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線上作品火成現象級,線下市場激活想象力消費,關于上海出品短片動畫集《中國奇譚》的破圈秘辛,主創們說——(引題)
讓國風“為我所用”是中國動畫新百年真“王炸”(主題)
文匯報記者 王彥
(資料圖片)
“中國動畫已走過的百年里,有很長一段歷史與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重合。我們不是刻意為之,但確實秉承了上海美影廠老前輩們曾在短片創作上的精神和方法。很榮幸,最終的呈現效果是做了一樁向中國動畫百年、向上美影前輩致敬的事。”《中國奇譚》總導演陳廖宇如是說。
2023年元旦,中國動畫開啟新百年的第一天,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與嗶哩嗶哩聯合上線一部短片動畫集《中國奇譚》,計劃用七周時間更新八個畫風各異但又都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小故事。結果,開片即爆,逢更新必刷屏,它被列入越來越多Z世代乃至80后、70后網民的“追番清單”。截至昨天,這部短片集更新了前三集《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林林》,每集不過20來分鐘,但B站播放量近7000萬,豆瓣超十萬人給出9.5的高分。對許多Z世代來說,每周日第一時間追更還不足以表達他們的關注。在B站,從追番區到影視區,UP主們紛紛加入解讀、解構《中國奇譚》的大軍;在微博,擁躉們為它開辟超話,自發繪角色圖、制表情包、剪窗花、化仿妝;而上美影旗艦店顯示,正版周邊已售罄下架,出品方正在緊急加單……
線上作品火成現象級,線下市場激活中國動畫的想象力消費,上海出品的原創精品《中國奇譚》無愧2023年中國動畫的第一部爆款。現在,這部短片動畫集未完待續,但關于它的出圈秘辛,答案或許可以提前解析一部分。在分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總導演陳廖宇,分集導演於水、胡睿、楊木不約而同提到了“基因”。這里的基因既是具象的內涵:中國動畫過去積攢的審美資源、風格資源以及中國特有的文化思想,始終是座值得深挖的富礦,用胡睿的話說,“我們手里有那么好的牌,中國文化中國風自己就是王炸”。基因也指向創作方法論:陳廖宇說,上美影長久以來恪守的創作信條“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包含了傳承與創新的辯證發展觀,“不要讓中國基因、中國特效成為創作的負擔,而是要讓傳統文化、讓國風‘為我所用’”。
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中國奇譚》的后續口碑尚需拭目以待,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從已然揭曉的前三集里收獲啟示:讓國風“為我所用”,才能找尋到開啟中國動畫新百年的真“王炸”。
為中式想象力賦予新世代語境
時間撥回兩年多前。彼時,上美影在尋找一種特別的方式,希望以此紀念將在2022年迎來百年誕辰的中國動畫。與此同時,長期工作在高校動畫教學一線的陳廖宇醞釀著動畫短片系列的想法。溝通后,雙方一拍即合,決定以短片集的形式發揚上美影的創新精神和文化積淀。而這次合作的淵源也許可以追溯到更早。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速達和陳廖宇曾是同班同學,二人的老師正是經典作品《天書奇譚》的聯合導演之一錢運達老先生。
今天的年輕人愛用網絡世代的最高級修辭贊美上美影是“yyds”,殊不知,在陳廖宇這代動畫人心里,上美影幾乎約等于中國動畫的代名詞,更代表著具有“中國動畫學派”的藝術創作。而這,成了主創團隊策劃《中國奇譚》的大方向。“中國動畫學派究竟是什么,可能見仁見智。就我個人觀點,在畫風上,中國動畫學派可以高度濃縮成‘意境’二字;內容上,中國學派、中國特性卻是個包容性很強的概念。”陳廖宇說,探討后,團隊將短片主題確定為“奇譚”,“志怪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文化形象,也是承載著中國人想象力的獨有產物。古人的想象力催生出許多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妖’,今天的我們也可以創作新的‘妖’,將個人對心中未知、莫測欲望、人性的另一面外化出來”。
參與項目的導演不斷匯聚,各人想要呈現的奇譚面貌隨之豐富起來。
