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云南省西雙版納州農業農村局切實抓好全州漁業種業發展工作,初步形成了以“項目+基地+繁育+標準”的特色發展路徑,闖出了漁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西雙版納州具有全國稀缺的優越氣候條件,屬瀾滄江水系,淡水資源、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宜漁稻田13萬畝,有天然魚類107種,占全省魚類總數的27%,是實施水產種業振興、打造我省水產種業高地和我國漁業“南繁基地”的理想之地。提早生產、全年持續生產,反季銷售、錯峰銷售是西雙版納水產苗種產業的最大優勢。全州已初步形成集羅非魚、四大家魚、鯉鯽魚、加州鱸等名優品種、瀾滄江土著魚等多種品類的水產良種基地。2022年,全州淡水養殖總面積達8.96萬畝,水產品產量8.7萬噸,淡水魚苗產量達91.2億尾,占全省淡水魚苗產量的54%,漁業經濟總產值達23.22億元。水產品人均占有量約66.6公斤,居全省第一。
(資料圖片)
摸清家底,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行動
完成第一次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全面開展種質資源普查和征集,對全州水產種質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和征集,摸清我州魚、蝦、蟹、貝、藻、兩棲爬行類等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種類、群體數量、區域分布、保護利用、特征特性及遺傳結構等情況,對地方品種和野生品種等特有種質資源做到“應收盡收”。
開展漁業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和特色種質資源發掘。加強特色種質資源發掘與應用,對征集和收集的種質資源進行繁殖和基本生物學特征特性的鑒定評價,整理整合后進行編目,入國家和省庫(圃)妥善保存;積極穩妥引進推廣國內外優良品種資源,對美國加州鱸魚、黃顙魚、泥鰍、羅氏沼蝦、澳洲龍蝦、云斑尖塘鱧等進行養殖試驗示范、本地化擴繁與技術集成,并逐步在省內外適宜地區進行養殖。
健全漁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強化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建設,推進種質資源登記和信息管理工作,支持現有保護單位維護運營,提升種質資源保護能力。積極爭取國家、省級種質資源保護項目,立足我州絲尾鳠、大鱗四須鲃等瀾滄江土著魚及羅非魚特色水產品種優勢,建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個、國家級羅非魚種質資源場1個、瀾滄江土著魚保育中心1個。擁有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1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0個。
建設基地,實施種業基地提升行動
積極申報實施國家種業提升重點項目。推進水產良種場的建設,已初步形成了“集中繁殖、分散培育、就近供應”的苗種產業體系,全州目前共有繁殖能力的苗種場15家(其中國家級水產良種場1家,省級原良種場3家)。2022年,全州淡水魚苗產量91.2億尾,約占云南省總量的55%,居全省第一,現已成為全省重要的優質水產苗種供應基地。
申報項目+種質資源繁育。成功申報了西雙版納州國家羅非魚水產種質資源場項目、西雙版納普水省級水產良種場生產能力提升建設項目、紅螯螯蝦規模化產能提升項目建設,完成投入中央資金1600萬元。西雙版納州國家羅非魚水產種質資源場項目目前已順利通過驗收,項目建設單位水產良種基礎群體保存能力提高50%以上,優質親本供應數量增加20%以上,種質保存和選育水平明顯提升。
設施升級+打造種苗基地。依托西雙版納州云博水產養殖開發有限公司實施國家羅非魚水產種質資源場項目,加強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設備更新完善和管理培訓,提高水產苗種生產供應能力、安全生產能力和養殖尾水治理能力,提高優質苗種生產供應能力,快速提高水產苗種自給率,加大漁業資源良種開發能力,推動水產種資源良種更新換代,水產良種基礎群體保存能力提高50%以上,優質親本供應數量增加20%以上,種質保存和選育水平明顯提升。通過持續推進水產良種場建設、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推廣,西雙版納水產品產量、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培育龍頭,實施種業企業扶優行動
