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產糧大縣邁向農業強縣——山東齊河縣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紀實

時間:2023-08-21 16:32:37    來源:中國農網    

崔志華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呂兵兵

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的一份“糧安答卷”十分引人注目。全縣耕地面積126萬畝,糧田面積在11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常年保持在22億斤以上。這里既是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和全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也是山東省唯一一個同時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縣。此外,齊河還是省部共同打造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連續8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同步入選全國綠色發展、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百強縣。

齊河如何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縣,走出了種糧比較效益低、產糧大縣往往是財政窮縣的“怪圈”。對此,齊河縣委書記孫修煒說:“一方面,堅持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以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智能化、品牌化、產業化‘六化’為導向,推動綠色優質高效農業強縣全面起勢;另一方面,堅持‘內秀外美’建設鄉村,推動各類要素向鄉村傾斜,打造農民群眾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資料圖)

“人財物策”優先滿足,構建系統完備的要素保障體系

在劉橋鎮西楊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管理的3300畝小麥田里,黨支部書記李化莊介紹:“在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保障下,村民種糧的風險越來越低,收益越來越高。目前,鎮上有了烘干倉儲中心,如果收獲時遇到陰雨天氣也不害怕。”

去年以來,齊河在15個鄉鎮(街道)建設了16處烘干塔及配套糧倉,新增糧食儲備能力19萬噸,日烘干能力超萬噸,在全國產糧大縣中率先實現烘干倉儲設施鄉鎮全覆蓋。劉橋鎮的烘干倉儲中心可以提供代烘干、代加工、代存儲、代清理、代銷售的糧食“五代”服務,讓農民種糧省心更放心。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必須扎實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和政策向三農傾斜、向鄉村振興聚焦。”齊河縣委副書記劉如偉說。

構建財力保障的硬核支撐。齊河2022年涉農支出8.25億元、增長11%;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支出6.5億元、占比17.8%。暢通金融支農源頭活水。2022年,全縣涉農貸款158.3億元、余額247.7億元,分別增長21.1%、22.21%;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糧食和生豬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1%和35%。

構建用地保障的硬核支撐。堅持三農用地“應保盡保”,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農業項目用地優先納入供地計劃,2022年保障農業設施用地4136畝,供應農村產業用地558畝,占供地總數的22.3%。在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5%的建設用地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提升,2022年保障鄉村道路等民生設施供地3493畝。

構建人才保障的硬核支撐。大力培養本土人才,齊河與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74人、農業帶頭人5814人;實施“百千萬”農村勞動力提升行動,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1.2萬人;廣泛匯聚八方英才,柔性引進院士、泰山領軍人才等入駐齊河;實施“百名鄉賢”回鄉創業行動,引導1121名在外人才返鄉創業。

鄉村產業優先支持,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體系

“水肥一體化不僅省工省水省肥,而且產量比常規管理一畝地單季產量提高100多斤。”在齊河縣的國家生態農業試驗示范基地里,種糧大戶李建國通過使用水肥一體化設備,節水、節肥率均達到30%。

齊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志慶說:“近年來,齊河以高標準農田全覆蓋建設為抓手,加大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力度,全面搭建智慧農業的監管平臺,實現蟲情監測、氣象觀測、病蟲害防治和自動噴灌遠程控制,助力農業綠色生產。”

糧食產業如何高質高效?齊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邵朱軍介紹,齊河近年來著力探尋糧食產業振興路徑,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扎實推動了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全領域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齊河以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引領,重點打造以糧食為主導,果蔬、畜牧為特色,休閑農業為補充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堅持把糧食安全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投資22億元建成80萬畝糧食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率先實現20萬畝集中連片“噸半糧”生產能力,糧食單產是全國平均的1.27倍。

全要素推進農業綠色化轉型。深入推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全縣深耕深松、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6%,秸稈綜合利用率97%,良種普及率、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均為100%。培育“齊河小麥”“齊河玉米”“華夏一麥”等“三品一標”認證產品90個。

全鏈條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完善“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建立從供種到銷售全鏈條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體系。按照“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思路,建設農業產業園、示范區40個。成立國企鄉村振興集團,推行“供銷社+國企+鄉鎮聯合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模式,入選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單位。

鄉村建設內外兼施,構建和合幸福的共建共享體系

大徐村距離黃河只有2公里,近年來村居環境不斷改善。村黨支部書記徐加強說:“村子按照典范的魯派民居進行規劃建設,綠化率達47%,水域總面積達120畝,實現了‘灰瓦白墻映碧水、一村湖色半村花’。村里還圍繞沿黃生態資源做文章,打造北部休閑采摘、中部民俗、南部田園綜合體的特色產業,美麗村居轉化為‘美麗經濟’,2022年村集體收入已經達到70萬元。”

據介紹,齊河以推動省部共同打造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為總抓手,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打造具有糧食底色、平原特色的齊河版和美鄉村。

打造農村廁所革命的“齊河樣板”。制定《“十四五”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將農村廁所革命納入單項考核,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8%,山東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也在齊河召開。

打造農村環境治理的“齊河樣板”。采取納管、污水處理站、小型污水處理設備等多種治理方式,推進農村污水改造全覆蓋、全處理,獲評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建立“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機制,垃圾收集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

打造村容村貌提升的“齊河樣板”。695個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實現全覆蓋,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堅持內秀外美,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950個,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文明實踐站所實現全覆蓋。

打造長效管護機制的“齊河樣板”。創新將廁所、環衛、污水處理等資產轉至國有企業統一市場化運作,運維費用列入年度財政預算;開發建設農村智能管護平臺,形成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資金、有監督的長效機制。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