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援疆我實現了自己的三個“小目標”

時間:2022-02-16 18:07:02    來源:中國農網    

從亞洲水平最高的腦科醫院,到中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任曉輝的援疆之路走得很堅定。今年39歲的任曉輝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2021年,他主動報名,作為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選拔的代表,成為中組部選派的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中的一員,來到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進行了近一年的援疆工作。

任曉輝的導師,是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忠誠院士。從醫13年來,他時刻記得導師的教誨:“病人是我們的老師,要去理解他們的痛苦與渴求康復的心情。要把他們當親人看待。”王院士的教導任曉輝不光記得,也一直是這樣踐行的。

任曉輝(左一)在病房查房

為“帶不走的醫療隊”添磚加瓦

有一次手術讓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柳廣繼印象深刻。洛浦縣多魯鄉喀勒臺闊臺買村農民奧布力艾散·艾麥爾因頭痛嘔吐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就診,影像檢查顯示顱內有直徑8cm的巨大腫瘤,腫瘤造成嚴重顱高壓,危及生命。因病情緊急復雜,任曉輝為其做了長達5小時的手術,不但將腫瘤切除干凈,而且患者術后神經功能保存良好。“感謝黨,感謝援和專家,我永遠忘不了是北京的專家救了我的命。”奧布力艾散·艾麥爾說。

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作為科室副主任和主刀醫生,也作為醫院的醫務處副處長,任曉輝每周都會和同事們開展三次全科大查房,對每個病人的情況耐心詢問,既往病史、術前準備、術后反應等等,這個手把手的傳幫帶過程讓當地醫生受益頗深。

“我是一名外科醫生,希望能把自己掌握的一些技術帶到和田,讓當地老百姓,尤其是地處偏遠的農牧民不用跋山涉水、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再去大城市求醫,甚至保命。”剛結束援疆任務回到天壇醫院的任曉輝說。

據北京市第十批援疆干部、地直醫生工作隊領隊、和田地區衛健委副主任張莉介紹,任曉輝入疆一年,為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掛職期間,他積極帶領受援地醫生開展微創小切口手術和棘突復位,臺下指導1-2級手術200余例,主刀完成3級和4級手術60余例。

“自1998年以來,天壇醫院進行了20余年的援疆工作。我們從受援地的實際需求出發,派出許多臨床診治經驗豐富的醫生,他們在天壇醫院大本營都接受過長期嚴格的培訓和磨煉。到達目的地后,他們積極開展對口支援和醫療扶貧工作,變‘輸血’為‘造血’,把‘天壇標準’的醫療服務和‘帶不走的醫療隊’留在了受援地。”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賈旺說。

既然來了就不只是一名普通醫生

“任大夫援疆這一年,恰逢我們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三甲’評審年。他經常和我們交流溝通,把天壇醫院的先進經驗告訴我們。比如,他幫助實現的電子病歷的普及和病例的電子化管理,提升了醫院的診療效率和醫療管理水平,是這一年我們的一個重要成績。”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援疆辦主任李新強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為幫助和田的醫生更新理念和知識儲備,任曉輝多次為他們講授神經科學的知識和前景;組織北京援疆專家團隊到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進行疑難病例多學科會診;利用周末和節假日下鄉義診,先后到和田市阿瓦提鄉提尼其村和伊里其鄉托萬阿熱勒村、洛浦縣布亞鄉阿日希村、新疆兵團第十四師一牧場等地為農牧民義診;在和田人民廣播電臺開展高血壓腦出血的防治科普知識講座。

本職工作之余,任曉輝還作為聯系人之一,在北京援疆和田指揮部與和田地區團委的支持下,促成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第二黨支部對維吾爾族醫學生的助學捐贈活動。該活動由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賈旺和神經外科第二黨支部書記吳震一起倡導和發起,第一批資金將為新疆醫科大學兩名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和田籍學生,提供連續5年每人共計5萬元的學費及本科期間赴天壇醫院參觀學習的機會。

“到新疆之前,我給自己定了三個‘小目標’:一是努力繼續提升和田地區高難度手術的水平;二是掛職醫務處副處長期間,幫助規范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醫療制度和體系;三是促進民族團結,通過下鄉義診等活動增進民族感情。目前來講,這三個‘小目標’基本都實現了。”任曉輝微笑著說。

援疆工作中,任曉輝和同事們建立了深厚友誼。他說:“未來我們之間的交流還會繼續,比如說通過微信、遠程會診、在線會議等,持續交流臨床技術和神經外科的新理念,不斷共同進步。”

這里有20余年來前輩們的身影

“短短一年的援疆經歷,對我而言既是考驗自己意志品質的‘試金石’,也是領悟醫者初心的課堂。”任曉輝說,初到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卻感受到不少像在北京一樣的熟悉和親切:“這里的手術室布置、工作流程、ICU和護理理念,與天壇醫院一脈相承,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仿佛看到了20余年來在這里拼搏的前輩們的身影。”

在新疆時,任曉輝聽到不少以前援疆醫生的故事。他們從最基本的手術干起,從最基礎的護理教起,完全沒有任何“藏私”地幫助當地發展神經外科事業。從最初兩家醫院神經外科水平相差甚遠,到2021年他牽線組織“京和神外在線學術論壇”時,北京醫生和和田醫生探討的,已經是學術領域的尖端話題。“2021年的論壇,‘娘家’這邊十分‘給力’,由神經外科出身的副院長掛帥,腫瘤、創傷、腦血管病等專業的‘一把刀’悉數出席,整個論壇沒有空話套話,全是實打實的‘精華’。”任曉輝說,這些年,醫院作為“娘家”,對援疆醫生和和田地區提出的要求都盡力滿足,遇到學術問題,各學科的“大咖”們更是傾囊相授。

目前,在天壇醫院“造血式”幫扶下,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成為當地唯一一家有獨立神經外科專業的醫院,每年收治頭顱外傷、高血壓腦出血、動脈瘤和顱內腫瘤等患者約1500人次,實現了當地神經外科諸多零的突破,讓當地百姓享受到了北京的醫療水平。

“我只是眾多援疆醫生的一個縮影,很榮幸能夠成為這個群體的一份子,為和田的百姓做點什么。”任曉輝說。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趙潔

標簽: 神經外科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