堅持把龍頭企業作為羅非魚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按照“政府支持、企業匹配”的籌資模式,在育種研發、基地建設、生產加工等環節給予重點扶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水產種業科技創新,培育扶持了一批羅非魚苗種場和加工企業,形成了以西雙版納云博水產養殖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全雄性羅非魚、四大家魚、瀾滄江土著魚等為“強優勢”品種生產的企業集群;以西雙版納普水魚苗公司為龍頭的黃顙魚、大口黑鱸、泥鰍、羅氏沼蝦等為“補短板”品種生產的企業集群;以云南霖德澳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紅螯螯蝦、云斑尖塘鱧等為“破難題”品種生產的企業集群。
其中,西雙版納云博水產養殖開發有限公司成功入選國家強優勢水產種業陣型企業、國家級水產良種場(是云南省唯一的一家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是云南省擁有品種最多、設備最齊全的省級原(良)種繁育基地,目前已擁有成熟穩定的羅非魚苗種生產繁育技術,生產的魚苗不但覆蓋云南省各州(市),同時還銷往廣東、四川、貴州等地區,以及老撾、緬甸等周邊國家。2022年,魚苗生產總量46.84億尾,占全省魚苗生產總量的36%,居全省第一,魚苗產值4600余萬元。
轉型升級,實施提升產業競爭力行動
堅持以“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理念,督促指導企業加強羅非魚苗種質量控制和苗種售后服務,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技術服務,打造了“博雄一號”“新吉富羅非魚”等羅非魚種業品牌,贏得了養殖戶的信賴。
深入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持續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推廣,積極推廣絲尾鳠、大鱗四須鲃、泥鰍、大口黑鱸、黃顙魚、羅氏沼蝦等名優土著魚品種和高效健康養殖、稻漁綜合種養、魚菜共生等生態健康養殖技術,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全面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強化精深加工。通過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建設羅非魚、瀾滄江土著魚水產品加工廠,充分利用產地優勢,進行商品魚深加工。目前我州擁有水產品加工廠2家并已建成投產,原料魚年加工能力達1.03萬噸,年產值達1.25億元。加工廠的建設為實現全州的穩產保供、提高生產效能、促進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工作目標,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創新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在穩定發展原實用技術的同時,借鑒新模式新理念,通過低產田改造,筑田埂、整田塊、挖溝凼,將水淹田改造為既種稻又養魚的良田,適時開展稻魚、稻蝦、稻鰍、稻蛙的共作、輪作,并將產出的優質大米和水產品進行加工包裝,做出高品質生態大米、速食腌魚等特色產品。與此同時,積極發展休閑漁業,打造湄公河水底世界,開辦各類休閑垂釣場、漁家樂餐廳、鄉村民宿,舉辦摸魚節、星光夜市、野釣比賽等活動,再結合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觀光、線上直銷、體育競技等內容,向世人展示瀾滄江土著魚的風采,助推農旅融合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型稻漁綜合種養經營模式。2022年,全州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4.5萬畝,同比增幅71.45%。
科技賦能,實施種源關鍵核心技術和育種聯合攻關行動
在生產能力提升的同時,我州通過大力扶持以西雙版納云博水產養殖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漁業企業,持續加大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利用西雙版納豐富的漁業資源,不斷探索創新,提升科技研發能力,開展聯合育種攻關及產業化開發研究,為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技術成果,在生物育種核心技術方面授權了國家發明專利9件,實用新型專利12件,外觀專利4件。有效提升了區域良種覆蓋率,助推全州漁業種業振興發展,研究成果率先在本州進行試驗示范和轉化應用。截至目前,我州擁有大宗淡水魚及名優品種19種,收集、馴養成功土著魚40余種,其中人繁技術成熟的有16種;啟動羅非魚“博雄1號” 、大鱗四須鲃“全雌1號”的新品種審定工作,有望實現我州水產良種審定零的突破。
