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華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呂兵兵
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的一份“糧安答卷”十分引人注目。全縣耕地面積126萬畝,糧田面積在11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常年保持在22億斤以上。這里既是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和全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也是山東省唯一一個同時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縣。此外,齊河還是省部共同打造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連續8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同步入選全國綠色發展、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百強縣。
齊河如何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縣,走出了種糧比較效益低、產糧大縣往往是財政窮縣的“怪圈”。對此,齊河縣委書記孫修煒說:“一方面,堅持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以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智能化、品牌化、產業化‘六化’為導向,推動綠色優質高效農業強縣全面起勢;另一方面,堅持‘內秀外美’建設鄉村,推動各類要素向鄉村傾斜,打造農民群眾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資料圖)
“人財物策”優先滿足,構建系統完備的要素保障體系
在劉橋鎮西楊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管理的3300畝小麥田里,黨支部書記李化莊介紹:“在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保障下,村民種糧的風險越來越低,收益越來越高。目前,鎮上有了烘干倉儲中心,如果收獲時遇到陰雨天氣也不害怕。”
去年以來,齊河在15個鄉鎮(街道)建設了16處烘干塔及配套糧倉,新增糧食儲備能力19萬噸,日烘干能力超萬噸,在全國產糧大縣中率先實現烘干倉儲設施鄉鎮全覆蓋。劉橋鎮的烘干倉儲中心可以提供代烘干、代加工、代存儲、代清理、代銷售的糧食“五代”服務,讓農民種糧省心更放心。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必須扎實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和政策向三農傾斜、向鄉村振興聚焦。”齊河縣委副書記劉如偉說。
構建財力保障的硬核支撐。齊河2022年涉農支出8.25億元、增長11%;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支出6.5億元、占比17.8%。暢通金融支農源頭活水。2022年,全縣涉農貸款158.3億元、余額247.7億元,分別增長21.1%、22.21%;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政策,糧食和生豬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1%和35%。
構建用地保障的硬核支撐。堅持三農用地“應保盡保”,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農業項目用地優先納入供地計劃,2022年保障農業設施用地4136畝,供應農村產業用地558畝,占供地總數的22.3%。在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5%的建設用地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提升,2022年保障鄉村道路等民生設施供地3493畝。
構建人才保障的硬核支撐。大力培養本土人才,齊河與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74人、農業帶頭人5814人;實施“百千萬”農村勞動力提升行動,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1.2萬人;廣泛匯聚八方英才,柔性引進院士、泰山領軍人才等入駐齊河;實施“百名鄉賢”回鄉創業行動,引導1121名在外人才返鄉創業。
鄉村產業優先支持,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體系
“水肥一體化不僅省工省水省肥,而且產量比常規管理一畝地單季產量提高100多斤。”在齊河縣的國家生態農業試驗示范基地里,種糧大戶李建國通過使用水肥一體化設備,節水、節肥率均達到30%。
齊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志慶說:“近年來,齊河以高標準農田全覆蓋建設為抓手,加大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力度,全面搭建智慧農業的監管平臺,實現蟲情監測、氣象觀測、病蟲害防治和自動噴灌遠程控制,助力農業綠色生產。”
糧食產業如何高質高效?齊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邵朱軍介紹,齊河近年來著力探尋糧食產業振興路徑,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扎實推動了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全領域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齊河以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引領,重點打造以糧食為主導,果蔬、畜牧為特色,休閑農業為補充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堅持把糧食安全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投資22億元建成80萬畝糧食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率先實現20萬畝集中連片“噸半糧”生產能力,糧食單產是全國平均的1.27倍。
