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黑龍江發揮水稻種植面積大,特別是綠色有機水稻占比大的優勢,自2013年以來,積極開展稻漁綜合種養推廣工作,推廣實施面積逐年擴大,質量效益逐年提高,實現了以稻促漁、稻漁雙收,取得了明顯成效。
黑龍江是全國最大的優質粳稻生產省,共有5700余萬畝稻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等優勢。2022年,全省12個市(地)、57個縣(市、區)的水稻主產區積極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達到102.9萬畝,連續3年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其中,稻魚共作73.1萬畝、稻蟹共作25.7萬畝、稻鰍共作2.85萬畝、稻蝦共作(小龍蝦)0.75萬畝,其他0.5萬畝。
2019年,黑龍江省組建淡水魚產業協同創新推廣體系,按照全省一盤棋的思路,打破部門、區域界線藩籬,集聚全省大水面生態漁業、稻漁綜合種養、土著魚類保護及良種繁育、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等方面優秀科研力量,進行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試驗及示范推廣,全面助推“好水、好魚、好牌、好價、好效”的龍江“五好漁業”發展。
綏濱縣水稻種植面積達到90萬畝,占農田面積的60%,經過水產人不懈的努力,稻田養魚從最初的幾十畝發展到2022年的32.5萬畝,遍布全縣9個鄉鎮109個村。9個鄉鎮全部建設了稻魚綜合種養示范區,示范區內實施了田間工程建設,提高了示范區的標準化程度,為稻魚綜合種養成功實施提供了保障,能夠滿足稻魚綜合種養的養殖方式需求。示范區數據顯示,投放鯉魚夏花70尾/畝,生產魚種7.5kg/畝左右,畝增純效益50元左右。投放鯉魚春片3kg/畝,生產商品魚15kg/畝左右,畝純增效益80元左右。投放扣蟹2kg/畝,生產成蟹15kg/畝左右,畝純增效益400元左右。總效益將達到1660萬元。
肇東市西八里漁兒園漁業專業養殖合作社是黑龍江西部最大的河蟹苗種培育基地。2022年,合作社發展稻田扣蟹養殖面積2200畝培育河蟹扣蟹苗種20萬斤,現全部入池越冬,預計春季扣蟹銷售收入300多萬元。合作社目前省內外河蟹扣蟹供苗合作場戶達到85家,技術合作場戶155家,河蟹扣蟹苗種越冬儲備能力達到60萬斤。
科研團隊根據寒地氣候特點和水稻種植季節,自主研發了適宜寒地氣候的小龍蝦池塘主養模式和蝦稻共作模式,寒地小龍蝦商品蝦7月中旬陸續上市,瞄準南方小龍蝦上市空檔期,巧打時間差、錯峰上市贏得市場,且更具價格優勢。通河縣通過寒地小龍蝦項目成果轉化落地,創建了蝦稻共作養殖模式,把綠色品種、綠色新技術結合起來,做大做強了水稻、水產“雙水”產業,實現了“雙水雙綠”“一田雙收、一水兩用”,既提高水稻附加值又增加水產品收入,養殖面積從6畝增長到200畝。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偉林 見習記者 岳海興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支持傳習授徒,加快非遺產品走向市場,江西宜春袁州區——(引題)古老夏布,織就新錦繡(主題)人民日報記
2022-12-21 14:48
原標題:權威快報丨“漢語盤點2022”年度字詞揭曉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2”活動12月20日在京揭
2022-12-21 08:46
原標題:《阿凡達:水之道》創IMAX全球影史第二高開畫成績(主題)中國以僅占1%的銀幕數貢獻27%的票房(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IMAX昨日宣布
2022-12-21 07:34
“堅持“兩創”書寫史詩·新征程新輝煌”原標題:用更多文藝精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核心閱讀隨著生活水平和欣賞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
2022-12-20 21:44
原標題:150件中阿藝術家作品亮相千年瓷都新華社南昌12月19日電(記者黃浩然)19日至20日,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行。作為
2022-12-20 08:52
原標題:說《氓》《詩經·衛風·氓》是中國傳世第一首棄婦詩,向為詩學家所重。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詩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農民,詩歌的主要內
2022-12-20 07:35
原標題:《甲骨文摹本大系》發布:系目前收錄甲骨最多的大型甲骨著錄書澎湃新聞記者程婷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
