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情濃得化不開(主題)
——讀侯軍散文集《雪霽》(副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阿鏜
侯軍新書《雪霽》(四川人民出版社)有著濃郁的“親情友情家國情”,更有一些篇章,廣涉歷史文化乃至詩書畫諸藝,令我獲益良多。
請看作者在《抱嬰記》中,如何描述抱小外孫女的感受:“當那個軟綿綿的小身體,無限信賴地依偎在你的懷抱;當那一縷縷乳兒香在不經意間沁入你的心脾;當那雙澄澈透明天真無邪的眼睛,目不轉睛地望著你;當那個初來世上纖塵不染的小生命,對著你這個陌生的‘護佑者’發出甜甜的微笑──老天爺啊,這簡直是世界上最美妙最難忘最幸福的瞬間,你的心頓時陶醉了……”
“從你響亮而動聽的哭聲中,我會驀然記起我自己的母親……如今母親老了,我的兩鬢如霜了,我們都無法再重溫這《天簌之音》了……”
人世間,誰沒有被母親抱過?天下父母誰沒有抱過嬰兒?可是,用文字把抱嬰感受表達得這么溫馨、詩意的,并不多見。
此外還有大量的親情記敘,同樣溫馨感人。
侯軍重友情,《岕茶情緣》一文,寫的是他與老中醫俞家聲因茶而結下的感人情緣。
得摯友引薦,侯軍結識了羅芥村的俞老先生,從此“一品訂交”:每年新茶季都會收到老先生親自采摘、制作的羅岕茶。
俞老用自己配制的中草藥,治好了侯軍女兒樂樂的腹疾。10多年之后,侯軍率全家赴羅岕村為老人家拜壽,并帶去一件全家合力制作的獨特壽禮: 妻女親手把家藏漢磚拓印下來,再由侯軍題“桃園中人”四字,時年老人家九十大壽。不久后,老人家就辭世了。
隨著老人家仙逝,侯軍以為這段緣也就結束,沒想到,第二年春夏之交,又收到一包羅岕新茶。茶包中附一便箋,上面寫道:“侯軍叔叔,我叫俞紅旭,是俞家聲的外孫女,那年在家里我們見過面的。今年的岕茶剛剛采下來,給您寄上一點,這是老人家生前囑咐過的……”
讀到這里,我也為之感動。
侯軍的家國情,濃厚卻出之以淡。以《雪霽》為例。此文記的是他剛入新聞界工作時的一次采訪。其背景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全國開始撥亂反正,作者在一個雪后的早上,騎自行車走了二十多公里,去采訪天津葡萄園。
“采訪結束,已是傍晚時分。當我披著夕陽的余暉,向一直把我送到大路旁的主人們揮手告別時,心中真是無比暢快。路面的冰雪已開始消融,沿途依稀可見的葡萄藤綿延數里,雖然還被白雪覆蓋著,然而,我似乎已經看見來年春天,這里必將出現的勃勃生機。”
第一輯的《書扉舊題》《書扉新題》《竹杖》《老瓷壺》等,第三輯的《非常時代的中學生涯》《四十年后說‘榆錢兒’》《童年記憶心靈檔案》等,有趣、精彩,值得細細品讀。
國家歷史,第二輯的《敦煌,人類藝術的圣地》《天理良心碑》《隋寺·隋梅·隋塔》等篇,都是融合歷史、地理、文化為一體的好文章。
廣義的文化,書中每一篇皆是。第二輯有《渝州文化采風散記》四篇,《甌越文化散記》三篇,《臺州文化散記》三篇。這幾組文化采訪記,顯示了作者的文化品味與表達功力。
侯軍的詩詞造詣,一方面見于他自己寫的詩詞。另一方面,見于他在文章中引用的古人詩詞。如第二輯《千古詞山‘北望’中》,此文用了十幾位古人的詩詞作貫穿,其中就有筆者曾用粵語譜過曲的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樓》。
侯軍是書法高手,可惜此書沒有附上幾幅他的書法作品。不過,在《抄經記》《不容易》等文章中,讀者可以想象得出來,非有相當高的書法造詣者,絕對寫不出這等文章。
侯軍不是畫家,但寫美術評論卻是頂尖高手。細讀《敦煌,人類藝術的圣地》《鈡山石窟: 隱于黃土高坡的佛國寶庫》《北苑刻石探訪記》等文,你的美術眼界與品位,肯定會大提升。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深情濃得化不開(主題)——讀侯軍散文集《雪霽》(副題)阿鏜侯軍新書《雪霽》(四川人民出版社)有著濃郁的“親情友情家國情”,更
2022-09-04 05:42
【高談闊論】原標題:讀書是個技術活秦延安許多人以為,能識字便會“開卷有益”,其實讀書也是一門技術活。教育學家葉圣陶一生致力于語文教育
2022-09-04 05:31
原標題:從“影像+解說”的紀錄片到互動真人秀,從文物知識介紹,到全方位揭秘文物幕后故事,文博類綜藝推動傳統博物館——(引題)從“館舍天
2022-09-04 05:35
【作品廣議】原標題:再翻一頁更精彩肖承森讀書的好處很多,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也可以通過改變人生改變世界。正因如此,表現讀書的漫畫作品很
2022-09-03 08:28
原標題:從容不迫“視諸往”:明日在往事中蕭躍華穆濤新著《明日在往事中》分見微知著、文章千古事、坊間言、言外之意、兼收并蓄、以古照今六
2022-09-03 05:41
原標題:第17屆吉林·樺甸白樺節啟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柳姍姍彭冰通訊員于曉涵?9月1日,“白樺之約”第17屆吉林·樺甸白樺節正式啟幕。本
2022-09-03 05:35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28期)“蠟炬成灰”北京趙思蕊名副其實的體育運動上海王祖和問題解決了陜西李天躍賞月圖江蘇陳景凱不離不棄甘肅宋旭升