全要素推進農業綠色化轉型。深入推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全縣深耕深松、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6%,秸稈綜合利用率97%,良種普及率、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均為100%。培育“齊河小麥”“齊河玉米”“華夏一麥”等“三品一標”認證產品90個。
全鏈條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完善“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建立從供種到銷售全鏈條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體系。按照“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思路,建設農業產業園、示范區40個。成立國企鄉村振興集團,推行“供銷社+國企+鄉鎮聯合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聯農帶農模式,入選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單位。
鄉村建設內外兼施,構建和合幸福的共建共享體系
大徐村距離黃河只有2公里,近年來村居環境不斷改善。村黨支部書記徐加強說:“村子按照典范的魯派民居進行規劃建設,綠化率達47%,水域總面積達120畝,實現了‘灰瓦白墻映碧水、一村湖色半村花’。村里還圍繞沿黃生態資源做文章,打造北部休閑采摘、中部民俗、南部田園綜合體的特色產業,美麗村居轉化為‘美麗經濟’,2022年村集體收入已經達到70萬元。”
據介紹,齊河以推動省部共同打造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為總抓手,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打造具有糧食底色、平原特色的齊河版和美鄉村。
打造農村廁所革命的“齊河樣板”。制定《“十四五”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將農村廁所革命納入單項考核,全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5.8%,山東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也在齊河召開。
打造農村環境治理的“齊河樣板”。采取納管、污水處理站、小型污水處理設備等多種治理方式,推進農村污水改造全覆蓋、全處理,獲評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建立“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機制,垃圾收集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
打造村容村貌提升的“齊河樣板”。695個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實現全覆蓋,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堅持內秀外美,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950個,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文明實踐站所實現全覆蓋。
打造長效管護機制的“齊河樣板”。創新將廁所、環衛、污水處理等資產轉至國有企業統一市場化運作,運維費用列入年度財政預算;開發建設農村智能管護平臺,形成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資金、有監督的長效機制。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科技助力考古,勾勒生動歷史細節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如今,
2023-08-21 14:59
原標題:河北隆堯:(引題)柏人城遺址開始第四次考古發掘(主題)光明
2023-08-21 15:03
原標題:一戲繪千載飄飄傳四海圖為侗族“行歌坐月”習俗展示現場。科技
2023-08-21 14:57
原標題:歷史文化也能接地氣(主題)名家們在南國書香節現場開講讓觀眾
2023-08-21 13:54
原標題:青年導演李旭處女作《傍晚向日葵》,詩意化呈現生命最后的時光
2023-08-21 14:03
原標題:中國古代建筑:貫越古今的營造智慧【科技文明探源】實習記者沈
2023-08-21 14:06
原標題:云南華坪芒果文化節載歌載舞迎客來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黎浩
2023-08-21 14:04
原標題:赤壁大湖咀遺址新發現先秦冶金遺物科技日報訊(記者吳純新)近
2023-08-21 14:03
原標題:體驗手作樂趣感受東方浪漫(引題)市屬公園推出37項游園活動迎
2023-08-21 10:55
原標題:六小齡童: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2023-08-21 10:52
原標題:電影導演徐浩峰回歸話劇舞臺執導《搭手飛人》(引題)借武行故
2023-08-21 10:53
原標題:暑期檔票房刷新紀錄截至8月18日年度票房突破400億大關(引題)
2023-08-21 09:55
原標題:《意外人生》吳鎮宇任素汐合作演情侶由新銳青年導演左志國編劇
2023-08-21 08:56
原標題:北京出版集團兩千余種出版物亮相上海書展(引題)新晉茅獎作品
2023-08-21 09:04
原標題:時隔三年,西藏昌都迎來第九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中新網昌都8
2023-08-21 07:59
原標題:暑期檔票房創新高中國電影市場綻放新活力人民網記者劉穎穎這個
2023-08-21 06:01
原標題:貴州臺江:“村BA”現場上演深山音樂會8月19日晚,貴州省黔東
2023-08-20 15:55
原標題:直播帶貨翻車還怒懟網友,女演員發文道歉近日有網友發現秦牛正
2023-08-20 15:56
原標題:4528人!手風琴合奏創 "大世界基尼斯 "新紀錄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8-20 15:58
原標題:【青年導演創作談】王偉誠導演用《未·來》解題“新城市”由中
2023-08-20 16:04
原標題:《愛樂之都·青春季》劇團戰打響,阿云嘎領銜四位羅密歐同臺獻
2023-08-20 16:04
原標題:中國建筑科技館舉辦魯班講壇—木構新景·建筑對話藝術活動工人
2023-08-20 15:00
原標題:熱播韓劇《安娜》原著小說《第二個安娜》中文版首發上市中新網
2023-08-20 15:04
原標題:180余名鄉村學校師生代表放歌“希望工程快樂音樂項目”成果展
2023-08-20 11:56
原標題:《孤注一擲》回應“侵權”指控澎湃新聞記者田佳旭衛佳明8月17
2023-08-20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