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風尚 > 正文

逆勢增長!小米發布2021年財報 業績超預期

時間:2022-03-24 13:29:38    來源:搜狐科技    

3月22日,小米發布了一份亮點頗多的2021年度財務報告。在疫情反復、芯片短缺等不利影響的大環境下,這家全球領先的科技巨頭依然實現了業績逆勢增長。

整體業績方面,小米營收、凈利均實現穩步提升。總營收達到32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5%,經調凈利達220億元,同比增長近70%。

具體到三大主營業務,手機業務依舊“挑大梁”,收入達到2088.68億元,全球市占率創下歷史新高。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實現26.1%和18.8%的同比增速,為公司多元化發展提供強勁的驅動力。

關于頗受外界關心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小米透露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保持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此前在三季度財報中,小米透露汽車團隊成員在500人左右。可以看出,小米在汽車業務方面正加速“招兵買馬”。

與此同時,小米還重磅發布不超100億港元的回購計劃,極大提振投資者信心。

“小米2021年收入、利潤增長亮眼。”國盛證券分析師點評稱,預計小米今年手機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手機出貨量或達到 2-2.1億臺,高端化將推動手機 ASP實現持續增長,如今年1月開售的小米 12 系列等。

逆勢增長,業績超預期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小米2021全年及第四季度的財報,那應該是“穩健增長”。在波動的環境下,小米幾乎所有的重要業績指標均呈現正向增長的趨勢。

2021年全球商業環境依舊面臨著諸多挑戰,收縮成為眾多科技公司的發展關鍵詞。聚焦消費電子行業,所有公司不但面臨著疫情反復帶來的停運風險,還要解決芯片短缺的供應難題。

舉個例子,小米2021下半年4G手機處于極度短缺的狀態,約有1000到2000萬的出貨量受到影響。面臨稍顯惡劣的外部環境,小米依舊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實現優異的財務表現。

2021全年,小米營收達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經調整凈利潤達220億元,同比增長69.5%。毛利達到583億元,同比增長58.5%。毛利率由2020年的14.9%增加至17.7%。

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營收855.75億元,同比增長21.4%,凈利潤44.73億元,同比增長39.6%。毛利達到147億元,同比增加29.4%,毛利率由2020年第四季度的16.1%增加至17.1%。

憑借著極具韌性的商業模式,小米向外界展現出逆勢增長的抗壓能力和生命力。

財報發布次日,多家證券機構給予小米正面評價。國盛證券給予小米30港元目標價,重申“買入”評級。摩根士丹利維持小米“增持”評級,目標價27港元,并指出100億港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可能會引發積極正面的市場情緒。

手機收入、出貨量雙增,市占率創新高

從2021年手機行業整體發展來看,形勢并不樂觀。消費者換機周期延長、購買需求放緩,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天花板,廠商之間競爭殘酷。

Canalys數據顯示,2021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3.5億部,同比增長7%,接近2019年的13.7億部。另外有通信行業調研指出,用戶平均換機周期從5年前的14個月拉長到目前的28個月。盡管市場環境低迷,小米找準適合自身發展的商業路徑,從而保障了主營業務的增長勢能。

在頗具前瞻性的雙品牌戰略、優秀的產品能力等因素加持下,小米2021年智能手機業務收入2088.68億元,同比增長37.2%,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達1.9億臺,同比增長30%,市占率14.1%創下歷史新高。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為504.64億元,同比增加18.4%,智能手機出貨量為0.4億臺,同比增加4.4%。

2019年1月,小米提出手機雙品牌的發展策略,Redmi瞄準大眾市場,Xiaomi品牌主打旗艦市場。至此,小米得以根據不同的目標用戶,在各大價位段都推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實現用戶的快速增長,避免“左右手互博”。

其中Redmi守穩基本盤,為小米整體手機出貨量提供保障。Omdia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市場追蹤報告》顯示,在銷量前10的機型中,Redmi 9A排名第五,是唯一入選的國產機型,其余的機型均來自蘋果、三星。這足以證明Redmi在全球市場的極強競爭力。

而從手機銷售的區域分布來看,境外市場為小米出貨量增長提供了強勁的驅動力。財報顯示,2021年小米智能手機在全球62個市場保持出貨量領先,在14個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與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相比,小米的全球化優勢應該是最為突出的。

在境外市場,手機廠商主要通過運營商渠道銷售手機。小米積累了豐富的本地化經營經驗,與海外運營商逐漸建立起深厚的合作關系。2021年,小米運營商渠道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了2500萬臺,同比增長超120%。

靠互聯網營銷起家的小米,銷售渠道主要在線上,外界曾不斷質疑小米在國內線下渠道的建設能力。而在2021年,小米下定決心花大力氣補齊國內渠道短板,提前完成一萬家線下零售店目標。這些門店深入有“毛細血管”之稱的縣鎮市場,覆蓋更廣范圍的消費者,成為小米線下出貨的“頂梁柱”。

