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云南曲靖板坡村:巧抓“雞”遇興產業促增收

時間:2022-04-26 21:57:22    來源:中國農網    

“老鄉,咱們項目的‘散坡雞’最近情況怎么樣?”“段書記,‘散坡雞’和我一樣,生活好著哩!”這是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派駐云南曲靖市會澤縣田壩鄉板坡村第一書記段雨明帶領工作隊隊員入戶走訪的一幕。

板坡村有養殖、種植的傳統。段雨明口中的“項目”,是2015年紅云紅河集團總部掛鉤幫扶板坡村后,于2018年和田壩鄉人民政府、部分村民股東共同建設的生態養雞建設項目。他們口中的“散坡雞”,則是多年來板坡村增收的重要產業。

袁德兵正是其中受益的村民之一。

早些年,板坡村村民袁德兵一家5口人還住在用泥土蓋起來的老房子里。經歷風吹雨打,老房子有些歪斜,袁德兵就找來兩塊大木板勉強支撐著。板坡村最不缺的就是紅色泥土,遇到下雨天,村里的道路有些泥濘,各種污漬混在一起,散發著刺鼻的臭味。

去昆明打工吧,袁德兵這樣決定。身體略有殘疾的他找到了一家工廠,工作是拆發動機。除周末雙休外,他一天要工作9個小時,一個月掙800元。妻子則在昆明打零工。

那段時間里,袁德兵和妻子賺的錢,勉強能解決夫妻倆和3個孩子的溫飽。

2018年,聽說在紅云紅河集團的幫扶下,村里成立了土雞生態養殖項目,采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有些養雞經驗的袁德兵便辭職回到了板坡村。

“村容村貌的變化可太大了,紅土路變成了水泥路,路更寬了,路燈也亮了。以前河邊的土路只能過一個人,現在小轎車都暢通無阻。村民們的思想變了,素質提高了,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袁德兵感慨,“養殖方面,建起了孵化室、養殖場,免費向農戶發放雞苗??板坡村的雞產業發展越來越有前景和奔頭?!?/p>

那個夏天,袁德兵從親戚朋友處借了一點錢,加上蓋房補助,建起了磚房。紅云紅河集團駐村工作隊隊員們發現他干不了體力勞動,便提議讓其到養殖場幫忙養雞。

每天7時,袁德兵來到養殖場,用機器將玉米打碎放到雞食槽里,把“散坡雞”放到用鐵絲網圍起來的山坡上,便開始觀察它們的健康狀態;中午,他要去看看食槽需不需要加料;傍晚,袁德兵再去一趟,把散養的雞關回雞舍中。

盡心盡力完成這份養雞的工作,袁德兵一個月可以拿到2500元的工資,而他悉心照顧的“散坡雞”里,有1000只屬于他的。這些“散坡雞”根本不愁賣,全部會成為紅云紅河集團下屬卷煙廠的優質原生態消費扶貧產品。

紅云紅河集團還和畜牧部門、獸醫站一起,每個季度都舉辦養殖技能相關培訓。經過培訓,袁德兵和其他農戶都學會了給土雞打針、喂藥等一些疾病處置技能,養殖水平大大提升。

只用了一年的時間,袁德兵就還上了親戚朋友們的錢。工作與以前相比輕松了,生活方式完全改變了。如今,飼養“散坡雞”已成為袁德兵一家的主要收入來源。

此時,段雨明也有了新的想法:“我們的‘散坡雞’雖有了一定名氣,但目前還缺少生鮮冷鏈的配套,在下一步的鄉村振興工作中,我們要加強產業鏈配套設施建設,把‘散坡雞’品牌做得更好、更響亮,爭取讓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據了解,自2015年紅云紅河集團掛鉤幫扶板坡村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2400萬元,用于基層組織建設、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改善、特色產業發展等領域,讓板坡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板坡村黨總支書記王志坤說:“收入的變換最有說服力,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2700元,比當初的4000元翻了3倍多呢?!?/p>

作者:朱婉琪 顏媛 曹婕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郜晉亮

標簽: 紅云紅河 投入資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