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氣溫驟降。當清晨的陽光灑向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龍街鄉龍洞村連片農田時,這里早已熱潮涌動,“轟隆隆”的器械聲響徹田間,煙農合作社的機耕隊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深耕翻犁,一部部深耕機在田地里來回穿梭、奔走作業,一派繁忙景象。
“原來是用牛犁地,現在全部是深耕機。”農機手李淳罡指著不遠處的深耕機說:“現在深耕機采用的是專業犁鏵,能翻犁得很深,效率也高,一天能犁40多畝。”隨著他指的方向,銀亮亮的犁鏵下,深層的土壤全部被翻了出來。
“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隨著種煙用工成本的上升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全面提升煙草農業機械化水平已逐步成為進一步推動煙草行業發展的根本措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彝良縣局(分公司)結合實際,以煙葉生產減工降本為目標,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適宜山區機械化作業的農機農藝融合之路。
改田宜機:“小補丁”變“大連片”
“之前地塊太零散、配套設施又不足,有一些遠一點的煙地要走近一個小時的路程,很辛苦!”這是整個彝良縣煙農的普遍心聲。
彝良縣地陡山多,煙地質量總體不佳且多數為“補丁田”,地塊碎片化造成了大多數耕地“管理難”,也導致了烤煙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這一度制約了彝良烤煙產業的發展。
為破解難題,彝良縣局(分公司)以“政府主導、煙草主抓、煙農自愿”的土地流轉原則,通過配套相關扶持政策,積極引導、鼓勵、組織煙農開展土地流轉。同時,從勞動力、配套設施、交通便利、種植積極性等方面綜合考慮,避開病害高發、不適宜區域、機械難操作區域,對各種煙地塊逐村、逐戶進行核實,不斷固化植煙地塊,土地流轉初見成效。2022年,全縣共落實連片地塊421片,1000畝以上連片規模占烤煙種植面積的9.85%,100畝以上連片規模占82.41%,有效打破了煙田碎片化窘境,實現了土地流轉更加可行、煙葉連片更具規模、地塊布局更為合理,確保了煙葉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為機械化作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換機適藝:“多而單”變“少而全”
雖然煙葉連片種植初具規模,但面對地陡山多的客觀事實,彝良縣部分區域機械化作業仍面臨挑戰。“有的耕地太陡,合作社的大型農機械進不去,小型農機功能又太少,性價比低,不買農機太累、買多了不劃算。”這成了前幾年煙農面臨的難題。
“農業機械化無形之中提高了煙葉生產成本,生產規模越大,需要的農機產品越多,但是煙農購買農機的資金有限,如果農機產品選擇不當,就會造成無效投入,不光要耗油,還要耗費勞動力。”彝良縣煙草分公司煙葉生產科科長說。
面對這一難題,彝良縣局(分公司)針對山地特征,經過市場比選、田間示范驗證,引導煙農引進適宜耕作的機械,在煙用農機選擇上更注重“一機多能”配套機械,不斷提升農機裝備適配性和作業廣適性,有效解決了煙農在農機上重復投入的問題,促進了農機農藝有效融合;同時彝良縣局(分公司)搜集匯總煙農創新發明成果,鼓勵合作社、農業服務公司參與和拓展延伸專業化服務,充分調動合作社、煙農、煙站網格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小改進、小創新研發改進一批便于操作、接地氣的“土農機”。
“以前家里擺著很多種農機,但是功能都比較單一。現在別看我這里就擺著一兩種農機,但它們只需要換一換小零件就能有其他的功能,你看這臺深耕機,他只需要把犁鏵換成起壟刀具它就能變成一臺起壟機”,剛耕作回來陳世斌指著旁邊的深耕機“炫耀”到。
近年來,彝良縣局(分公司)與農業農村局協調配合,積極探索推廣揭膜培土、植保、拔稈、移栽、施肥等機具,舉辦機械化現場培訓活動,引導煙農合作社和煙農運用先進適用機械化技術,基本實現了耕地、整地、起壟、植保等環節農機農藝“高度融合”,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通過連片集中作業,僅在整地環節農機作業服務費就由120元/畝降到70元/畝,真正做到了減工降本,為煙農增收開辟了“快車道”。
前路雖遠,行則將至。彝良縣局(分公司)將不斷探索、不斷進步,走好“優質特色煙葉+全程全面機械化”有效結合的發展道路,探索出一條煙農“降本”、助農“增收”、煙區“增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者:王瀚
標簽: 配套設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12月1日開售每張300元中新網12月1日電故宮博物院近日發布關于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票發售的公告。2023年故宮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標題:文旅部:將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全面納入監管視線據文化和旅游部網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場管理司召開全國劇本娛樂管理工作視頻會,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標題:嘉陵江下游發現春秋時期巴文化遺存新華社重慶11月30日電(記者劉恩黎)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歷時6個多月的搶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
原標題:《平民英雄張富清傳》研討會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近日,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在省文聯主辦了《平民英雄張富清傳
2022-11-27 05:41
原標題:通向未來的階梯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際上,這句話因蘊含著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蘊非常,喜歡開卷的文豪們幾乎難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書榜單】原標題:日常的點滴與自然的優雅《游世與自然生活》顏世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為背景,以郭象所注《莊子
2022-11-27 05:29
原標題:“指尖”非遺進校園11月22日,老師(右二)在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折溪小學給學生示范刺繡。近年來,折溪小學積極推動“指尖技藝”
2022-11-27 05:42
【藝評】原標題:像小佳這樣的人劉穎余“大家好,我是小佳,大家看到我講話這樣,可能會有點奇怪,但大家不要緊張,不會傳染的,我講話這樣呢
2022-11-27 05:47
近日,范小天導演作品《紙騎兵》獲第17屆美國奧蘭多電影節(2022)最佳外語片獎,這是電影《紙騎兵》在美國斬獲的第6個獎項。奧蘭多電影節 (
2022-11-26 17:37
原標題:94版《三國演義》張飛扮演者李靖飛去世,終年65歲1994年版《三國演義》張飛的扮演者李靖飛因病醫治無效,于11月24日去世,終年65歲。
2022-11-26 06:33
新華全媒+原標題:3分鐘!帶你看百年古船非接觸整體遷移技術11月21日凌晨,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采用世界首創的
2022-11-25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