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原標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不止于廣場舞
羅筱曉
(資料圖)
最近,“老年版”《甄嬛傳》視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拋開涉及版權問題的爭議,筆者從另一個側面看到了老年人文化生活的有趣改變。
翻拍者是浙江金華16位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的退休阿姨。她們自己找劇組、當演員,翻拍了很多劇中“名場面”。妝容、服飾、布景都像模像樣,阿姨們的表演也很投入。至于阿姨們做這件事的原因,簡直再單純不過:為了過戲癮。
因為喜歡一部影視作品或是愛好某一種文化形式,從而參與一些由此衍生出的娛樂活動,這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比如有人樂此不疲地參與“《甄嬛傳》學者十級考試”,有動漫迷組團玩cosplay(角色扮演)。只是一直以來,這類群體的主角都是年輕人。至于“大媽”“大爺”,在大眾的固有印象中,他們的文娛活動要么是跳廣場舞、手持絲巾拍照,要么是打牌、下棋;再不然,就是端著配有長焦鏡頭的相機,不同的公園拍花、拍鳥。
然而,固有印象就是用來打破的。
前不久,來自湖南長沙的58歲的“黃大媽”在一檔大熱的脫口秀節目中靠與眾不同的笑點拿下四盞爆梗燈直接晉級,她的參賽視頻也在網上廣為傳播。脫口秀在國內流行時間還不長,此前臺上臺下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黃大媽”說脫口秀才一年,可她的出現足以讓人們意識到,當中老年人把自己的經歷和感悟編成段子,姜依然是老的比較辣。
類似玩轉文娛圈的老年人遠不止翻拍阿姨們和“黃大媽”。有爺爺、奶奶級模特身穿禮服、旗袍街拍的視頻不時沖上視頻網站熱搜榜;有原銀行行長退休后去當群眾演員,因為熟悉領導干部的日常在演戲時還能給劇組提有益建議;還有一群老人組成樂隊彈吉他、打架子鼓開啟“搖滾人生”……
社會在發展,老年人也能跟著時代往前走。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1.9億。其中46歲及以上中老年用戶占總數的34.1%,是用戶增長的主要來源。
隨著越來越多銀發族能熟練使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發布信息,他們也就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當下新潮的或流行的文化娛樂方式,進而嘗試參與其中。比如過去幾年,僅是走紅的老年博主就有不少,其中有擅長穿搭的,有教人健身的,也有直播分享旅途見聞的。只看他們專攻的領域,和90后、00后網紅博主完全沒有“代溝”一說。
人到老年終圓夢也好,發掘自我新技能也罷,在買菜做飯、照顧孫輩之外,一項很酷的興趣愛好,足以給老人詩和遠方。與任何一種健康、有益的文娛活動對年輕人的影響一樣,它們給樂在其中的老人打開了與外界溝通的一扇新的門,讓老人獲得了存在感和成就感。
年輕有年輕的玩法,老了有老了的活法。讓更多銀發族的文娛生活被看見,給予更多打破常規的老年生活以鼓勵,這不僅是對老人的善意,也能給當下的青壯年以勇氣:看看他們人生后半段的精彩,自己好像也沒那么害怕變老了。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藝評】原標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不止于廣場舞羅筱曉最近,“老年版”《甄嬛傳》視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拋開涉及版權問題的爭議,筆者從另一
2022-10-30 09:46
原標題:《山水詩箋》研討會在池州舉辦中工網訊近日,青年詩人方嚴的詩集《山水詩箋》研討會在其家鄉安徽省池州市博物館舉辦。來自北京、上海
2022-10-30 09:36
原標題:不出廠區可享“文化盛宴”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通訊員高寧)近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青年公寓
2022-10-30 09:28
原標題:一把20歲的茶壺王國梁我家有一把20歲的茶壺,是我結婚時買的。這種茶壺很普遍,20年前差不多家家都有,我甚至在電視劇中看到了它,可
2022-10-30 06:42
原標題:記憶里的拖拉機楊志學拖拉機已經開進我記憶的深處需要努力搜索才能把一些碎了的圖片拼起農家小院是敞開的一臺小四輪可以直接開進去小
2022-10-30 06:36
原標題:《山水·卷》(局部)仇英[明]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代畫家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后移居吳縣(今蘇州
