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我國科學家發現茶樹甲基化兒茶素的生物合成機制

時間:2023-08-29 15:29:04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獲悉,該所茶樹種質資源創新團隊聯合暨南大學相關科研團隊合力攻關,揭示了茶樹中兒茶素甲基化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機制,為培育更具特色的新型高功能成分茶樹品種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已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據了解,茶葉中兒茶素占干重的12%以上,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兒茶素有延緩衰老、抗腫瘤等顯著的生理活性,然而因其結構的高度極性和不穩定性,導致其在人體內生物利用率較低。甲基化兒茶素是兒茶素通過甲基化修飾而形成的一系列衍生物,其穩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明顯高于常規兒茶素,研究表明其具有顯著的抗過敏、降血壓、調節腸道菌群等生理功效,但目前催化甲基化兒茶素生物合成的關鍵——氧-甲基轉移酶仍未被鑒定出來。

高甲基化兒茶素、高花青素茶樹新品系“中茶紫凝”。資料圖

針對上述問題,科研團隊通過構建遺傳分離群體、運用多組學技術,發掘鑒定出了兩個關鍵酶,并闡明了高甲基化兒茶素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此外還成功解析了兩個酶的蛋白晶體結構,揭示了兒茶素甲基化所需的關鍵氨基酸。相關研究為茶樹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高甲基化兒茶素品種培育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解析茶樹其他重要經濟性狀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參考案例。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趙藝璇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