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為了綠色 他們日夜駐守大山

時間:2023-01-16 18:04:44    來源:中國農網    

有這樣一群人,白日里,他們行走山林之間,用腳踏量著每一寸土地。黑夜中,他們遠離繁華與喧囂,用心守護著大山的夢。每一個山頭,都布滿了他們的腳印,每一棵樹,都凝聚著他們的汗水。多年來他們看護著這片茫茫林海,守護著綠水青山,他們就是大山深處的“守護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最忠實的踐行者——老頭山自然保護區護林員。


(相關資料圖)

早上七點鐘,記者從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城出發一路向北,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來到了老頭山自然保護區。見到了老頭山自然保護區山門管護站護林員于井民和他的同事們,他們正在日常巡山護林。

“通過這幾年的巡護,現在環境越來越好了,原來看不著的野生動物現在都看著了,像是野雞、狍子、野豬、兔貓,我們巡護經常能看著。”護林員于井民說。

于井民加入林業工作時只有15歲,小小年紀的他跟隨著父親做了苗圃的護林員,不僅成為名副其實的“林二代”,還是當時護林員中年紀最小的一個。2020年于井民轉入老頭山自然保護區工作,從在苗圃里育苗、植樹再到保護區內守林護綠,一晃已經30個年頭了。

“我們山門管護站一共5個人,現在分成兩班,每半月一輪班,每天出去巡護的時間都在4到5個小時,管護區內所有的地方都要巡查一遍,現在主要看有沒有打獵、放牧的。”于井民說。

老頭山自然保護區種畜場管護站位于保護區最北邊,四面環山,工作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平日里,只有3名護林員在這里堅守。無論風雪交加還是酷暑炎炎,他們整日穿行于茂密叢林中,與大山為伴、和樹木廝守,這就是他們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

“夏季巡護是早上5點多開始,冬季是7點多鐘,到防火期時任務更加艱巨,有時候就帶點干糧,中午在山上找個背風地方墊吧一口就繼續工作了,下午太陽落山才返回。”老頭山自然保護區種畜場管護站站長肖波說。

保護好綠水青山,不僅要育林,更要育人。這兩年經過事業編招錄和調入,老頭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校畢業生,這在10多年來還是頭一次。老一代護林員平均年齡已經54歲了,現在保護綠水青山有了后來人,他們也能安心了。

“我今年已經59歲了,馬上就要退休了,大半輩子都交給了林業,說起退休,心里就不得勁。林業上的人就應該守著綠水青山,這既是工作也是使命。”護林員張東利說。

突泉縣老頭山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副主任潘鵬說:“2022年12月份我被調入老頭山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工作,作為新一代的林業人,我緊緊握好老一代林業人交給我接力棒,繼續守護好這片山、這片林、這片水,守護好突泉縣的綠水青山。”

在一代又一代護林人的守護之下,老頭山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好的保護。如今自然保護區內林木資源豐富,風景秀美,森林覆蓋率達50.3%,2003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老頭山自然保護區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林在深山有人護。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護林員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以不變的情懷默默地護著那方綠野,牢牢地守著這一道道生態安全屏障,才有了綠水青山。他們雖很平凡,但這份不懼孤寂,堅守崗位默默付出,讓人不由得敬重、感動……

作者:張佳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

標簽: 自然保護區 綠水青山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