2022-10-30 06:31
【視線】原標題:挖掘詩畫合璧樣態引領詩畫鑒賞風潮潘佼佼自秋日起,一股詩畫鑒賞風潮開始流行,其源頭正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化節
2022-10-30 06:32
原標題:經典影視音樂與京劇“表演唱”碰撞出火花(引題)《京韻紅樓》讓觀眾由戲入夢(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2022-10-30 05:45
原標題:清水河蝦王張應近幾個月,常做一道菜,清水河蝦。據說河蝦補鈣,有助于小孩子長個子,便買給我兩歲多的孫女寶貝吃。河蝦最簡單吃法是
2022-10-30 05:30
原標題:楓葉紅了晏晴深秋的陽光暖暖的,一抬頭,竟發現漫山的紅葉在舞動,深深淺淺的紅,若明若暗的黃,色彩濃烈絢麗,給人視覺上強烈的沖擊
2022-10-30 05:36
原標題:晨光郭宗忠不到五點下樓,晨光已經鋪滿了天空,下弦月高高的,在高遠的空中錚亮。這樣的晨光屬于早行者,沒有云,秋日的微風微涼,鳥
2022-10-30 05:25
原標題:向一塊肥肉致敬李曉一塊塊肥肉,在遠逝的歲月里閃閃發亮,也寄托著我對過去歲月的深情。去年秋天,有兩個愛吃肥肉的人遠行去了。一個
2022-10-30 05:29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1期)總把新桃換舊符吉林孫德民再書輝煌浙江王祖和變遷北京蘇凝碰瓷兒山東張運河家鄉美內蒙古李建軍奪下瀘定橋,才有
2022-10-29 15:49
原標題:我國第一座漢代墓葬博物館——(引題)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將原址改建(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曹政豐臺區郭公莊,神秘的大葆臺西漢墓博物
2022-10-29 15:41
原標題:大柵欄胡同里上演光影季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昨天,預熱2022年北京國際設計周第一場線下活動——大柵欄分會場第一屆光影季,在西城
2022-10-29 15:46
原標題:趙炎、馮鞏入選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并向社會公示七天(引題)趙炎:努力將相聲藝術理論化(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據國家廣播電視總
2022-10-29 15:30
原標題:《故宮日歷》連出13年《單向歷》連出8年(引題)文創日歷從暢銷走向“長銷”(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陳雪檸連續出版13年的《故宮日歷》,
2022-10-29 15:34
【作品廣議】原標題:致敬簡樸的智慧肖承森漫畫,是表達智慧的藝術。漫畫不僅檢驗作者運用智慧的能力,也考驗作品內容的智慧含量。智慧本身就
2022-10-29 09:33
原標題:《萬里歸途》發布導演特輯:宏大題材下對人物的細膩刻畫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由饒曉志執導,郭帆、王紅衛監制,張譯、王俊凱、
2022-10-29 08:45
原標題:鳥獸形玉器帶你讀懂古人“和合”思想遼寧日報記者朱忠鶴憨憨的腦袋,翹起的耳朵,嘴部清晰可見的獠牙,這就是距今四五千年的紅山文化
2022-10-29 07:44
原標題:這些中醫新生先學古籍修復葉蘭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海涵王磊?“同學們,先觀察一下你們手中的古本,按照破損情況進行評估。古籍修
2022-10-28 16:25
原標題:隔空70年00后學生布展致敬英雄(主題)“抗美援朝美術作品暨創作手稿展”巡展走進大連(副題)遼寧日報記者楊競核心提示這是一場有著
2022-10-28 16:34
原標題:技術也罷,瘋癲也罷,終是人性審視高蘭喬西班牙駐上海總領事館和塞萬提斯學院的米蓋爾·德·塞萬提斯圖書館以科幻為十月旋律,近期舉
2022-10-28 15:36
原標題:洋學子品讀中國古詩詞薄圣儀???????中國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積淀的表現,也是探知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深受海外
2022-10-28 15:34
原標題:鳳凰老家寨:留住淳樸巧鎖鄉愁中國旅游報記者高慧通訊員吳東林“要了解鳳凰,就要先了解苗族;要了解苗族,就要先了解老家寨。”人們
2022-10-28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