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世界快報:北京東城鼓樓展陳“時間的故事”8月26日起試運營

時間:2022-08-26 16:45:26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北京東城鼓樓展陳“時間的故事”8月26日起試運營


【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賴志凱 通訊員 李瀅

鼓樓展陳“時間的故事”8月26日起正式投入試運營,展陳將以新型的沉浸式數字展和豐富的交互體驗將與觀眾見面,生動展示中軸線沿線古建筑的魅力,推動周邊街區的綜合整治和有機更新,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嚴謹考證最小干預 鼓樓一層恢復券洞歷史原貌

北京鐘鼓樓(鼓樓、鐘樓)始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代的報時中心,作為一組高大巍峨的“時間建筑”,鐘鼓樓前后縱置、互相襯托著矗立于北京中軸線的北端——既是扼守“紫禁后護”的重要城市地標,也是“號令全城”的首都報時中心,并始終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

2019年11月,為了更好地推進中軸線申遺工作,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東城區政府的共同指導和推動下,啟動了北京鼓樓保護展示工程。2021年8月,展示工程正式開工,目前已進入運行階段。

鼓樓展示工程始終堅持高位推動、專家護航,由梁思成先生關門弟子、我國著名古建筑專家、清華大學郭黛姮教授親自領銜,將古老建筑與數字創意相結合,以全新的方式展現出北京中軸線的莊嚴與浪漫。鐘鼓樓所承載的中國人的宇宙觀和時空觀,讓古老的遺產煥發出新的生機。

經過專家的嚴謹考證,展示工程恢復了鼓樓一層壯觀的券洞歷史原貌。值得一提的是,展示工程設計全面貫徹和體現了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理念和價值詮釋準則——最小干預,可識別、可逆化,充分保留歷史滄桑感和可識別性,新置入的展墻、展項形式簡潔,與古老建筑新舊融合,整個展項采用裝配式自平衡結構,通過巧妙的形體設計結構計算、以及可調橡膠腳等多項專利技術,沒有向文物建筑本體打入任何一個釘子,完全可逆化。

特色主題多元表達 多維講述“時間的故事”

布置一新的展覽共1260平方米,展線長度約600米。一層數字沉浸展面積約為660平方米,利用7個券洞布設,名為“時間的故事”;二層為“中國古代計時儀器展”,面積約600平方米,展品包括25面報時更鼓、銅刻漏、碑漏、時辰香、日晷等中國古代計時儀器。

位于一層的“時間的故事”數字沉浸展包含“序廳”“北京時間”“時間建筑”“中國時間”“我的時間”“發現中軸線”等6個主題展廳和中心券洞沉浸展廳,其中,“序廳”詳細介紹了鐘鼓樓的特點,同時突出其作為北京中軸線最北端的重要作用,以及中軸線申遺中的重要地位;“北京時間”展廳鐘鼓樓作為司時中心,以“暮鼓晨鐘”報送標準北京時間的工作流程;“時間建筑”展廳重點展示了鐘鼓樓的建筑特色,其中1986年鐘樓修繕時取出的鐘樓“鎮物”也將在此展出;“中國時間”展廳以鼓樓使用過的計時器具為載體,展示了中國傳統計時方法以及其中蘊含的智慧。“我的時間”展廳介紹了鐘鼓樓周邊地區的民俗與商貿,展示了鐘鼓樓與周邊民眾的緊密聯系,通過文字、圖像、聲像等多個角度,多種維度幫助觀眾了解和分享自己與鐘鼓樓之間的聯系和故事。

“發現中軸線”作為一層最后的一個展廳,展示了北京中軸線各遺產點位在中軸線的位置分布,讓觀眾可以更加直觀而整體地認識中軸線。

沉浸體驗虛實結合 闡釋鐘鼓樓與中軸線魅力

展廳內遮光簾升起、燈光轉暗、提示音響起,觀眾可以循著鐘鼓之聲,在充滿儀式感的720°全沉浸空間內自由漫步,體驗四重數字光影藝術下鼓樓的時空變幻,了解鐘鼓樓的建筑歷史和特色、計時報時運行機制,回溯它和北京中軸線的時光流逝和保護傳承故事,感受歷史與我們的溫暖共生……