科研院校+平臺。整合相關科研院所、大學院校、企業等力量,以西雙版納州為重點,建設土著魚育種平臺,加大土著魚種質資源的研究開發,聚焦絲尾鳠、大鱗四須鲃、羅非魚水產優勢特色資源,加強大鱗四須鲃、絲尾鳠等瀾滄江魚優質土著魚類研究,利用基因編輯等精準遺傳育種新技術,開展瀾滄江優質土著魚定向選育和新品種創制,提升養殖性能和經濟效益。
土著魚+馴養繁育。通過自主研究、項目支持、招商引資等方式,引導發展了5家水產繁育場,大力開展瀾滄江土著魚的人工馴養繁育研究工作。目前,已經馴養成功土著魚30余種,其中人工繁殖技術成熟的有絲尾鳠、叉尾鲇、大鱗四須鲃、雙孔魚、裂峽鲃、中國結魚、攀鱸、胡子鯰等8種。同時,每年在全州范圍開展增殖放流活動,使瀾滄江土著魚類資源得到有序恢復,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成效顯著。
加快標準制定。完成絲尾鳠人工繁殖技術規范、絲尾鳠苗種培育技術規范和絲尾鳠成魚池塘養殖技術規范等系列地方標準的制訂,發布地方標準3項,為下一步推進土著魚標準化生產打牢了基礎。
作者:劉亞奇 祁文龍
標簽:
上一篇:陜西咸陽豳風街道:移風易俗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張凱麗任中華慈孝文化大使:慈孝要言傳身教上行方能下效中新網
2023-08-31 11:55
原標題:浙江省博物館新館開館這是8月29日拍攝的浙江省博物館新館展廳
2023-08-31 11:58
原標題:(尋味中華丨戲曲)清新婉轉黃梅戲引得“天仙”落人間中新社武
2023-08-31 11:59
原標題:現代評劇《沙海情》在沈陽上演8月29日,演員在現代評劇《沙海
2023-08-31 12:05
原標題:雪山腳下的“90后”:守正創新草原音樂,還會跳敦煌舞中新網蘭
2023-08-31 12:04
原標題:實體專輯花樣百出搭售周邊(引題)明星出專輯賣實力還是賣情懷
2023-08-31 11:01
原標題:《一路朝陽》的北漂,站直了別趴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杰群
2023-08-31 10:57
原標題:大陸贈臺大熊貓“圓圓”歡度19歲生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臺北8月30
2023-08-31 10:59
原標題:2023第三屆龍崗喜劇節圓滿收官8月27日,由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
2023-08-31 10:06
原標題:兩岸120余位太極愛好者齊聚客家土樓交流傳承太極文化中新網福
2023-08-31 09:59
原標題:七年一劍劇版《三體》再獲殊榮熱度持續中新網北京8月30日電(記
2023-08-31 09:58
原標題:34家北京地區博物館亮相服貿會文博文創展區促文物融入生活中新
2023-08-31 10:05
原標題:紀錄片“出海”需找到題材共通性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紀錄片所具
2023-08-31 09:59
原標題:《夢想改造家》第十季首期開播,香港老破小如何逆襲重生?今晚
2023-08-31 09:04
原標題:雷佳音遭遇歷史最難演一場戲,《堅如磐石》終圓20年前夢想合作
2023-08-31 07:58
原標題:《我的魔法藥水》開啟首輪駐演北京日報訊(記者王潤)9月2日,
2023-08-31 07:56
原標題:多方力量匯集研發古龍IP集群,再續江湖夢南昌高新區、慈文傳媒
2023-08-31 07:55
原標題:家門口享“文化大餐”山西7年免費送戲下鄉進村超10萬場中新網
2023-08-31 08:01
原標題:2023阿那亞·蝦米音樂節如約而至27組音樂人海邊造就音樂人生8
2023-08-31 07:52
原標題:舞蹈劇場《一刻》國家大劇院上演(引題)華宵一:用極致肢體展
2023-08-30 15:03
原標題:暑期文旅消費活力四射暑期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時機,也是電影、
2023-08-30 14:53
原標題:致敬經典綜藝節目如何避免侵權(主題)專家解讀某衛視被《武林
2023-08-30 14:59
原標題:流量越大?責任越大(引題)南通一批正能量“網(主題)“E聚
2023-08-30 15:03
原標題:新疆唐王城遺址考古發掘二期工作全面啟動近日,新疆唐王城遺址
2023-08-30 15:04
【影視銳評】原標題:新國潮動畫電影帶火傳統文化暑期上映的電影《長安
2023-08-30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