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國博看大展 樂享年文化 當前頭條

時間:2023-02-01 14:45:29    來源:中國旅游報    

原標題:國博看大展 樂享年文化

中國旅游報記者 趙騰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節假期剛過,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內依然熱鬧非凡。不少市民游客趁著寒假時間帶著孩子來到國博,看展覽、學知識、品文化,共度假期美好時光。

為了迎接兔年春節,國博精心挑選了80余件(套)館藏文物,推出了“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展覽內容緊扣兔年生肖文化與新春主題,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際為市民游客奉上一道新春文化大餐。

一進展廳,喜慶祥和的氛圍撲面而來。展廳以紅色為主色調,并用五福臨門、福祿花窗、燈籠、鞭炮等元素來凸顯新春年味。雪花飄落、煙花綻放、鞭炮聲陣陣……展廳設置了5組多媒體展示,與展陳空間和平面設計相互呼應,提升視覺、聽覺等多方位體驗。

“一祝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二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展廳內一座中國傳統樣式的大門前,一名小朋友在用稚嫩的聲音說著祝福的話語。北京市民陳女士說:“到博物館過大年已經成了我們家的慣例,孩子很喜歡小兔子,國博這次推出的新春展有許多小兔子形象的文物,很符合她的胃口。這不,還要錄一段視頻給在家的爺爺奶奶看。”

“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以“靈兔獻瑞、玉兔納福”“團圓和美、和氣致祥”“平安如意、春和景明”為3條暗線,精選反映兔年生肖文化及寓意平安吉祥的文物精品,營造佳節喜慶祥和、團圓和美的氣氛。

“整個策展過程,我們圍繞‘兔’和‘年’兩大主題,突出兔文化與年文化。整個展廳張燈結彩,更顯吉祥氛圍,歡迎全國各地游客來參觀游覽。”策展人高秀清說。

中國人對故土山水人文的眷戀,貫穿于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作為國博在2023年推出的首個展覽,“源·緣——閩臺藝術展”從戲曲、民藝及工藝美術、文學、書法、美術等不同的方面,通過閩臺藝術這一獨特載體,全面深入詮釋了“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的思想主題。

走進展廳,一件印有“想家”兩個大字的夾克衫吸引了市民游客的目光,夾克衫旁的玻璃罐里裝著臺灣的泥土。1987年,臺灣國民黨當局宣布開放大眾赴大陸探親。1988年初,以何文德為團長的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跨過臺灣海峽抵達北京。這件夾克衫,就是何文德回鄉時所穿的夾克衫。

策展人李雪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重土戀家的精神內核。家庭與宗族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展覽在春節期間舉辦,會讓游客想到‘團圓’‘回家’,十分應景。”

“爸爸媽媽快看,等我回家我也要畫一幅畫送給臺灣的小朋友。”展廳內,12幅兒童畫作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據了解,這12幅兒童畫都是10歲左右的小朋友所畫,其中6位來自臺灣,6位來自大陸。色彩斑斕、略顯稚嫩的兒童畫,勾勒出他們對祖國母親無盡的愛。

據了解,除“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源·緣——閩臺藝術展”外,“智慧之光——中醫藥文化展”“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和合共生——故宮·國博藏文物聯展”等一系列大展也在精彩上演,市民游客結合“云端國博”、國博APP和小程序,多維度不間斷享受視覺盛宴與精神食糧。?

標簽: 爸爸媽媽 精神食糧 中醫藥文化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