八個短片里,最先敲定的導演是胡睿,即《鵝鵝鵝》的作者。很重要的一個理由,是他對志怪文化、傳統文化有著獨到且深入的理解。用本人話說,2000年赴德國學習電影時“最大的消遣就是千里迢迢帶去的一套《太平廣記》(《續齊諧記》),常讀常新,每每被中國古人在戲劇上的現代意識給震驚”。其中《陽羨書生》里的一幕讀來更是“后勁”不小。胡睿說,閱讀文字時,他便在腦海里勾勒故事中人,“口吐萬象、幻中生幻,雖只一方舞臺,但人心的變化制造出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的人,越讀越覺無論從文學還是繪畫,祖先都已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中國故事當代表達、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基礎”。果然,《鵝鵝鵝》上線后,“少即是多”的戲劇表達給了網友“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解構空間。欲望的淪陷、求而不得的悵惘,多少戳中了吾心安處的人們。
率先和觀眾見面的《小妖怪的夏天》則是和上世紀“美術片”親緣最近的故事。無論是提取自《西游記》的世界觀背景,還是極具辨識度的唐僧師徒的輪廓,都足以讓熟悉中國動畫發展史的觀眾心頭一熱。但導演於水并不打算講齊天大圣的故事,轉而將主角定位在不名一文的小豬妖身上,“大歷史里的小角色、大時代中的小人物,這是我鐘愛的主角”。于是,片里的小豬妖雖是“妖”的設定,內核卻與今天的平凡打工人相通。為KPI奔忙,被職場磨平,對家人報喜不報憂,無不直達異鄉打工人的百般滋味在心頭。
第三集《林林》講述狼女林林自我覺醒的歷程。生活在林海雪原,林林因孤獨而涉足人類世界。為了被人類孩子認同,林林不斷背離自己作為狼的身份,最終母親受到拖累,林林在苦難中迎來“成人禮”。以狼喻人的故事稱不上曲折離奇,但此中有深意。初看時,觀眾大多能接收到人與自然、萬物和諧的倡導。走進深處,則是一個“尋找認同”的當代寓言。導演楊木說:“就像青少年時期會不自覺地模仿那些很酷的同學,模仿他們的舉手投足、說話習慣,身份認同似乎就是成長中的重要一課,但長大后回望,會生出不同的感覺。”
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地創新。內容上,八個故事縱覽古今,融匯了傳統神話、民間話本、當代敘事、科幻想象,從鄉土敘事到唯美愛情,從生命母題到人性思考,盡可能地以傳統文化和東方哲思拓展著中國動畫的表達邊界;畫風上,八個篇章包含剪紙、素描、水墨、二維、三維等多種風格,締造“名畫真能動,潛翔栩如生”的沉浸式體驗,以中國古韻之美演繹現代文娛生活新時尚。陳廖宇說,上美影締造的中國動畫學派,就是善于向傳統借智慧,奠定了深厚的學養根基。面對中華傳統文化這座寶藏,《中國奇譚》當然要汲取個中精華,方能更好地推動具有中國特性的動畫“破土出圈”。
但同時,優秀傳統文化不是遠去的歷史、靜止的符號,以創新思維、時代觀照才能賦予其新活力。于《中國奇譚》,動畫集雖以“妖”為主角,但它言古人之未言,為中式想象力賦予新世代的語境;它也善于向生活索要靈感,擷取現實場景中的只言片語以觸動心弦、激發共鳴,進而用雄奇想象營造出“奇境入夢,我在其中”的濃厚在場感、真實感。難怪年輕人留言感慨:“有的人在看故事,有的人在照鏡子。”
當代電影工業為東方美學做輔助
開播之初,“中國版愛死機”的類比傳來。陳廖宇回應稱,并沒想過對標《愛、死亡和機器人》,“如果一定要找尋共同處,那就是都由風格各異的短片構成,都在探索動畫的極限”。于《中國奇譚》,創作者們從不避談對國際級技術的追求,“因為那是電影工業的標桿”,他們警惕的只是過度炫技,“所有當代的電影工業都是為了講好故事,凸顯東方哲學、東方美學做好輔助”。
《中國奇譚》里不僅有《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這類采用現代數碼作畫的作品,也有作品探尋傳統動畫在當今電影工業環境的應用,比如剪紙動畫《小滿》和定格動畫《玉兔》。定格動畫、剪紙動畫,都曾是上美影的看家本領,但也都走到了“古董”的邊緣。由于每幀畫面都需要手繪,這類動畫投入大、周期長,與電影工業化不斷推新的當下市場格格不入。正因此,此番召回定格和剪紙兩門隸屬東方美學的動畫手藝,越發顯得《中國奇譚》彌足珍貴。
即便運用CG技術的《林林》,也并未摒棄中國動畫的傳統風格,去過度追求一種照相式、素描式的真實。楊木告訴記者,以CG成片,從某種角度是半命題式的,因為《中國奇譚》作為一個整體,需要呈現畫風與故事的多樣性。“但我們想突破三維的既定框架,做三維與水墨意境的融合。既保留水墨風的留白韻味,又保留CG動畫在細節和透視層面的優勢。”換言之,三維是寫實的,水墨是寫意的,兩種畫風看似兩相矛盾。導演在實驗中,找到了突圍路徑,“我們提取古人繪畫中的思維方式、他們對美的理解,運用到片中,表現出的就是低飽和、灰調色彩,勾勒遠山時的散點透視,以及光線處理上抹去了修飾性的燈光等”,讓兩種畫風在求同存異中美美與共。
