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武侯祠新發現清代《前、后出師表》碑刻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晨
記者近日從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獲悉,該館對諸葛亮殿墻體中新發現的8通清代碑刻的研究取得可喜進展。今年6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發布諸葛亮殿墻體新發現8通清代碑刻,引發廣泛關注。新發現碑刻內容多樣,既有時任四川主政官員的題記,又有武侯祠祭祀活動記錄、文人墨客訪謁留書畫等,其中《前、后出師表》為乾隆朝狀元石韞玉所書,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資料圖)
“破壁而出”的珍貴石刻
走進武侯祠諸葛亮殿,可以看見《前、后出師表》碑嵌于該殿北面墻壁之中,緊臨諸葛亮塑像,由7方大小相近、取材本地紅砂石的碑石組成,通長約309厘米,寬約38厘米。
武侯祠博物館相關研究人員說,立于碑前,可以想象當時盛況:道光元年(1821年)秋,一眾本地官員和社會賢達齊聚諸葛亮殿前,在來自十余個書院的學子簇擁下,7方蓋著紅布的碑石被抬了進來。他們為即將鐫藏上墻的這通碑刻舉行了隆重的典禮。
主持鐫藏典禮的官員名叫聶銑敏,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入川為官,督四川學政。聶銑敏素來感念敬佩諸葛亮正直忠義、鞠躬盡瘁的精神,在拜謁勉縣武侯墓和成都武侯祠時,便有重新抄錄《出師表》以勉勵后學的想法。
聶銑敏的老師,著名學者、書法家、藏書家石韞玉聽聞其學生入蜀為官,并擔任自己曾擔任的學政一職,可謂衣缽傳承,欣喜不已。不僅寄來書信予以祝賀激勵,還將手書的《前、后出師表》一同送達,希望得以刊刻于武侯祠。聶銑敏一刻未怠慢,親自找尋石材工匠,完成了老師的心愿。
據《昭烈忠武陵廟志》記載,武侯祠諸葛亮殿的北面墻壁曾刊有歷代碑刻24通。因處于正殿正位,眾多政商名流、鴻學大儒以能將自己的作品鐫藏其上為一生榮幸。
200年來,武侯祠的諸多碑刻經歷了破壞、整理、修繕的復雜傳承過程,如今一些記載中的碑刻已不見蹤跡。唯石韞玉的《前、后出師表》碑刊刻在墻面最顯著的位置,并被后人藏于墻體之中而得以保存流傳。
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精品
千百年來,后人以重書《出師表》來表明忠君愛國、躊躇滿志的情感并非個例。武侯祠博物館內除石韞玉之碑外,還存有其他幾方《出師表》碑刻。
嘉慶十七年(1812年),江左名流王之楫隨新任中江知縣多齡額一同入蜀,他向當時的廟祝打聽到,蜀地的眾多官員都有在武侯祠鐫刻《出師表》的意愿,但均未能實現,便手書此表,并將《梁甫吟》《隆中對》一同錄入,鐫刻完畢后將碑石從中江運送至成都,嵌至諸葛亮殿墻壁,至今仍為武侯祠現存年代最早之《出師表》碑刻。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時任成都知府劉心原又書《出師表》,書體為“鐵線篆”,筆畫纖細如線,轉折處圓滑活潤,筋骨卻剛勁如鐵,其碑嵌于諸葛亮殿外后壁,堪稱書法藝術上乘佳作。
幾通碑刻中,最為出名的還是現代重刻的《前、后出師表》碑,相傳碑文為岳飛墨跡,石碑共37塊,每塊高63厘米,寬58厘米,刻工精良。
與岳飛版、王之楫版和劉心原版《出師表》相比,石韞玉版《前、后出師表》有何獨特之處?