2022-12-20 06:4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光明日報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光明日報三亞12月18日電(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12月17
2022-12-19 21:34
原標題:重啟劇場大門奉上“高清戲劇放映計劃”第三期(引題)北京人藝重溫莫里哀人生謝幕之作(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記者從北京人藝
2022-12-19 20:48
原標題:北美票房:《阿凡達:水之道》強勢拉動北美票房回升中新社洛杉磯12月18日電(記者張朔)《阿凡達:水之道》(Avatar:TheWayofW
2022-12-19 18:49
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12月17日晚,“博物館的力量——上博之光·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當晚,“博物
2022-12-19 11:52
原標題:接連推送新歌《馬上就會好的》《來讓我抱抱你吧》傳遞溫暖(引題)小柯再為網友寫“黃桃罐頭歌”(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韓軒昨天有個小
2022-12-19 11:49
原標題:《巨然雪圖·軸》(局部)作者巨然(五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江蘇南京)人,五代畫家。他是位僧人,早年在南
2022-12-18 13:47
【視線】原標題:職場節目:唯有真實才動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鄧崎凡就讀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19歲姑娘王星星為了在一次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中獲
2022-12-18 07:56
【藝評】原標題:文字謀心音樂謀魂劉穎余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一個奇妙的時代。有一陣子,我們都熱衷成為一個音樂發燒友,以幾百元的月薪,去購
2022-12-18 07:56
原標題:清清的小河周養俊送信送報,每天都要過幾趟河。送了河東送河西,送了河西又送河東;只因河水是繞山走的,人又都住在河兩岸的半山腰上
2022-12-18 06:34
原標題:鄉村老屋苑廣闊以前農村的房子,都是土打墻,草苫頂,不能說是茅草屋,但肯定沒有青磚紅瓦的房子那么結實。農村老家有一個習俗,搬了
2022-12-18 06:54
原標題:一壺老白茶李風玲周末。深秋。下午。伏案疾書,忽然就覺得喉嚨干,于是起身泡茶。剛鋪下茶席,書房里的兒子走過來說:“媽,今天我來
2022-12-18 06:48
原標題:小雪有味劉芳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小雪,是二十四節氣里最有味的。小雪到,有美味。小時候,最盼著小雪,因為放學回家后,能享用“一鮮
2022-12-18 06:52
原標題:鮮美的豆腐乳李成在我家鄉,差不多家家都做豆腐乳。我們那里都是春節做“年豆腐”時,特意留出幾板豆腐,擱在陰涼處,稍稍被風吹干,
2022-12-18 06:46
【作品廣議】原標題:重新認識“熊樣”肖承森漫畫,是觀察和洞悉人性的藝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漫畫作者經常把各種動物請到自己的作品中,熊
2022-12-17 18:47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3期)高度重視?山東?于昌偉拷問?陜西?李天躍消失的音符?山東?張運河盼兒?江蘇?陳景凱脫了皮,命休矣?山西?
2022-12-17 16:52
原標題:助力中軸線申遺北京鐘鼓樓周邊歷史風貌逐步恢復北京的中軸線申遺文本將于2023年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申遺工作進入到了倒
2022-12-17 05:54
鄉村工匠原標題:“一見鐘琴”守匠心從2008年白玉昆選擇返鄉創業投身馬頭琴制作行業,到如今成為內蒙古興安盟內首屈一指的民族手工藝非遺傳承
2022-12-17 05:48
原標題:澳門舉辦大型會展呈獻五個“美食之都”魅力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澳門之味巡禮——五都薈萃”16日晚在澳門金光大
2022-12-17 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