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周銅器“史墻盤”:284個字講述家國歷史
(資料圖)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在四千多年前的中國,人們就已經開始鑄造青銅器。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單刃青銅刀,是目前我國已知出土年代最早的青銅器,距今已有4800年歷史。隨著技術的發展,青銅器冶煉技術也更加完善。周朝時,以禮制管理國家、繼承了商文化的周人,賦予了青銅器特殊的含義,即“藏禮于器”。從以青銅酒器為主的商代,到以鼎、簋等食器作為禮器的周代,在青銅器地位的變化中,中華文明也在傳承發展。
正在成都博物館展出的特展“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中,就有一件青銅器“明星”,展示了中華文明的賡續發展。這件由商人遺民所鑄造的青銅器上,284個字記錄了兩個王朝交替時,綿延不斷的文明。這就是1976年12月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莊白村一號窖藏的史墻盤。
284個字記錄家國歷史
這件青銅盤通高16.8厘米,口徑47.3厘米,盤深8.1厘米,重12.5公斤。圈足,雙附耳。腹飾垂冠長尾鳳紋。圈足飾竊曲紋,均用細雷紋襯底。鳳紋象征著吉祥,是西周時期最為流行的紋飾。器內底鑄有的銘文,特別值得關注。銘文有18行,共計284個字。這也是1949年以來出土的青銅器中,鐫刻銘文最多的青銅器之一。
人們之所以稱它為史墻盤,因為這是由來自微氏家族的史官“墻”,為歌頌周王功績、紀念先祖而制作的青銅盤。關于這個微氏家族,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此前的采訪中,從1999年開始參與周原遺址發掘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徐良高曾介紹,文獻中有很清楚的記載,“《史記》及其索引中均有記載,孔子也曾經評價其‘仁’,即‘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這樣的微氏家族在跟隨周王后,受到歷代周王重用。直到“墻”繼承了“史”這一官職,他決定在青銅器上刻以銘文,記錄家族的歷史,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史墻盤。
銘文的前半部分講述了周王室的功績。從文王講起,歷經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一直講到恭王,涵蓋了大半個西周歷史。其中文王受天命,武王征伐殷人,成王治理周邦,昭王伐楚荊等事,均與已有的古籍文獻記載相互印證。后段為“墻”自述其先人如何事周王的敘述,與前段中諸臣子輔佐的內容相呼應。
史墻盤中記載的內容,與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的內容吻合,這既增加了記載的真實性,也讓墻盤有了更高的研究價值。同時,后人也能通過這一件器物,對微氏家族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成都博物館策劃研究部主任魏敏說,當時出土了史墻盤的窖藏,便是微氏家族的青銅器窖藏。“漢字中國”展覽中的折觥和興簋,均出土于此。興簋上也有銘文。而折觥則因與其他青銅器莊嚴的樣子不同,而受到觀眾的喜愛。
體現文化的賡續發展
“這個家族是先商的遺民,他的先祖被商王封在一個叫做‘微’的地方,所以被稱為‘微氏家族’。周代商后,周人對先商遺民并沒有趕盡殺絕,反而招攬了他們,這是因為周人對商文化是崇敬的,他們對商文化是一種繼承的關系。《尚書》中記載周公曾經說過,‘惟殷先人,有典有冊’,體現的就是這一點。”魏敏介紹。對此,徐良高有著同樣的見解:“周人繼續任用其為史官,體現了周人包容、多元的政策和文化。”
“西周繼承了商代的文化,同時它的文字發展又有了不同的面貌。”魏敏說,從商代晚期開始,銘文就開始出現在青銅器上。但是早期的商代青銅器銘文只有簡單的族徽或者族名,一直到了商晚期之后,銘文才開始有了更多的內容,這也跟青銅器的工藝發展有關。
而在商代,青銅器上的銘文仍是記事性質。“比如說記載了族名、戰事的傷亡、統治者的賞賜等。但隨著商人崇鬼神、周人尚禮儀理念的變化,青銅器上的銘文也發生了重要的改變。”魏敏說,史墻盤就是這樣的一個見證。觀眾在參觀成博“漢字中國”展覽時,可以仔細辨認青銅器上的銘文,感受文化的賡續發展。
標簽:
上一篇:環球微速訊:廣州考古發現商時期文化遺存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西周銅器“史墻盤”:284個字講述家國歷史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2023-06-28 10:38
原標題:廣州考古發現商時期文化遺存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
2023-06-28 10:46
原標題:北京電影學院第三屆學院獎頒獎(主題)張藝謀、于冬、張嘉益、
2023-06-28 10:32
原標題:茅盾文學獎小說搬上京劇舞臺(主題)國家京劇院新創現代京劇《
2023-06-28 09:41
原標題:《鐘馗嫁妹》糅合話劇與京劇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日前,話劇
2023-06-28 09:54
原標題:近40部中外影片鏖戰暑期檔(主題)電影市場將迎來新一輪觀影高
2023-06-28 09:36
原標題:相聚天津見證美妙夜晚(主題)──2023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文化
2023-06-28 09:56
原標題:土家山鄉的農民畫室光明日報記者張國圣李宏早上8點多鐘,曾云
2023-06-28 09:36
原標題:中華書局“康雍乾”傳記再版北京晚報訊(記者路艷霞)中華書局
2023-06-27 16:49
原標題:61天呈現76場演出主辦12個主題夏令營(引題)?“打開藝術之門
2023-06-27 16:55
原標題:《瘋狂元素城》:想象力“蒸發”,無厘頭的愛情皮克斯動畫新作
2023-06-27 16:38
原標題:“好聲音”官宣導師全新陣容今晚報訊(記者高爽)2023年《中國
2023-06-27 16:33
原標題:天津取景拍攝城市煙火氣倍感親切(引題)?電視劇《熟年》呈現
2023-06-27 16:34
原標題:魯獎得主夏堅勇歷時十余載大成之作“宋史三部曲”推出工人日報
2023-06-27 15:47
原標題:國博舉辦新疆歷史文物展(引題)?生動呈現文化交融的壯麗史詩
2023-06-27 15:39
原標題:2023第二屆黃河流域戲曲演出季入選名單公布中國文化報訊(記者
2023-06-27 14:45
原標題:工業情感勵志劇《淬火丹心》廣東衛視熱播(引題)?取材武鋼,
2023-06-27 14:41
原標題:河南考古又有新發現:精美壁畫墓現身鄭州記者從河南省文物考古
2023-06-27 14:48
原標題:舞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演致敬排雷英雄杜富國又到一年畢業季
2023-06-27 14:39
近日,一部取材于我國特種設備領域的長篇報告文學《特立篤行》由中國標
2023-06-27 14:41
原標題:千余作品參賽“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短視頻大賽在京頒獎中新
2023-06-27 13:44
原標題:“2023第四屆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季”將辦光明日報北京6月26日
2023-06-27 10:42
原標題:山西發現戰國水井遺存實證2400年前筑井技術日前,山西省考古研
2023-06-27 10:48
原標題:2023西寧河湟文化旅游藝術節開幕,33條美食街區同步開街工人日
2023-06-27 09:48
原標題:央視一套黃金檔生活劇昨晚收官總制片人徐康分享電視劇制作領域
2023-06-27 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