據介紹,石韞玉是當時廣有盛名的書法家,尤重楷書,他認為楷書之精要在于“秀勁平勻”,書寫之法與求學之心應相得益彰,互為成就。這通《前、后出師表》雖有部分漫漶不清,但從留下的字跡中能夠看出其結構謹嚴,腕力遒勁。
“石韞玉以‘煌然與斯文同光’之鄭重心意,將風云際會、羽檄爭馳時代下諸葛亮運籌帷幄、善謀圖強、一心興復的人生境遇融匯在翰墨之間。”武侯祠博物館相關研究人員說,石韞玉書寫中具有極為端正的態度和充沛的情感,筆韻隨文章內容的起伏而層次分明,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精品。
目前,碑刻抹灰層已經揭取完畢,正在進行建筑結構勘察和物理探測以及微痕掃描工作。不久的將來,武侯祠博物館將利用多元技術解讀碑刻背后的故事,豐富武侯祠文化內涵,讓觀眾獲得更加豐富的觀展體驗。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成都武侯祠新發現清代《前、后出師表》碑刻光明日報記者周洪雙光明日報通訊員陳晨記者近日從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獲悉,該館對諸葛亮殿墻
2022-09-01 15:35
原標題:復州皮影戲《盜馬關》獲全國3個獎項遼寧日報訊記者楊競報道 近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主辦的第八屆木偶皮影中青
2022-09-01 09:45
原標題:鞍鋼博物館等3家單位入選國家工業文化教學基地遼寧日報訊記者商越報道8月26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公布“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名單,我
2022-09-01 09:43
原標題:“網絡文明時代新聲”--網絡文明主題歌曲征集結果發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竇菲濤8月29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之中國網絡誠信建設
2022-09-01 08:35
原標題:“5G讓木版年畫‘活’起來”獲獎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第五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智慧文旅專題賽(智慧旅游)日前頒獎,天
2022-08-31 15:34
原標題:放棄講故事的電影,揭示了生活的曖昧和詩(引題)愛情之外的《漫長的告白》(主題)柳青電影開始于北京鐘鼓樓下的胡同里,弟弟立冬確
2022-08-31 15:31
原標題:薦書︱法國著名哲學家德勒茲最后一部著作《批評與臨床》修訂再版工人日報—中工網端記者陳俊宇《批評與臨床》是法國著名哲學家吉爾·
2022-08-31 15:24
原標題:薦書︱《椿樹峁》:黃土高原、山中日月,鐫刻上他們的情感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四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大風將塵土和幾個中學畢
2022-08-31 15:24
原標題:傳統文化當代化策略中的創新與融合(主題)——評上海出品的國漫大片《新神榜:楊戩》(副題)程波追光動畫的產品策略,筆者以為,一
2022-08-31 09:26
原標題:演員王東被妻子控訴家暴任何辯解都太蒼白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韓浩月讓暴力消失于家庭生活,應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與追求。8月
2022-08-31 08:37
原標題:11年不竭高峰求索之路,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攜《敦煌女兒》角逐文華表演獎新民晚報記者趙玥從上海出發,八次赴敦煌“深扎”,今明兩
2022-08-31 08:31
原標題:人文社《紅樓夢》推出最新版林黛玉史湘云聯句懸案有新解(引題)“冷月葬詩魂”恢復為“冷月葬花魂”(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
2022-08-31 08:46
原標題:周迅那英加盟《脫口秀大會5》北京晚報訊(記者李夏至)脫口秀競演節目《脫口秀大會》近日官宣,第五季即將開播。本季節目集合了53組脫
2022-08-30 15:39
原標題:以苦難為紙剪出美麗世界陜西日報記者柏樺面對苦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庫淑蘭選擇了忍受。庫淑蘭6歲跟隨母親開始學習剪紙,9歲時
2022-08-30 15:32
原標題:體驗7000年前新樂人如何制陶遼寧日報記者楊競文并攝屋頂鋪滿葦草,四周柱子上纏滿草繩子……屋里有3個“新樂先民”圍坐在篝火旁,沈陽
2022-08-30 15:26
原標題:遼博新推展覽主打“園林宅邸”(引題)在70余件繪畫中領略古人“花式”造園(主題)遼寧日報記者朱忠鶴為期一個半月的“人·境——古
2022-08-30 15:48
原標題:十年打磨塑造芭蕾經典中芭復排《小美人魚》近日,中央芭蕾舞團為觀眾再度奉上經典芭蕾舞劇《小美人魚》,此次演出距離這部作品首次登
2022-08-30 15:34
原標題:《小美人魚》中國首演十周年中芭再度復排深情演繹中新網北京8月29日電(記者應妮)變幻的燈光營造出湛藍的海水,舞臺上空吊懸的燈帶呈現
2022-08-30 09:25
原標題:安徽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人民日報合肥8月29日電?(記者田先進)近日,安徽省委宣傳部等9部門聯合出臺《安徽省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
2022-08-30 09:41
原標題:蘇州加強廉潔主題戲劇創作人民日報南京8月29日電?(記者王偉健)“送君送到太湖邊,草木含情淚漣漣。廉吏名垂千秋史,百姓永記好巡檢
2022-08-30 09:40
原標題:走進湖北考古博物館(引題)感受荊楚大地文脈流淌(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田豆豆?波光粼粼的武漢木蘭湖畔,湖北考古博物館靜靜矗
2022-08-30 09:33
原標題:中國長城博物館將降高增寬,打造沉浸式游覽體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瑤潘之望8月29日,2022北京長城文化節八達嶺長城高峰論壇在延慶
2022-08-30 08:46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啟動太和學者計劃故宮博物院8月2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啟動太和學者計劃,面向國(境)外招收訪問學者,同時選派故宮博物
2022-08-30 08:33
原標題: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閉幕?這是8月28日拍攝的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現場。當日,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閉幕式暨
2022-08-29 16:26
原標題:北京鼓樓一層開放展覽“時間的故事”8月28日,觀眾在北京鼓樓一層觀展。北京鼓樓正在試運營的展覽“時間的故事”通過沉浸式數字展、交
2022-08-29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