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重慶銅梁:扶貧車間成“致富工廠”

時間:2022-03-24 14:18:08    來源:中國農網    

每天早上,水口鎮天寨村的王華英都會準時乘坐路過家門口的農村客運班車到扶貧車間去上班,她已經是做配件包裝的一把好手了。

“原來以為自己都快70歲的人了,進廠里上班簡直天方夜譚。”虎峰鎮翰林村2組的彭長玉,在黃秀華農產品加工車間負責切蒜頭、裝袋,工作簡單,每月能拿到兩千多元的工資,還不耽誤下午回去給孫子做飯,她覺得很滿意。

不只是王華英、彭長玉,在重慶市銅梁區,各鎮村結合實際,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作用,集體經濟組織自建、企業自主創建、集體與企業聯合創建,以及扶貧車間轉化四種創建方式,建起49個鄉村振興車間,解決了2000多名農村群眾的就近就地就業問題。

其中,全區已有的11個原扶貧車間,擴大生產規模,調整生產工藝,就地轉化為鄉村振興車間,進一步規范提升車間的運行管理水平,有效推進了鄉村產業振興,帶動了群眾就業增收。

3月23日,記者走進位于銅梁區虎峰鎮久遠村的重慶鼎茂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淡淡蒜香撲鼻而來,一臺臺叉車來來回回將碼在支架上的一袋袋大蒜轉運到貨車里,車間里還有幾十名工人正在將大蒜進行初加工。黃秀華農產品加工車間正是兩年前依托這個公司建起的銅梁首批扶貧車間之一,主要從事大蒜加工銷售,現年產量已近7000噸。

“現在,車間里的員工中仍然有一半以上是脫貧戶。”車間負責人黃秀華告訴記者,車間將帶動就業示范獎補全部都返還給了脫貧戶,讓他們每月在工資以外還能得到500元的補助。

“我們把鄉村振興車間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充分就業。”銅梁區人力社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區里積極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在支持貧困人員就業創業、鼓勵企業招用貧困人員、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給與政策支持,調動了廣大脫貧人員參與就業的積極性。

對于無法通過市場途徑解決就業的脫貧人員,鄉村振興車間就是吸納安置的主要方式之一。區人力社保局還針對進入車間的人群開展技能培訓,使脫貧人員掌握一技之長,提升其通過市場途徑參與就業的能力。

目前建成的這49個鄉村振興車間,涵蓋農產品加工、工藝品制作、電子產業等。王華英上班的水口鎮大灘村鄉村振興車間,就是由云丁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重慶市鹿享家科技有限公司設立。

鹿享家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安防智能鎖,而位于大灘村的鄉村振興車間,就承擔了生產線中需要純手工作業的配件部分工作。2020年4月車間正式開工,以村集體名義成立公司自主運營,與鹿享家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代加工協議,根據企業訂單或產品組織本地閑置勞動力和脫貧戶開展生產。

“車間利用大灘水庫閑置多年的管理房建成,不僅給附近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還盤活了農村閑置資產。”大灘村黨支部書記蘇元富告訴記者,車間吸納了周邊剩余勞動力20余人,平均月薪2500到3500元,實行“村集體+群眾”利益分配模式,年收益60余萬元。

“平均每個鄉村振興車間能夠吸納20至40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基本都是采用計件制工資,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最高月收入可達6000元。”銅梁區人力社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繼續堅持政府引導,大力宣傳車間相關政策,確保有意愿的企業全覆蓋知曉。同時,在鎮、村公開欄張貼招工信息,組織鎮、村、社干部對轄區內剩余勞動力開展全覆蓋宣傳,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作者:李慧敏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

標簽: 人力社保局 集體經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