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藝評】別讓變質的“熱搜”勸退熱心的觀眾

時間:2022-04-27 08:46:47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

【藝評】

原標題:別讓變質的“熱搜”勸退熱心的觀眾

陳俊宇

當一部電影正在(包括即將)上映、一部電視劇正在播出時,你頻繁在“熱搜”中與這部作品以及相關話題“相遇”,那該是一種什么心情呢?

樂意接受者,大概是演員的熱心粉絲。對更多的普通觀眾來說,對“過度”信息抵觸、反感應是再正常不過的。

影視作品的“熱搜焦慮”已成為一種現象進入觀察研究者的視野。

影視作品的“金句”“高光時刻”“花絮”等等之類,在社交媒體上有高曝光度、高點擊量、高參與度,即是“熱搜”。就本質而言,這是影視營銷的方式之一。

在研究者的理論話語中,當下,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方式已經從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傳統媒體、新興媒體以及用戶,都成了傳播節點,共同擔負起制造、傳播內容的職責。在這一生態中,影視作品要想更頻繁地觸達用戶,熱搜是重要途徑之一。于是,視頻平臺和資本方很難不被熱搜裹挾。

直白來說,熱搜是一場合謀。票房、收視率是表面目標,逐利是內在驅動力。在這一過程中,對熱搜的執著與對效應的擔憂,很難形成良性生態,焦慮就難免了。

如果影視作品的資方、創作方、演員到播出平臺、宣傳發行機構都過于看重熱搜,本末倒置的事情就會發生,導致從劇本創作、拍攝這些環節就會考慮能否產生“金句”、是否有“高光時刻”,諸如此類。媒介平臺如新浪微博,則樂于推波助瀾,也可從中分一杯羹。

我贊同這一說法,熱搜應該是優秀創作的結果,而不是優秀創作的原動力。也正是基于此,熱搜也是有所區隔,產生正面效應的應該是影視作品本身的高質量、高標準,以及把握好了“度”,不獵奇、不狗血、不煽情。

300多次熱搜,58萬人打分,19億次播放量……今年初開播的電視劇《開端》,熱搜和話題度居高不下。有意思的是,大結局時更是“爆”上熱搜第一。不過話題則是#開端爛尾#,話題閱讀量超過6億。

正面案例以電視劇《人世間》來舉例。作品在創作之初沒有把熱搜與“金句”作為創作原動力,而是把腳扎到泥土里,實實在在地深入生活、觀察生活,最后成就了作品,這樣才成就了熱搜。

不妨再舉個反面案例。某部體育劇,在北京冬奧會開幕次日播出。正值短道速滑運動大熱,劇中一個名為唐劍的短道速滑運動員被勸退,宣傳方就做了一次“擦邊球”之舉,安排熱搜的時候特意強調是“短道速滑運動員唐劍被勸退”。話題出現在熱搜榜上,網友點進去卻發現是電視劇的劇情。輿論一時嘩然,批評、譴責之聲四起。明明是想吸引大眾觀劇,觀眾卻被熱搜“勸退”了,可謂得不償失。

影視項目宣傳從上至下形成了“唯熱搜論”的營銷模式。實則,影視作品最應該討論的是作品本身要表達的思想、價值、立場、情緒等,細究熱搜榜上的不少話題是變質的,是離開作品在討論與互動。所以,需要跳出“熱搜即熱度”的思維定式,畢竟“熱搜”不是靈藥,變質就成了毒藥。

一個成長中、龐大的影視工業,最關鍵的還是內容創作、表演創作,這是根源、是靈魂、是活水之源。熱搜不值得焦慮,也無須過度解讀,還是應該堅持回歸生活本身、遵循藝術規律,相信那些滿心真誠的創作者,以及有著審美鑒別能力的觀眾。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