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產業的振興基礎不牢固,沒有基礎的脫貧根本致不了富。”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十二吐鄉的七個行政村“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發展各種產業,并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兜底保障、土地流轉和產業分紅等方式,讓產業、鄉村興、百姓富。全鄉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年前的3500元增長到1.5萬元,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站在十二吐鄉達康產業園區觀景臺,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設施農業暖棚、行列有序的高標準經濟林與排排相連的養牛小區映入眼底……眼下正是大棚番茄成熟采摘的時節,王華兩口子忙得熱火朝天。
(資料圖)
2017年,王華一家搬到集中安置區。“好政策讓我們種上紅柿子,摘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如今的幸福生活讓王華滿臉喜色。王華告訴記者,他家的大棚里還安裝了水肥一體化設備,可隨時查看大棚的溫度、濕度,還能自動放風、卷簾,現在他家每年穩定收入可達8萬元以上。
“在這里,家家戶戶種番茄,單是園區入駐的這90戶村民就發展了1600多畝的設施番茄,守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日子越來越好!”園區村民蘭國利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看來,鄉里設施農業產業的發展是一條可持續的道路,只要有老百姓肯種,就會穩定增收。
同樣受益的十二吐村村民陶春生說起現在生活的巨變也是感慨萬千,“以前四處奔走打零工,現在兒子在東邊養牛小區養牛每年能收入不少,兒媳在產業園打工一天能收入120元,孫子在家門口上學,家里還能天天吃上新鮮蔬菜,現在全家年收入10多萬元,新年新希望,我們的日子是越過越有奔頭了!”
在十二吐鄉達康產業園棉被加工車間內,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工人們正有序開展生產工作,一派繁忙景象。
王永雪是十二吐村村民,也是棉被加工廠的工人。“自棉被廠開工我就來打工了,現在一個月收入4500元,忙的時候還給我們漲工資,守家在地的,干活還不累,這可比外出打工好多了,現在就盼著孩子好好上學,以后出去見見大世面。”話語間,王永雪不忘手腳麻利地操作著智能設備。
如今,十二吐鄉不僅讓村民守家在地把錢賺,還把特色技能培訓班辦到了村民“家門口”,拓寬群眾就業路,在十二吐鄉蘇泗汰村舉辦的特色技能培訓班,除本村村民,周邊6個行政村的村民都能來參加培訓。
自2017年開始,林西縣十二吐鄉針對全鄉產業規模小、覆蓋面窄的現狀,探索推行黨建引領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組建達康聯合社和6家專業合作社,帶動各村村民和村集體經濟實現“雙增收”。
產業興,農民才能富。“我們西山根村村民致富的‘法寶’,總結來說就是一手挎著‘菜籃子’、一手抓著‘牛鞭子’。有勞動能力的,可以在養牛小區里養牛、在設施大棚里種番茄,沒有勞動能力的,土地流轉、產業分紅、公益崗也能讓大伙兒不愁吃穿。”西山根村黨總支書記劉占林說。
“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只有夯實了產業根基,讓鄉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和蓬勃活力。”十二吐鄉政府副鄉長王宏麗介紹道。截至目前,全鄉設施暖棚安裝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項目、番茄交易市場升級改造項目、西山根村肉牛改良站、十二吐村棉被加工廠建設等13個項目相繼落地。設施番茄產業發展持續向好,依托產業發展優勢建設番茄文化主題公園一處,旅游業發展潛力加速釋放,肉牛養殖規模不斷壯大,全鄉878名勞動力,年勞務收益5000余萬元。
作者:陳曉云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
上一篇:種糧大戶正月里選種忙|精選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品味老成都,玩轉大三國【一線講述】品味老成都,玩轉大三國講述人: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轉眼之間,春節假期已結束,但在成都武
2023-02-01 16:33
原標題:內地上映10天票房27億,躋身北美周末票房榜前十(引題)郭帆:從未覺得我們的想象力有問題(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截至1月31日12時,
2023-02-01 15:40
原標題:今年電影票房已破百億張藝謀懸疑片位列榜首(引題)《滿江紅》成春節檔最大贏家(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金躍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
2023-02-01 15:41
原標題:游客爭執致文物滑落后(引題)三星堆給跪坐青銅人像系上“安全帶”(主題)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王明平1月25日下午,三星堆博物館發
2023-02-01 15:53
原標題:前蜀皇帝的“兔首龍身”謚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走進博物館,在無數與兔文化相關的文物中,可以看出中國人獨特的“兔情結”
