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甘肅省天祝縣立足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和區位優勢,堅持用工業思維謀劃農業,突出全產業鏈開發,深度推進食用菌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精細化發展。至2022年底,全縣袋栽食用菌5000萬袋、畦栽30萬平方米,產量4.55萬噸,實現產值4.69億元,輻射帶動全縣4386戶1.75萬人,戶均增收2.5萬元,人均增收6250元。
夯基礎、建平臺,增強產業發展動能。強化政策引領。2017年以來,相繼出臺《天祝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天祝縣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食用菌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2021-2023)》等文件,對符合驗收標準的農戶、合作社、企業,通過菌棒補助、一次性獎勵等方式,激發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鼓勵支持規模種植、生產線引進、菌糠回收利用、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補齊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等短板,推動食用菌產業從提質增效向高質高效轉變。擴大產業規模。先后建成天滬香菇雙創產業園、臣祥滑子菇產業園、瑞珍秀珍菇產業園等6個食用菌產業園,培育龍頭企業4家、專業合作社22家、家庭農場23家,有力帶動食用菌規模化發展、工廠化生產,初步形成了集菌種培育、菌棒生產、出菇采收、烘干加工、冷鏈物流為一體的現代食用菌產業鏈。2022年在松山鎮新建食用菌棚3000座,計劃利用2-3年時間在全縣建成食用菌大棚1萬座,努力將南陽山片打造成為西北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加工、交易基地。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探索推廣“鄉村振興公司+合作社+農戶”新模式,以擴量帶戶為目標,強化菌棒生產供應,全縣已建成6家菌棒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6000萬袋。依托食用菌產業園,完善“產業園+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聯動發展機制,健全由企業統一生產供應菌棒、技術服務指導、產品保底價回收的“訂單+保單”風險保障機制,實現菌棒大小、菌種質量、技術服務、收購標準、公共品牌“五個統一”。
強鏈條、擴市場,打響特色產業品牌。延伸產業鏈條。實施松山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項目(二期),投資4416.11萬元,建設食用菌試驗示范基地、菌種繁育車間、精深加工車間各1處,新建大棚50座,配建3000座大棚供電設施。新建集中栽培區,配建食用菌冷藏、保鮮等加工車間,開展冷鏈分級、干制、包裝等精細加工,開發食用菌脆片、凍干食品等初加工產品,逐步拓展蘑菇醬、食用菌面膜等精深加工高端產品,聯動發展冷鏈倉儲、篩選包裝、配送運輸等服務業,促進延鏈補鏈強鏈。拓寬銷售渠道。建立健全食用菌產品營銷網絡。目前,滑子菇、海鮮菇、羊肚菌、赤松茸等10余種優質菌種銷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全國一線城市的大中型蔬菜市場。實施品牌戰略。選育適宜本地發展的食用菌優良品種,栽培品種從2003年的3個增加到現在的11個,品種結構呈現多樣化、高端化、珍稀化發展趨勢。
強科技、提質效,促進群眾穩定增收。深化院企合作。邀請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食用菌規劃領域專家調研指導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力爭在技術人才交流培養、食用菌產業規劃設計等方面獲得更大支持。建立“行政督導+專家服務團隊”工作推進機制,積極與甘肅省農業工程技術研究院、天津農學院等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聯手合作,加大科技成果引進和轉化力度。截至目前,累計引進羊肚菌、香菇、大球蓋菇等食用菌新品種36個,開展食用菌栽培技術示范6個。加強技術研發。成立天祝縣高原食用菌研究院,開展“天祝縣香菇全生物可降解保水內袋”“天祝縣富硒香菇生產”“羊肚菌、赤松茸多層架畦栽”等試驗9項(次),采集野生山菌樣品18個,制作珊瑚菌、草地蘑菇等菌類標本4種,成功分離紫丁香蘑、珊瑚菌、邊麻菇等野生山菌菌種4個,為全縣野生山菌種質資源保護、馴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強化科技培訓。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方式,加大科技培訓力度,不斷提升農牧民科技素養。2022年,邀請高校、研究院專家開展教學指導8場(次),開展實用技術專題培訓6期、集中培訓20場(次)。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和群眾主體作用,引導群眾擴大種植規模,進一步放大“特”的優勢、提高“產”的效益。預計到今年底,全縣食用菌種植規模可達1億袋以上、畦栽達50萬平方米以上,總產量達10萬噸以上,總產值達10億元以上,帶動5600戶2.4萬余群眾穩定增收。
作者:徐世乾 張曉明
上一篇:【世界速看料】安徽出臺農村凈水攻堅行動方案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流浪地球2》來漢路演,主創揭秘拍攝幕后:(引題)劉德華水下玩命吳京開心“挨打”(主題)記者萬旭明上映十余天,《流浪地球2》的