而繪畫之外,《林林》里的配樂更彰顯了“古為今用”的理念。狼女變身的段落,編曲馬久越用簫和中阮編織古老基調,從25份敦煌莫高窟的拓印譜上找尋音程關系,制造出穿越千年歲月悠悠的聲音。詞則師法楚辭,“白山黑水,濯我紅心;林下含芝,授汝長生;不見來路,胡不歸去”,這段唱詞在古風悠揚里,借今天的5.1聲道技術蕩開神話和寓言的想象。
幾位導演都提到,整個創作過程中,上美影的藝委會始終是《中國奇譚》的堅強后盾。包括錢運達、常光希甚至前不久過世的嚴定憲在內,上美影老先生們給了后生晚輩莫大的鼓勵。“前輩們說得最多的話是:你們可以做得更極致些、更大膽些。”胡睿記得,當他收到老先生一筆一畫寫下的建議時,那感覺“學動畫的孩子回到家了”。不單單因為那些建議的撰寫者曾經創作過《大鬧天宮》《天書奇譚》《沒頭腦和不高興》等影響了幾代人的經典動畫,更因為老先生們身上閃耀著的開拓精神,讓徜徉在傳統文化的晚輩對于“拓新”更加篤定。
1922年,由萬氏兄弟制作的動畫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被認為是中國動畫的開端,由此開啟了歷經百年的創作發展歷程。中國百年動畫歷史上,上美影所創立的“中國動畫學派”,開啟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動畫獨立自主的藝術探索之路,制作出《小蝌蚪找媽媽》《神筆》《大鬧天宮》《金色海螺》《葫蘆兄弟》《天書奇譚》等大量優秀中國美術動畫片,引起世界矚目。
“奇、趣、美,始終深深烙印在我心里。”胡睿說,他們這代動畫人會用很長一段時間來行踐這三個字。“奇不是丑和怪,而是新奇,超乎別人的閱讀經驗;趣是有真趣味,而非無厘的取笑、低級的雜耍;美,得供大家欣賞,不能是血腥的、光怪陸離的。”它們看似容易,但能激發一個創作者很多的思考與能量。
“‘中國小妖怪’的故事絕不會止步于八集。”這兩天正在參加上海兩會的市人大代表,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透露,《中國奇譚》已在籌備第二季;作為上影“十四五”精品內容戰略與大IP開發戰略融合發展的重要項目,《中國奇譚》將打造的是一個IP宇宙,每一個短片都會根據自己的特性,擁有不同的IP發展規劃。中國動畫新百年,剛剛拉開大幕。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線上作品火成現象級,線下市場激活想象力消費,關于上海出品短片動畫集《中國奇譚》的破圈秘辛,主創們說——(引題)讓國風“為我所
2023-01-13 11:49
原標題:太獅迎春北京日報記者張驁?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披紅掛彩”。在西城,一支舞獅隊伍也在加緊訓練,為了在兔年新
2023-01-13 11:32
原標題:比起“遲來的道歉”,更期待“不需要接機”的明確表態黃啟哲偶像藝人再次因粉絲擾亂公共秩序而遭到大眾批評。1月4日,藝人余景天現身
2023-01-13 11:41
原標題:專家呼吁讓本土兒童電影找到存在感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北京電影協會近日在京舉辦了“兒童電影專業研討會”,兒童電影委員會全員
2023-01-13 10:47
原標題:江蘇盱眙: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開館這是1月12日拍攝的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外景。新華社記者李博攝1月12日,位于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的大
2023-01-13 10:38
原標題:廣州南站多了一座“流動的博物館”光明日報記者吳春燕通訊員陳濤吳彬【春運進行時】光明日報廣州1月12日電(記者吳春燕通訊員陳濤、吳
2023-01-13 10:50
原標題:沉睡了幾千年的鄉土文化為何能被一根小小的線撼動?《沙集模式15年》試圖作答——(引題)數字時代傳統鄉村后發“秘訣”(主題)劉守
2023-01-13 10:37
原標題:困境:人類將地球商品化(主題)《韌性時代》:人類的所謂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副題)王元豐里夫金的《韌性時代》帶來的反思是當
2023-01-13 10:53
原標題:故紙浮生:文書記錄的百姓尋常生活仲偉民歷史學研究的新突破,一賴新史料的發現,二賴新觀點的闡發。比較而言,在傳統歷史學研究領域
2023-01-13 09:35
原標題:科幻劇《三體》定檔本周日播出北京日報訊(記者邱偉)由張魯一、于和偉主演的電視劇《三體》定檔于1月15日在CCTV8、騰訊視頻播出。電