在鼓樓縱橫交錯的中心券洞內上演的沉浸光影秀《共鳴》,利用投影畸變矯正技術和空間定點聲場,將音樂、鼓聲和繽紛的影像與宏偉的建筑空間相結合,更好的凸顯了鼓樓的建筑結構之美和暮鼓晨鐘的輝煌壯麗,重新挖掘出遺產古跡全新的一面。

當影片播放結束,展廳內遮光簾降下,觀眾回到現實。中心券洞中的老照片墻,展示了鐘鼓樓歷史風貌、市井民俗。鐘鼓樓作為中軸線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觀眾將在此一睹中軸線的歷史變遷以及當今風采。

沉浸體驗、虛實結合,是鼓樓展示工程的另一大特色。“時間的故事”展覽共展出10件藏品,48件輔助展品和裝置,6個數字影片和12個交互體驗展項,融知識性、科技性、互動性為一體,全面闡釋鐘鼓樓和中軸線的無限魅力——

觀眾可以在懸浮于空中的“報時更鼓”和“永樂大鐘”前,體驗虛擬擊鼓、撞鐘,并理解“暮鼓晨鐘,鼓為號令,鐘為傳聲”的內在聯系;可以在“四九城里聽鐘聲”展項前,選擇收聽乾隆京城圖中不同位置的鐘聲大小,感受當年“鐘聲十里,莫不聳聽”的盛況;可以在觸摸屏上揭開日晷、銅刻漏、碑漏、時辰香的計時原理和精巧構造,讀懂箭尺、12時辰和24節氣;還可以自主查看300余張鐘鼓樓不同時期的老照片,或選播曾經回響在“鼓樓前”的多種老北京叫賣聲;“北京中軸線”VR體驗裝置則可以幫助攀爬困難的觀眾體驗登臨鼓樓二層、自由漫游二層展廳并遠眺中軸線。

交互體驗吸引觀眾 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來鐘鼓樓參觀,除了欣賞古建筑和展覽,還可以做什么?在一層展廳內,一處自助售賣機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據介紹,這是展示工程專門為觀眾準備的一份驚喜——以鐘鼓樓為主題的全新文創產品“拼圖蓋章卡”。一套精美手繪卡片搭配9枚獨創印章、3種創意玩法,等待觀眾現場打卡收集。

“拼圖蓋章卡”內含9張蓋章專用卡片,背面的空白區域等待觀眾用印章填滿;卡片正面可以拼成一張手繪海報——雍容華貴的鼓樓、清新秀雅的鐘樓、古色古香的圍墻、憨態可掬的小貓逐一呈現在觀眾面前;每套卡片還內附贈了一個九宮格收納袋,用于收藏、展示拼圖和印章;參照包裝背面的指引進行操作,觀眾還可以“解鎖”隱藏玩法,體驗下載創意手抄報等新奇互動。

北京市鐘鼓樓文物保管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鐘鼓樓曾為元、明、清三代的報時中心,是中國古代城市鐘鼓樓的建筑典范,是全國現存鐘鼓樓中保存最為完好、體量最大、報時器具最具規模的一組古代建筑,以其顯赫的地理位置、悠久的計時歷史、傳統的報時方法、定鼎地位的鐘鼓在全國鐘鼓樓中獨樹一幟。此次推出的展示工程集沉浸式數字展和豐富的交互體驗于一體,將受到各界群眾、尤其年輕一代的歡迎,有助于推動周邊街區的綜合整治和有機更新,實現北京中軸線申遺展示體系“一核兩端”(北端)的重要職能,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模式。

據了解,鼓樓展陳“時間的故事”于8月26日起試運營,旺季(4月26日至10月25日)開放時間為9:30至17:30、淡季(10月26日至次年4月25日)開放時間為9:30至16:30,觀眾可通過“北京鐘鼓樓”微信公眾號預約及購票。

標簽: 中國古代 北京時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