2023-02-01 15:39
原標題:從《流浪地球2》看文化企業守正創新:全方位大膽創新蹚出高質量科幻電影之路央視網消息:今年春節電影檔,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2023-02-01 15:47
原標題: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主題)中國古代夜游圖中的別樣生活景致(副題)王韌夜生活是現代人的專利嗎?中國古代的風尚與民俗中,就
2023-02-01 14:42
原標題:豫劇《大河安瀾》:赤子其人,河神其魂作者:李娜《大河安瀾》是一部講述黃河與人的故事、富于生活氣息的戲,也是一部講述共和國歷史
2023-02-01 14:39
原標題:跳出非遺看非遺文旅擦亮湘茶品牌(主題)——茶旅融合發展系列報道之四(副題)中國旅游報記者高慧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
2023-02-01 14:47
原標題:國博看大展樂享年文化中國旅游報記者趙騰澤春節假期剛過,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內依然熱鬧非凡。不少市民游客趁著寒假
2023-02-01 14:45
原標題:春節檔票房人次齊上揚?電影市場迎來開門紅姬政鵬兔年春節,電影市場迎來了久違的熱鬧景象:影院大堂熙熙攘攘,熱門場次一票難求,“
2023-02-01 14:37
原標題:亮相央視人物訪談(引題)馮驥才講述《我的藝術清單》(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央視一套《我的藝術清單》欄目昨晚播出天津大學馮
2023-02-01 13:35
原標題:陳妍希、張雨綺等擔任觀察員(引題)《半熟戀人2》聚焦“30歲+”人群(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聚焦“30歲+”群體的戀愛真人秀《半
2023-02-01 13:38
原標題:31天,今年電影票房破百億元(主題)春節檔影片內容質量過硬引人入勝(副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1月31日16
2023-02-01 13:49
原標題:推理+普法綜藝新形態落地,《大偵探8》持續拓維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從偵探推理到普法教育,《大偵探》一直在探索這一命題的解
2023-02-01 13:47
原標題:《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新繹》出版發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近日,《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的全新解讀本《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新繹》一
2023-02-01 13:41
原標題:貴州黃平:盛裝巡游迎元宵1月31日,苗族同胞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谷隴鎮盛裝巡游(無人機照片)。當日,在貴州省黃平縣
2023-02-01 11:33
原標題:舞獅舞龍迎元宵1月31日,在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東風街道前進里社區,人們舞龍舞獅迎接元宵節的到來(無人機照片)。元宵節臨近,各地舉
2023-02-01 11:52
原標題:河北石家莊: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受關注1月31日,觀眾在河北博物院參觀“玫瑰國度——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近日,“玫瑰國度——
2023-02-01 11:54
原標題:當《滿江紅》被涂抹上喜劇的紅暈錢翰以《滿江紅》為詞牌名的作品非常多,但是中國人只要單提“滿江紅”三個字,無人不想到岳飛。從歷
2023-02-01 11:50
原標題:在文化會客廳,聆聽文明的對話與回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啟示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1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在文化會客廳
2023-02-01 11:54
原標題:探尋重寫文學史的路徑(主題)——讀梅杰的《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綱要)》(副題)作者:於可訓20世紀80年代末,曾有人發起“重寫文
2023-02-01 10:52
原標題:為12生肖各創作百款剪紙圖樣(引題)徐陽:一把剪子探索傳統文化傳承(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洋北京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徐陽為兔年設計了1
2023-02-01 10:33
原標題:《流浪地球2》:探索宏觀宇宙思考人類未來作者:楊乘虎2023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2》如約而至,點燃國產電影的觀影熱潮。憑借著科幻
2023-02-01 10:34
原標題:綜合消息:春“藝”盎然海外民眾沉浸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連日來,“歡樂春節”等豐富多彩的
2023-02-01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