砸研發,戰高端

小米不僅僅在手機出貨量上取得了優異表現,還在高端市場上有重大突破。眾所周知,高端市場的突破不僅能幫助企業改善盈利能力,還有助于實現品牌形象躍升。近兩年,高端市場已經被視為“兵家必爭之地”,各大國產手機廠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試圖取得差異化優勢。

小米手握Xiaomi品牌這張“王炸”沖刺高端,成為高端手機市場的“前行者”,在2021年取得了不少銷量及技術突破,在贏得更多高端用戶親睞的同時,也構筑起強有力的產品競爭優勢。

2021年,小米中國大陸地區定價在人民幣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2400萬臺,遠超2020年全年約1000萬臺的水平。高端智能手機占比由2020年的約7%增長至2021年的約13%。

“小米高端化策略好于預期。”招銀國際發布研報指出,看好小米在高端戰略和擴大用戶群上取得的進展。

一個行業共識是,要想實現高端手機銷量的提升,企業必須練好內功,有深厚的技術實力作為產品基礎。如果推出所謂的“高端手機”只是提升了價格、換了高級包裝,則無法贏得消費者的真正認可。

在技術研發上,小米起了“領頭羊”的帶頭作用。2021年,小米深入到手機產業鏈的底層技術,花大力氣在自研芯片這一“硬骨頭”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在Xiaomi MIX FOLD和Xiaomi 12 Pro兩款高端旗艦機型上,小米分別推出了首款自研專業影像芯片澎湃 C1 和首款自研充電芯片澎湃P1。

具體來看,澎湃C1可以實現高低頻信號并行處理,信號處理效率提升100%。澎湃P1是業界首個諧振充電芯片,也是充電效率最高的4:1充電芯片。在澎湃P1的助力下,小米12 Pro實現了單電芯120W秒充。

自研芯片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有人、有錢、有時間積累,對外采購是行業的一貫做法。小米用極大的耐心投入到芯片行業,從2014年開始做澎湃芯片,芯片之路已經走了7年,雖然歷經了挫折,但腳步從未停止。

小米研發布局也不僅局限于手機、IoT產品領域,還涉及到機器人等前沿技術領域。2021年,小米成立機器人實驗室,CyberDog仿生四足機器人“鐵蛋”便是成果之一。可以說,持續的技術創新,正成為小米各大業務強韌發展的根本動力源泉。

這些成就的背后,是小米以極其堅決的姿態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小米研發支出達人民幣132億,同比增長42.3%,研發支出近5年的復合增長率達43%。研發人員合共14592人,占員工總人數的43.65%。

2021年底,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對外正式宣布,小米研發投入計劃升級,未來五年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死磕硬核科技。

手機XAIoT,領跑萬物互聯

2020年,小米將未來十年核心戰略升級為“手機 X AIoT”。如今,小米在萬物互聯的道路上急速狂奔,產品品類迅速拓展,在全場景智能生態的打造中持續保持領跑優勢。

此前,小米提出的是“手機+AIoT”,從加法到乘法,一個簡單的符號改變,從側面反映出小米更為重視手機和AIoT之間互相聯動的作用。“AIoT業務要成為手機業務催化劑、助燃劑,滲透更多場景、贏得更多的用戶。”

在物聯網時代,只有各種品類的消費電子產品真正做到互聯互通,硬件與軟件的緊密融合,才能提升用戶粘性,實現各類產品銷量的“聯動”,構筑起企業專屬的生態圈。

通過手機及IoT設備、MIUI、小愛同學,小米建立起完整的全場景智能生態體系。一方面,小米拓展品類、加強產品能力,實現對硬件產品的廣覆蓋。另一方面,小米通過對軟件系統的迭代升級,改善萬物互聯體驗。

2021年,小米智能電視出貨量達1230萬臺,在中國大陸連續3年穩居第一,全球穩居前五。小米智能空調全球年出貨量超過200萬臺,同比增長超70%。據統計,A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同比增長33.6%,達到4.34億,有880萬人擁有五件及以上的連接設備數。

在軟件系統方面,2021年小米全球MIUI月活用戶數達5.1億,一年凈增了1億多;“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23.3%,達到1.07億。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小米于去年底將MIUI升級為跨多設備的操作系統,不再局限于手機,用戶通過妙享中心能實現音樂、視頻等內容在不同設備間的自然流轉。

總的來看,2021波動的商業環境給了小米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小米在逆境中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堅持手機雙品牌以及“手機 X AIoT”的商業策略,實現產品、供應鏈、渠道協同發展,走出了平穩的上揚曲線。

展望2022,小米有千億研發費用、萬名研發人員作為堅實的發展基礎,在頗具挑戰的造車業務和高端市場突破任務上,或能取得更優秀的成就。

標簽: 小米年度財務報告 科技巨頭 芯片短缺 雙品牌戰略 業績逆勢增長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