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陜西長武和平村:奏響振興路上“牧羊曲”

時間:2023-07-05 19:34:49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

7月1日,天剛蒙蒙亮,工人們正緊鑼密鼓的施工,硬化村委會到羊場的道路。來到和平村羊場,只見一座座標準化羊舍整齊劃一,飼養人員正拿著飼料穿梭其中給羊喂食,膘肥體壯的肉羊或悠閑進食,或臥地休憩,叫喚聲此起彼伏,奏成一曲忙碌和諧的鄉村振興“牧羊曲”。

和平村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常寧鎮北16公里處,全村175戶726人。近年來,和平村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支部“領頭羊”作用,凝聚發展合力,立足村情實際,聚焦肉羊養殖優勢,做活“羊經濟”,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選好切入點,“領頭羊”引領聚合力

和平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產業帶動發展、發展凝聚合力的工作思路,從選優育強“領頭羊”入手,通過強制度、優載體、常學習、辦實事、解難題等舉措,不斷激活班子整體戰斗能力;注重收集群眾意見,通過組織村民討論交流、外出考察取經,村黨員群眾共謀產業發展,達成一致意見,確定了肉羊養殖循環產業;不斷完善黨員承諾踐諾、設崗定責,推選懂經營、善管理的班子成員負責合作社日常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群眾主體作用,提升黨組織向心力,匯聚發展合力。 

找準著力點,“羊經濟”“鏈”出新模式

和平村結合實際,制定發展規劃,盤活村閑置老舊莊基地,多方爭取上級扶持資金,硬化田間生產路220米,建圍欄450米、羊舍2棟,穩步推進標準化肉羊養殖場建設;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加強同群眾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分散94畝土地以村民入股方式集中到合作社,發展以玉米為主的農作物規模化種植,用于制作青貯飼料,滿足日常儲備需求。同時,羊產生的羊糞,村民可免費使用,剩余的羊糞,經過發酵,全部用于土地增肥,既解決了羊糞處理問題,也幫助群眾省下肥料支出,真正讓“羊經濟”“鏈”出綠色循環種養殖新模式。

把握關鍵點,“牧羊曲”趟出致富路

和平村因地制宜,唱響“牧羊曲”,探索共富路,采“‘外引+內繁”方式,優化養殖品種,推動肉羊養殖規模不斷壯大;宣傳吸納群眾通過代養、寄養等模式參與到養殖產業中,不斷降低養殖風險和成本;為本村困難戶提供務工崗位6個,實現平均每人年增收約8000元;為有意向的養殖戶提供養殖技術培訓、疾病防控等無償服務,把更多群眾鑲嵌到產業鏈上,從而帶動群眾家門口致富,實現集體農戶增收雙贏。

目前,和平村共有合作社3個,其中肉羊養殖2個,肉羊養殖戶10戶,全村羊只飼養量780余只,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385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萬元。

作者:李冰馨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