2022-09-03 05:36
原標題:“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主題)——宋代香事中的文人意趣(副題)香事在我國由來已久。北宋丁謂在《天香傳》中說:“香之為用,
2022-09-02 16:43
原標題: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引題)古桑樹煥發勃勃生機(主題)王方晗走進位于山東省德州市的夏津黃河故道,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桑樹林展現在眼前
2022-09-02 16:48
原標題:電影新片《媽媽!》定檔中秋節張鋼天津日報訊(記者張鋼)國產新片《媽媽!》定檔9月10日中秋節上映。影片講述85歲媽媽照顧65歲患阿爾
2022-09-02 16:35
原標題:聽,三千年青銅文化在回響作者:康巖銅及其衍生出的青銅文明,在物質資料和社會意識雙向層面,深度參與了中國大歷史的構筑。而銅陵這
2022-09-02 15:33
原標題:《魔域·亞特之光》:戲劇與游戲的雙向奔赴胡一峰近日,由網龍網絡公司及豐碩果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大麥Mailive聯合出品的原創舞
2022-09-02 15:38
原標題:陜西西安少陵原(引題)見證歷史演進一覽文化交融(華夏博物之旅)(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張丹華陜西省西安市少陵原發現的十六國大墓,
2022-09-02 15:45
原標題:科技助力,考古更精細寧琰顏料分析、紫外光拍攝以及三維模型打印等技術的應用,為陜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在考古發掘過程、現場保護
2022-09-02 15:28
原標題:為青少年搭建多彩賽事舞臺(體壇觀瀾)陶相安打造成熟的賽事品牌,建立合理的賽事體系,優化青少年的參賽體驗,讓他們保持運動熱情、
2022-09-02 15:39
原標題:人工智能會寫詩、畫畫北青報記者深度對話“微軟小冰”開發者(引題)AI被賦“生命”會搶藝術家飯碗嗎?(主題)在今年兩會會場上,“
2022-09-02 09:42
原標題:著名津派表演藝術家金書貴病逝曾飾演《三國演義》中龐統中新網天津9月1日電(王在御)記者1日從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獲悉,8月27日,央視
2022-09-02 08:46
原標題:首圖借書可享送書上門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2022年8月30日,首都圖書館正式推出“閱享京彩”網借服務平臺,這是首圖推動全市公共圖書館
2022-09-02 05:40
原標題:中文版歌劇《茶花女》:洋戲中唱,一唱一甲子中新網記者林春茵中新網福州9月1日電?指揮家高嵩站在舞臺前下沉的樂池里。坐在劇院最后
2022-09-01 15:40
原標題:成都武侯祠新發現清代《前、后出師表》碑刻光明日報記者周洪雙光明日報通訊員陳晨記者近日從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獲悉,該館對諸葛亮殿墻
2022-09-01 15:35
原標題:復州皮影戲《盜馬關》獲全國3個獎項遼寧日報訊記者楊競報道 近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主辦的第八屆木偶皮影中青
2022-09-01 09:45
原標題:鞍鋼博物館等3家單位入選國家工業文化教學基地遼寧日報訊記者商越報道8月26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公布“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名單,我
2022-09-01 09:43
原標題:“網絡文明時代新聲”--網絡文明主題歌曲征集結果發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竇菲濤8月29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之中國網絡誠信建設
2022-09-01 08:35
原標題:“5G讓木版年畫‘活’起來”獲獎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第五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智慧文旅專題賽(智慧旅游)日前頒獎,天
2022-08-31 15:34
原標題:放棄講故事的電影,揭示了生活的曖昧和詩(引題)愛情之外的《漫長的告白》(主題)柳青電影開始于北京鐘鼓樓下的胡同里,弟弟立冬確
2022-08-31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