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分時節,先正達集團中國MAP與數字農業發布《MAP2021年綠色發展報告》(簡稱報告),這是自先正達集團中國成立以來發布的第二份MAP綠色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MAP服務農戶的綠色指數達43.13%,比非MAP服務農戶高出53.43%。同時,MAP服務農戶比非MAP服務農戶的溫室氣體排放降低了16個百分點。綠色發展報告基于哪些指標進行評價?MAP如何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同時實現碳減排?綠色發展又是如何助力糧食安全的?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和企業有關負責人。
從農戶和環境“獲益”角度設置指標
MAP系統性地對2021年自身業務模式帶來的農業綠色發展效果進行了量化評價,向公眾分享MAP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升農戶收益、保護耕地健康、促進低碳發展等方面的行動與成效。MAP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包含創新驅動、綠色行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民收益5個一級指標和16個二級指標。相比去年的報告,今年報告對指標的設置不僅考慮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重要核心指標,更從農戶和農業環境“獲益”的角度出發,設置了更加直觀務實的、農業行業從業者最關心的指標。
報告顯示,在優質品種覆蓋率、標準化生產率、農業金融覆蓋率、數字化管理采納率、保護性耕作覆蓋率、測土配肥覆蓋率、土地生產效率、農產品優質率、品牌化農產品銷售率、種植戶畝收益,以及碳排放強度等方面,MAP服務的農戶和非MAP服務的農戶相比都有比較顯著的提升。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團隊參加了調研,秘書長尹昌斌介紹,今年的報告更加聚焦國家綠色發展、雙低碳減排、以及農業“三品一標”戰略需求。首先,擴大了調查覆蓋面,覆蓋了更多的服務面積、農戶以及作物,共調研了水稻、玉米、小麥、蘋果、柑橘、葡萄、草莓、小番茄、馬鈴薯、苜蓿10種作物,遍及15個省份的24萬畝耕地,數據更具有代表性,且今年對不同作物有了針對性的綠色指數。其次,探索了服務作物產出過程的碳足跡。邀請專業機構對天津水稻等作物開展了碳盤查,在促進服務農戶低碳發展方面開展有益嘗試。第三,通過對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的整體升級,實現了全面量化,科學呈現MAP服務帶來的農戶和環境的“獲益”情況。特別是加強了對品種、品質和土壤健康方面的指標和調查內容。
既要增產增收 又要降碳減排
在近年來國家“雙碳”戰略下,MAP通過集成先正達集團最好的技術,并推廣成為可落地的種植方案,一方面提升農產品產量并保證質量,一方面實現減碳減排。
湖北枝江種植戶牟興江種了50多畝水稻,2019年和MAP合作后,選種、挑肥、配藥都有農藝師提供專業方案。以前4月中旬就開始播種,現在推遲到4月底5月初播種,水稻出穗、灌漿期避開了高溫,產量提升了不少,品質也更好。不僅成本降低了,MAP收購價每斤還高了3-5分錢,現在總收入每年提高5萬多。
枝江信達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易玉林和MAP合作后最明顯的感覺是收購的稻谷原糧品種更加統一,從原來七八十個混雜的品種集中到現在只有4-6個優質品種,大大統一了稻谷加工后的品質,提升了客戶體驗。而且稻谷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出米率和正品率平均上升了2-3個百分點,折算下來一畝地就可以增收80-90元。
報告顯示,MAP服務農戶和非MAP服務農戶相比,水稻畝收益提升118.57元,小麥畝收益提升101.88元,玉米畝收益提升106.83元。同時,MAP服務農戶和非MAP服務農戶相比,溫室氣體排放的強度下降了16個百分點,水資源、化肥、農藥的使用效率也有大幅提升。
“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推進農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實現增產減排協同,是農業面臨的挑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玉娥表示。研究所與先正達集團中國正在合作制定雙碳戰略,包括開展全部業務的碳盤查和減排路徑設計、實施、目標確定等各項工作。2021 年下半年,在李玉娥團隊支持下,MAP 首次采用生命周期方法對天津小站稻農場(海濱鹽堿土)水稻生產中溫室氣體的排放源進行了盤查,并核算了各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數據。通過比較小站稻與周邊農戶水稻生產的碳足跡,MAP 農場相比當地農戶的稻田甲烷排放量減少2.0%,氧化亞氮排放量減少4.4%。根據文獻數據,天津小站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華北平原單季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水平減排40.2%。
