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洛陽創新實現讓高素質農民“持證上崗”

時間:2023-02-15 16:07:44    來源:中國農網    

“過去是農民,以后就是名正言順的農業技術員。這有證沒證,可大不一樣!”13日,在洛陽明拓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新安縣鐵門鎮陳村香菇種植大戶單玲玲順利通過了河南省洛陽市首批高素質農民農業技術員職業技能評價理論和實操考試。很快,她將拿到“農作物種植技術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持證上崗”。


【資料圖】

單玲玲在職業技能評價實操考試現場。

這是洛陽市聚焦“人人持證、技能洛陽”建設,首次將高素質農民培訓與技能評價相結合,讓高素質農民“持證上崗”的創新之舉。

農業技術員職業技能評價實操考試現場。

單玲玲是特意從山西陽泉趕回來參加培訓、考試的。今年過罷春節,她趕赴山西陽泉,受聘擔任當地香菇種植技術員。落腳沒幾天,洛陽市啟動高素質農民職業技能評價工作,她又匆匆趕回洛陽。

單玲玲在職業技能評價考試現場。

之所以如此在乎“證”,是因為單玲玲有著切身的體會。早在2016年,她就開始種植香菇。為解決技術問題,她專門從南陽聘請技術員。技術員按基地菌棒數量抽成,一年就拿走了20萬元技術服務費。

此后,下了“血本”的單玲玲開始咬著牙邊干邊學,逐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成了新安縣有名的香菇種植“土專家”。這些年,除了打理自家基地,她還經常受邀外出進行技術指導。由于沒有職業技能評價證書,她的收入比有職稱的技術人員差了一大截。

“干農業與搞工業一樣,如果技術‘卡脖子’,很容易栽跟頭。”洛陽明拓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趙海坦言。長期以來,農民種地靠經驗、靠力氣,現代農業靠技術、靠管理。就拿農藥配比來說,老百姓操作往往是“一瓶蓋藥、兩瓢水”,而專業配比講求精確的比例,實際效果也有天壤之別。

特別是隨著返鄉創業興起,適度規模經營成為農業主要生產方式,對農民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行業部門技能培訓與職業評價相對脫節,培訓多、取證少,極大限制了農業人才的發展空間。”趙海坦言。今年,按照“人人持證、技能洛陽”建設要求,洛陽市人社部門和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創新高素質農民培訓與職業技能評價模式,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既注重種植技術、營銷理念的專業培訓,又融入考察觀摩、田間實操的實戰訓練,更重要的是對符合條件的高素質農民給予技能認證,幫助農民靠技術闖市場、富口袋。

當日,經過12天專業培訓,50多名學員順利通過了職業技能評價。在他們中間,有家庭農場主,有農業經理人,還有專門從事農業服務的“土專家”。

“技能提高了,視野開闊了,收獲大著哩。再到外地,拿‘證’說話,就更有底氣了!”單玲玲信心滿滿。

作者:白云飛 金松燦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陳顯萍

標簽: 職業技能 農業技術員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