2023-02-02 16:36
原標題:《流浪地球3》已有大框架?劉德華演笨笨,吳京演Moss?武漢晚報訊(記者萬旭明)《流浪地球2》正在沖擊30億元票房大關,觀眾們已經化
2023-02-02 16:40
原標題:《深海》中“南河”配音演員蘇鑫:一句臺詞就配了五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王金躍由田曉鵬導演花了7年時間制作的動畫電影《深海》于大年
2023-02-02 15:40
原標題:專訪|高葉:好演員的底氣澎湃新聞記者楊偲婷拿到《狂飆》中陳書婷一角,高葉自認,是一種幸運。幾年前,高葉偶然聽留白影視的創始人
2023-02-02 15:35
原標題:安欣、高啟強最后對話太催淚,《狂飆》大結局觀眾意猶未盡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邱偉昨晚,隨著最后兩集大結局的播出,《狂飆》在網友的
2023-02-02 15:52
原標題:《狂飆》迎來大結局(引題)全民追劇魅力何在(主題)新民晚報記者吳旭穎要說最近熱度最高的電視劇,非《狂飆》莫屬。昨晚,這部由徐
2023-02-02 15:39
原標題:產量高整體品質不高(引題)輕喜劇也救不了的“中年懸浮”(主題)記者 師文靜在熱度很高的科幻劇《三體》、刑偵劇《狂飆》的夾擊下
2023-02-02 15:42
原標題:上海歌劇院2023年演出季:歌劇經典煥新,愛讓冰雪消融(引題)《波西米亞人》《托斯卡》打頭陣(主題)解放日報記者吳桐最近,意大利
2023-02-02 14:54
原標題:《狂飆》上演大結局觀眾還想再看50集(引題)最后一“飆”意猶未盡(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昨晚,隨著最后兩集大結局的播出,《狂飆
2023-02-02 14:40
原標題:開年上演現象級“出圈”《狂飆》“狂飆”的背后中新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高凱)2月1日晚,39集掃黑除惡題材劇《狂飆》收官,開播以來一
2023-02-02 14:52
原標題:大唐遺寶在吉林展出:重現盛世燦爛文化中新網長春2月1日電(譚偉旗)彩繪釉陶騎馬女俑、“十四兩三分”墨書銀碗、三彩三足罐、彩繪打馬
2023-02-02 14:44
原標題:我們算了下,《狂飆》竟然怒刷了120條熱搜中新網2月2日電2023開年爆款劇《狂飆》2月1日晚迎來大結局。不過,《狂飆》的熱度并沒因劇情
2023-02-02 14:40
原標題:佛山元宵歡樂夜系列活動即將上演(引題)15場嶺南民俗活動“鬧”元宵(主題)羊城晚報訊記者景瑾瑾報道:2月1日,“最嶺南之佛山元宵
2023-02-02 13:36
原標題:營業性演出場次9400余場、票房收入3 78億元、觀演人數323 80萬……(引題)春節假期演出市場強勁復蘇(主題)姜琳琳中國文化報記者劉
2023-02-02 13:39
原標題:將一本書的表情進行到底何啟明《百手聯彈》是作家葉夢從1997年開始,歷經20年的一次文學創作實踐。她以散文的形式,為100位藝術家進行
2023-02-02 13:33
原標題:廣州再添一座新美術館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李巧蓉)經過四年的籌備和建設,2月1日,位于廣州番禺的“另一個美術館”正式開館,廣州
2023-02-02 13:49
原標題:描繪原生態傳統圖景,塵封數十年后——(引題)黃胄藏“樂亭皮影”炎黃藝術館首展(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廣燕半個多世紀以前的皮影從
2023-02-02 11:51
原標題:農民畫里寄鄉愁中國文化報駐江蘇記者王煒走進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農民畫之鄉的鄉親們正熱熱鬧鬧地忙年。六合農民畫非遺傳承
2023-02-02 11:32
原標題:圖片新聞春節期間,中國美術館以精心策劃的“美在致廣——全國小幅美術精品展”賀新春之禧。精品展展出了近600件征集作品,另有中國美
2023-02-02 11:45
原標題:非遺過大年:讓傳統節日過得生動中國文化報記者?王彬如果你幾年沒回家鄉,再回來,鄉愁中可能要夾雜一些游客心態了。這倒不是因看得
2023-02-02 11:39
原標題:張頌文、《孫子兵法》、江門街景……都被帶火啦!(引題)《狂飆》一路狂“飆”(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兔年剛到,電視劇《狂飆》
2023-02-02 11:45
原標題:電影“周邊產品”是門好生意嗎經濟日報記者姜天驕□隨著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影市場產業鏈不斷延長,基于熱門影片推出的衍生品逐步
2023-02-02 10:33
原標題:湖北陽新民俗文化鬧元宵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通訊員易相志2月1日,湖北省陽新縣舉辦“稚域之春”新春文化節活動,濃郁的地方民俗
2023-02-02 10:36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點亮元宵節夜空的花燈匠人元宵節(淄博花燈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宵節前夕,記者來到山東淄博,走近傳統花燈制作
2023-02-02 10:54
原標題:東城增文化產業空間15萬平方米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瑤)近日,東城區召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記者從會上獲悉,東城區高質
2023-02-02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