緊抓種子土壤數字化 保障糧食安全
目前,MAP在全國建設的500個服務中心絕大部分區域覆蓋糧食核心優勢產區,近一半都是圍繞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開展服務。
報告顯示,MAP服務農戶優質品種覆蓋率為30%84.69%(是指MAP服務土地使用優質品種占比,下同),數字化管理采納率20%達39.92%、保護性耕作覆蓋率30%達46.29%、測土配肥覆蓋率30%42.24%。
先正達集團中國總裁覃衡德介紹,今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牽頭組建了種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MAP作為農業服務平臺,最重要的是確保好種子能種出好糧食。“7+3”全產業鏈技術服務中的第一項就是“品種篩選”,針對我國不同的農業氣候區,選種最適合的品種來種植,然后基于特定品種,配套適宜的水肥藥機和其他田間管理方案,形成標準化的生產管理方案,踐行“三品一標”,帶動當地種植的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MAP提出土壤健康戰略,制定了專門的發展規劃,在種好地的同時能夠養好地。先正達集團中國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姜業奎介紹,MAP一直在推廣測土配肥、有機肥使用、保護性耕耕作、綠色覆蓋等重要技術,對土壤健康的提升已經取得明顯的效果。從2021年開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單位聯合,共同在全國6個省實施潤田項目。田間試驗表明,該技術不僅能最大化的保育土壤,確保土壤自身的團塊結構不被破壞,增加土壤碳匯積累,同時還能節省農戶翻地費用。此外,和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們正在推進一項新的土壤健康評價提升工作。
“在耕地、水等資源限制情況下,實現糧食安全的出路就是實現以科技進步為載體的可持續發展。”先正達集團中國副總裁、MAP與數字農業業務總裁應敏杰表示。MAP推廣對環境更友好、排放量更少的種子、化肥、農藥等,通過農機農藝結合,特別是推廣數字農業如遙感、精準氣象、標準種植模型等技術,實現提質、增效、精簡輕簡化和可持續。
MAP戰略推行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戶接受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并且積極參與進來。2021年,MAP開始推廣更環保可降解的農資包裝,替代以往塑料不可降解的包裝,而這個改變最先是種植戶向農藝師們提出來的。“農戶說這些包裝不環保,使用量大又不可降解,能不能考慮大包裝減少使用量,同時對材質進行改進,比方說用可降解的牛皮紙,最后MAP采納了這個建議,快速進行調整。”應敏杰很欣慰。現在MAP農資包裝有相當一部分改成了可降解的大包裝,減少了用量,縮短了降解時間。
據悉,先正達集團設定了“到2030年,經營產生碳排放強度降低50%”的目標,作為先正達集團四大業務單元之一的先正達集團中國也將嚴格執行這項計劃和目標。同時,先正達集團中國也正在制定相應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實施計劃。MAP將作為先正達集團中國在中國開展可持續農業的核心主體,通過推廣可持續的農業服務,宣傳并幫助、引導農戶了解和踐行綠色低碳的農業理念,逐步實現低碳種植、低碳發展。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崔麗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2022-03-22 14:40
2022-03-22 14:26
2022-03-22 14:32
2022-03-22 14:09
2022-03-22 14:39
2022-03-22 14:28
2022-03-22 14:27
2022-03-22 14:35
2022-03-21 15:45
2022-03-21 15:47
2022-03-21 15:44
2022-03-21 15:20
2022-03-21 15:41
2022-03-21 15:20
2022-03-21 15:35
2022-03-21 15:00
2022年1月14日,受相約北京奧林匹克文化節暨第22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的邀請,QFun Theater兒童實驗劇團的中法聯合制作青少年偶戲《鏡花緣
2022-03-17 15:24
01 寶我今天要吃藥了,吃的什么藥?你最最最最重要。02 寶我今天買了個盒,買的什么盒?我們的天作之合。03 寶我今天看錯了點,看的什么點?每
2022-03-09 14:45
2022-02-22 19:04
2022-02-22 19:03
2022-02-22 19:03
2022-02-21 13:22
2022-02-21 13:22
2022-02-21 11:52
2022-02-21 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