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年到,年來到。在甘肅省通渭縣的一個個山村,鄉親們正在熱熱鬧鬧地制作土豆粉條,屋里霧氣繚繞,村民談天說地,屋外寒氣逼人,制作好的粉條馬上成型,過年的氛圍感瞬間拉滿。
“小時候,奶奶特別疼我。父親當時在農場干活,每逢農場備年貨做粉條的時候,奶奶會特別囑咐我,一定要到農場去玩一天,因為這樣就可以吃到粉條,跐溜吸進嘴里,特別香。”在通渭縣馬營鎮華川村,著眼前新做的粉條,村民張云望向記者回憶:“那種柔韌爽滑的味道,是我難忘的童年記憶。”
“對我們農民來說,土豆粉條是最好的一道菜,也是一年的必備年貨,每家每戶都要下粉條。”張云邊整理新做的粉條邊說,現在他像當年父親一樣,做粉條給子女吃,女兒在四川當老師,最喜歡用家鄉的土豆粉條配四川的火鍋。張云滿臉欣喜地說,現在孩子們都回家過年了,在冬天寒冷的夜里,炒一鍋豬肉燉粉條,香氣在整個村子里飄蕩,年味就越濃了。
通渭地處黃土高原,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為土豆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所產土豆淀粉含量高、口感醇香,制作的純土豆粉條,勁道爽滑,是當地人舌尖上的鄉愁。
土豆秋收后,除少量儲存食用外,剩余的磨碎、沉淀制作淀粉,再制成細嫩光滑、口感筋道的粉條,是當地必備的年貨之一。
記者來到,華川村村民魏亞萍家時,她正在做著粉條,手法十分嫻熟。她向記者介紹,“做粉條主要工序為:第一步打芡,第二步和面,把粉芡倒入淀粉中,開始攪拌,十分鐘左右攪拌好之后,就到沸水中開始下粉條。”
華川村的鄉親們告訴記者,通渭人對土豆的熱愛,早已融入骨髓,一日三餐,土豆是他們餐桌上從不缺少的家鄉至味,土豆絲,土豆片,土豆塊,土豆泥,土豆條……蒸、煮、烤、燒、燉、炒、悶、煎,土豆變換著花樣滿足著當地人的味蕾,吃一碗土豆粉條,既是許多通渭人心目中兒時的味道,更是通渭人心里永遠不變的年味兒。
作者:李蘇敏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魯明
標簽: 寒氣逼人
上一篇:甘肅靜寧:開展黨建聯創共建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環球百事通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電視劇《三體》明日開播(引題)七年打磨奉獻國產科幻之作(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由中央電視臺、騰訊視頻等出品,楊磊執導,
2023-01-14 15:42
原標題:著名歌唱家謝莉斯逝世曾演唱《外婆的澎湖灣》中新網1月14日電據南京藝術學院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余泳微博消息,著名歌唱家謝莉
2023-01-14 14:39
原標題:200項展覽“講”年味兒北京晚報訊(記者李祺瑤)春節即將來臨之際,市文物局以“博物館之城過大年”為主題,推出200余項展覽和文化活
2023-01-14 14:51
原標題:國潮集市兔躍天街北京晚報訊(記者李瑤)春節期間,前門商圈將舉辦“國潮前門·卯兔迎春”系列活動,并推出古風國潮主題集市,帶領市
2023-01-14 14:47
原標題:《縱有疾風起》中首演喜感角色笑果十足(引題)楊玏:以后爭取多接點喜劇(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都市劇《縱有疾風起》正在熱播,演
2023-01-14 14:54
原標題:天津市僑界新春電視晚會正月初一播出(引題)展現濃濃年味傳遞思鄉深情(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由市委統戰部、市僑聯、南開大
2023-01-14 14:52
原標題:馮驥才推出新書《俗世奇人(肆)》《俗世奇人新增本》(引題)感受有滋有味的天津勁兒(主題)天津日報記者仇宇浩新年之際,著名作家
2023-01-14 11:34
原標題:福布斯發布全球最受期待電影榜(引題)張藝謀新片《滿江紅》上榜(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福布斯近日發布2023年度全球最受期待
2023-01-14 10:37
原標題:非遺迎春年貨市集開幕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日前,“非遺文化綻風采紅紅火火過大年”2023年天津市首屆西岸非遺文化迎春年貨市集在津
2023-01-14 10:33
原標題:弘揚英烈革命精神實現家屬多年夙愿(引題)平津館補刻烈士李福恒姓名(主題)今晚報訊(記者王洋通訊員王煒)在即將迎來天津解放74周
2023-01-14 10:50
原標題:祁連山國家公園線上生態攝影展正式開幕中新網西寧1月13日電(記者李江寧)13日,由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
2023-01-14 09:34
原標題:在互聯網平臺直播間,傳統文化不僅“火”起來更“活”起來(引題)來自上海的戲曲主播登上抖音國風晚會(主題)文匯報記者王筱麗2019
2023-01-14 09:43
原標題:沈陽故宮展出清同治款嘉禮美瓷中新網沈陽1月13日電(記者韓宏)喜鵲、梅花均是中國傳統吉祥紋飾,二者結合更有“喜鵲登梅”“喜上眉梢”
2023-01-14 09:56
原標題:專家研討數字技術助力北京中軸線活化利用“數字中軸·小宇宙”先導片首發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記者應妮)由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北京
2023-01-14 09:48
原標題:一首《短發》承載觀眾青春記憶(引題)《時光音樂會》開啟梁詠琪專場(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湖南衛視《時光音樂會》昨晚開啟梁
2023-01-14 09:47
原標題:甲骨、漢簡、敦煌遺書、明清檔案亮相國家典籍博物館(引題)古文獻“四大發現”文物薈萃一堂(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洋今天,“二十世
2023-01-14 08:55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5期)匯報安徽?王瑞生應急措施陜西李天躍不吃自家窩邊草黑龍江郝延鵬今非昔比湖北?康田留守北京?趙思蕊喜事山東?
2023-01-14 07:46
原標題:108幅版畫再現盧浮宮藝術輝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精細還原世界名畫《蒙娜麗莎》《路易十四肖像》魅力的蝕刻版畫,華麗奪目的凡爾
2023-01-14 07:33
原標題:奔跑兔幸福年2023湖南春晚小年夜現場直播過小年,慶團圓!今年小年夜,《2023湖南衛視芒果TV春節聯歡晚會》以“炫彩新湖南,幸福中國
2023-01-14 05:41
【作品廣議】原標題:這條硬漢真脆弱肖承森大多數男人都有一個“硬漢”夢。不過,漫畫家肖文津先生的作品《無題》,會讓很多人在“夢”中驚出
2023-01-14 05:47
原標題:2022年全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合格標準公布中新網1月13日電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消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全國
2023-01-13 15:37
原標題:電視劇版《三體》定檔本周日播出北京晚報訊(記者邱偉)由張魯一、于和偉主演的電視劇《三體》定檔1月15日在CCTV8、騰訊視頻播出。電
2023-01-13 15:49
原標題:國交新樂季開幕音樂會座無虛席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作為國內最早實行音樂季制度的職業樂團,中國交響樂團2023新樂季延續了此前自然
2023-01-13 15:46
原標題:歷史學家王賡武的師友雜憶錢冠宇著名海外華人歷史學家王賡武的兩卷本回憶錄(上卷《家園何處是》、下卷《心安即是家》)出版以來,談
2023-01-13 15:45
原標題:首部真人版《三體》定檔1 15七年打磨奉獻國產科幻誠意之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由中央電視臺、騰訊視頻、三體宇宙、咪咕視訊、靈
2023-01-13 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