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全國100處考古發現代表性文物亮相鄭州
新華社鄭州9月4日電(記者史林靜、吳剛)良渚遺址神人紋玉琮、二里頭遺址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三星堆遺址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為展現中國考古百年足跡和豐碩成果,“繁星盈天——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日前在鄭州面向公眾展出,來自國內不同區域的代表性文物集中亮相。
據了解,本次展覽以“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為主線,通過中國百年來100處考古發現出土的代表性文物,集中展示中國考古百年發展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物質精神文化,并帶領觀眾探索東亞人類起源、中華文明探源、夏商周青銅文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等歷史問題。
據介紹,展覽選取的全國100處考古發現,在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舊石器時代遺址5處,新石器時代遺址33處,夏商周遺址25處,秦漢及以后遺址37處。同時推出的還有“文明的淵藪——河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展示河南地區百年考古一系列重大發現。
兩個展覽匯集全國文博力量,共有21省份79家考古文博單位共同參展,展出來自全國的889件/組精品文物,其中一級文物達115件/組,部分文物為考古發現后首次面向公眾展出。展覽于9月2日在鄭州博物館(文翰街館)面向公眾開放,展期3個月。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全國100處考古發現代表性文物亮相鄭州新華社鄭州9月4日電(記者史林靜、吳剛)良渚遺址神人紋玉琮、二里頭遺址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
2022-09-05 09:41
原標題:江西開展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創建人民日報南昌9月4日電(記者王丹)日前,江西省公布第一批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創建名
2022-09-05 09:31
原標題:繁星盈天一眼千年(主題)——在百年考古發現中探源中華文明(副題)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光明日報通訊員郝永飛9月4日,參觀者在“繁星
2022-09-05 09:45
原標題:云南非遺文化展示亮相服貿會云南日報訊(記者韓成圓實習生吳姣)9月2日下午,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家會議中心綜合展區內,
2022-09-05 08:25
原標題:青海省博物館連續六次入選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中新網西寧9月4日電(記者李江寧)記者4日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日前,由中國文物
2022-09-04 16:43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首演光明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李韻)經過近兩年的籌備,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于2日在
2022-09-04 15:46
原標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譯者薛范辭世(主題)譯配發表世界各國歌曲近2000首曾6次獲得俄羅斯聯邦褒獎(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上海
2022-09-04 15:42
原標題:《小井胡同》再登首都劇場重溫老北京歲月變遷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高凱)地地道道的老北京話,熱火朝天的生活氣息,北京人藝京味
2022-09-04 15:36
原標題:“白石金刀”寫生中國,寫生美麗北碚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國?通訊員趙俊9月3日至9月28日,“白石金刀”寫生中國,寫生美麗北碚主題
2022-09-04 15:43
原標題:第六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收官(引題)“90后”創作者成為中堅力量(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由閱文集團主辦的第六屆現實題
2022-09-04 15:25
原標題:諾獎得主古爾納作品首度整體引進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作品首度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整
2022-09-04 09:25
原標題:2022年暑期檔票房達91 35億元人民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劉陽)來自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暑期檔(6月1日至8月31日)電影總票房達91
2022-09-04 09:24
【藝評】原標題:網劇不需要虛假“神話”鄧崎凡中國的一部網劇能有多火?很多時候,它的播放量,全球人口數加起來都達不到。比如,2017年,在
2022-09-04 08:36
【三工藝苑】原標題:抄起“武器”能滅火拿起樂器能演奏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黎浩通訊員李嬡池鼓槌敲響四下,隨后小號進入,接著是薩克斯、黑
2022-09-04 08:31
原標題:著名歌詞翻譯家薛范逝世曾翻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我國,廣為流傳著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海外經典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雪絨花》
2022-09-04 05:30
【新書榜單】原標題:有形的文化無形的生活《英國國家美術館·細究名畫(全九冊)》[英]馬喬里·威斯曼艾麗卡·朗繆爾等著汪暢王婷等譯廣西師
2022-09-04 05:49
原標題:深情濃得化不開(主題)——讀侯軍散文集《雪霽》(副題)阿鏜侯軍新書《雪霽》(四川人民出版社)有著濃郁的“親情友情家國情”,更
2022-09-04 05:42
【高談闊論】原標題:讀書是個技術活秦延安許多人以為,能識字便會“開卷有益”,其實讀書也是一門技術活。教育學家葉圣陶一生致力于語文教育
2022-09-04 05:31
原標題:從“影像+解說”的紀錄片到互動真人秀,從文物知識介紹,到全方位揭秘文物幕后故事,文博類綜藝推動傳統博物館——(引題)從“館舍天
2022-09-04 05:35
【作品廣議】原標題:再翻一頁更精彩肖承森讀書的好處很多,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也可以通過改變人生改變世界。正因如此,表現讀書的漫畫作品很
2022-09-03 08:28
原標題:從容不迫“視諸往”:明日在往事中蕭躍華穆濤新著《明日在往事中》分見微知著、文章千古事、坊間言、言外之意、兼收并蓄、以古照今六
2022-09-03 05:41
原標題:第17屆吉林·樺甸白樺節啟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柳姍姍彭冰通訊員于曉涵?9月1日,“白樺之約”第17屆吉林·樺甸白樺節正式啟幕。本
2022-09-03 05:35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28期)“蠟炬成灰”北京趙思蕊名副其實的體育運動上海王祖和問題解決了陜西李天躍賞月圖江蘇陳景凱不離不棄甘肅宋旭升
2022-09-03 05:36
原標題:“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主題)——宋代香事中的文人意趣(副題)香事在我國由來已久。北宋丁謂在《天香傳》中說:“香之為用,
2022-09-02 16:43
原標題: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引題)古桑樹煥發勃勃生機(主題)王方晗走進位于山東省德州市的夏津黃河故道,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桑樹林展現在眼前
2022-09-02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