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貴陽:項目建設考古先行 為城市史添“新物證”

時間:2022-04-27 08:43: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原標題:

貴陽:項目建設考古先行 為城市史添“新物證”

作者 應騰 周燕玲

“那是最安靜的開工現場,因為工人們頻繁打入土層的不是水泥樁,而是一把把考古使用的洛陽鏟。”說起近日貴州醫科大學新校區的開工建設,貴州貴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專員農格,仍記憶猶新。

位于貴安新區的貴州醫科大學新校區考古勘探現場。 應騰 攝

貴州醫科大學新校區地處黔中區域的貴安新區,是貴州從史前到明清,唯一一個擁有完整考古文化序列的地區。其中,以牛坡洞和招果洞為代表的史前洞穴遺址群,先后兩次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貴安在貴州考古史中,有著眾多獨特性、唯一性、代表性和典型性。

“結合以往文物普查、文獻記載等資料,由80余人組成的考古勘探隊,現已完成新校區約62萬平方米的勘探,雖然調查還未結束,但已發現了不少有價值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遺存。”考古調查一個月多后,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醫科大新校區文物考古勘探調查項目領隊胡昌國說。

圖為考古勘探現場。 應騰 攝

就目前勘探情況,地下埋藏的豐富遺跡,意味著新區不僅不“新”,新區的“來頭”還將越來越大,新區的魅力、活力或將再添重要砝碼。而這,將為貴陽縱深推進“強省會”戰略,提供又一強大軟實力,并給城市史添“新物證”。

“要動土,先考古”,在“城市改造開發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關系上,近年來,貴陽拿出系列舉措摸清地下考古遺產資源蘊藏情況。2018年在“貴陽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中,貴陽成立以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將“考古調查”納入到所有工程建設項目立項用地規劃許可階段的區域綜合評估內容。

3年后,《貴陽市、貴安新區考古調查專項區域評估指導意見(試行)》發布,提出在處理“開發建設與文物保護的矛盾與沖突”問題上,明確提高審批服務效率,解決建設工程文物保護和考古行政許可審批手續復雜、辦理時間長等問題;在開發建設區規劃選址上,明確縣級政府土地出讓前1萬平米以上開發建設區,需開展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編制《文物考古調查勘探報告》等。

不難看出,站在歷史新坐標的貴陽,既要開工建設的“熱度”,也要文物保護的“溫度”;既要高樓大廈的“面子”,也要文化底蘊的“里子”,城市建設和文物保護從激烈的矛盾碰撞,轉變為“和諧的對話互動”。

在有關業內人士看來,貴陽以貴安為核心帶動黔中城市群發展,在“強經濟”的同時,通過考古摸清地下文物資源蘊藏情況的方式“強文化”,將為現代城市的個性發展,提供“最佳身份證明”和難以替代的文化能量。

在中國,配合大型基建而進行文物考古勘探與發掘,一直是文物考古工作強調的重點。其中,山東、杭州、沈陽等多地將文物保護工作由為建設“清場騰地”的被動跟進,變為“考古前置”,把“不可知”變為“可規劃”,推進基建和文物保護的統一。

圖為考古勘探現場。 應騰 攝

遺跡數量上的氣勢恢宏,內涵上的豐富多彩,學術研究帶來的突破性意義……縱觀貴州考古近70年歷程及成果,在數以千計的古遺址、墓葬、窯址、碑刻等不可多得的實物遺存中,不乏重量級考古新發現。

其中,為配合遵義中橋水庫修建而進行搶救性發掘的“新蒲播州楊氏土司墓地”,一舉拿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及“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遵義土司文化”,儼然成為當地獨有的個性化的文化標簽。

“貴州基建考古,在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勾勒出貴州古代文化發展脈絡,增強貴州文化自覺和自信。”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革命文物處)處長丁鳳鳴表示,每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脈絡,考古發現是重要物證。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