2023-01-13 09:36
原標題:每集時長僅20分鐘,播出三集就創造口碑奇跡(引題)《中國奇譚》為什么爆紅出圈?(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2023年第一天,視頻網站b
2023-01-13 09:55
原標題:古遠清:學界的“拼命三郎”【文壇述往】2022年12月27日,古遠清先生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此前幾天,他的夫人古熾珍剛剛辭世。聽到老友
2023-01-13 09:48
原標題:小說集《緩步》,以寫作反噬寫作,將人們帶入無法言說之境——(引題)于幽微處刻畫中年況味(主題)阿唐《緩步》收錄了班宇的九篇小
2023-01-13 09:35
原標題:山西考古名家:從“晉系青銅器”看文化張力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記者李新鎖)從晉西高原、黃河東岸考古遺址,到晉南地區銅礦、鹽池資源
2023-01-13 08:40
原標題:法國盧浮宮版畫工坊收藏展亮相遇見博物館108幅銅版版畫凝聚數百年技藝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記者應妮)遇見博物館聯合法國國家博物館聯
2023-01-13 08:34
原標題:秦兵馬俑新發現:明確陶俑制作程序甬道曾被挖開過中新網西安1月12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2日從陜西省文物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秦兵
2023-01-13 08:33
原標題:玉兔迎春年味漸濃(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人民日報記者祝佳祺農歷小年即將來臨,癸卯兔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人們以各種形式喜迎佳節。
2023-01-13 08:44
原標題:今天,我們如何品年味(新語)陳圓圓在與時俱進的年俗風尚里,中華兒女感受著綿延千年的心靈共振。各地喜迎新春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2023-01-13 08:40
原標題:電影《溫柔殼》擔任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片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記者胡健)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組委會12日對外透露,本屆影展開
2023-01-13 07:33
原標題:國家廣電總局:2022年12月拍攝制作備案公示劇目35部中新網1月12日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2022年12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
2023-01-13 07:43
原標題:《中國奇譚》:民族的與世界的圍繞著《中國奇譚》最重要的討論其實依舊落在“中國”兩字,人們驚嘆、贊美和懷舊所謂的傳統中國式審美
2023-01-12 15:48
原標題:《大偵探》新春演唱會連播兩天羊城晚報記者邵梓恒1月11日,芒果TV自制普法教育推理節目《大偵探8》官宣新春演唱會定檔,《偵心偵意·
2023-01-12 15:43
原標題: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破圈”圖書榜發布(引題)云端讓純文學被更多看見(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幾年來,讀屏、線上
2023-01-12 15:35
原標題: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出爐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記者董博婷)記者12日從國家檔案局了解到,近日,國家檔案局發文公布了第五批中
2023-01-12 15:55
原標題: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新發現220余件陶俑新華社西安1月12日電(記者楊一苗)掃蕩六國、一統天下的秦軍如
2023-01-12 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