳記再版北京晚報訊(記者路艷霞)中華書局
2023-06-27 16:49
原標題:61天呈現76場演出主辦12個主題夏令營(引題)?“打開藝術之門
2023-06-27 16:55
原標題:《瘋狂元素城》:想象力“蒸發”,無厘頭的愛情皮克斯動畫新作
2023-06-27 16:38
原標題:“好聲音”官宣導師全新陣容今晚報訊(記者高爽)2023年《中國
2023-06-27 16:33
原標題:天津取景拍攝城市煙火氣倍感親切(引題)?電視劇《熟年》呈現
2023-06-27 16:34
原標題:魯獎得主夏堅勇歷時十余載大成之作“宋史三部曲”推出工人日報
2023-06-27 15:47
原標題:國博舉辦新疆歷史文物展(引題)?生動呈現文化交融的壯麗史詩
2023-06-27 15:39
原標題:2023第二屆黃河流域戲曲演出季入選名單公布中國文化報訊(記者
2023-06-27 14:45
原標題:工業情感勵志劇《淬火丹心》廣東衛視熱播(引題)?取材武鋼,
2023-06-27 14:41
原標題:河南考古又有新發現:精美壁畫墓現身鄭州記者從河南省文物考古
2023-06-27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