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早春奇遇》“哈哈”花腔“出圈”(引題)
吳碧霞:歌唱演員要有一顆有趣的心(主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汪靈?
(相關資料圖)
“我是一個快樂玩偶,帶你進入奇妙空間。丹青畫卷美輪美奐,越看越喜歡。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4月4日晚,《2023清明奇妙游》中展示宋朝生活美學的音樂小品《早春奇遇》,憑借一連串的“哈哈哈哈哈”成功“出圈”。MV中,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化身宋代玩偶“磨喝樂”,穿梭于宋代名畫中。她攜手國風樂團自得琴社為觀眾帶來歌曲《笑之歌》,充滿節奏感和歡快韻味的“哈哈”聲,魔性十足。網友紛紛留言:“聽了這首歌曲,哈哈大笑都開始有節奏感。”“《早春奇遇》太可愛了,吳碧霞的笑聲感染力超級強!”
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獨家專訪到了吳碧霞本人。她笑言:“唱這首歌時,我將自己愛笑的特點融進了擅長的花腔技巧中,希望能讓觀眾感受春天的輕松愉悅。”
錘煉打磨 靈動笑聲貼合音畫
自2021年“河南春晚”以來,河南衛視持續圍繞“中國節日”做文章,優質節目頻頻出圈,引領國風之美。主創團隊在提煉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創新表達方式的同時,還不斷拓展傳統文化的角度及范圍,每每“上新”,都能引發外界關注。此次《2023清明奇妙游》通過多題材、多樣態的歌、舞、器、樂作品,展現了清明節的精致文化生活,挖掘了清明節蘊含的萌動和希望,讓觀眾“多角度、深層次”地感受到了清明節特有的感觸、感懷、感悟。
“奇妙游系列節目的文化含量之高,是我特別欣賞、也特別吸引我的一個方面。”吳碧霞說。她主演的《早春奇遇》講述了一個“清明穿越古畫世界,遇到奇妙事情”的故事。節目將《清明上河圖》《貨郎圖》《踏歌圖》《山徑春行圖》《早春圖》《盥手觀花圖》等古畫立體“活”化,以趣味、詼諧的調性,活靈活現地展示了宋代生活美學和人間煙火氣息。
吳碧霞演唱的《笑之歌》成為節目的點睛之筆,引發眾多關注。“最初拿到這首作品,一聽,就感覺節目組花了很多心思。”在她看來,《早春奇遇》是凝結了多方心思與創意的好作品,為了讓笑聲貼合音樂和畫面,她與導演、音樂總監進行了多次溝通、碰撞,在三種律動速度中反復琢磨。
“如果笑得太快,就會導致音樂和整個畫面的錯位,這個速度經過反復排練,最后才敲定。花了4個多小時確定的速度,好不容易錄完了,總導演認為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當時已經到半夜12點半了,然后我又從駐地回到棚里,全部返工重錄。”吳碧霞說。正是多方協作,經過一次次的錘煉、打磨、提升,才有了節目最終表現出的張弛有度、自然靈活。
以聲造型 用心講好中國故事
愛笑的“玩偶”,沉浸式彈琴的樂師,趣味詼諧的故事,《早春奇遇》將典藏在博物館里的宋代名畫立體“活化”,運用高科技的手段結合當下審美,將千年前的大街小巷、亭臺樓宇、風土人情生動、真實地呈現在大眾眼前。與觀眾一起感受歡快、美妙奇幻之旅的吳碧霞點贊:“既沒有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珍品束之高閣,也沒有與現代生活割裂開來,而是用在了我們生活中,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相信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能讓觀眾為之驕傲和自豪。”
回憶起節目制作的過程,吳碧霞坦言:“從錄音開始就得進入狀態,頭腦里對整個節目的呈現要有畫面感,把自己的表演放在聲音里去體現,要足夠貼切、準確、自然不生硬。”錄的過程中,這些畫面其實是虛擬的。站在綠布前,她要根據導演的描述,去想象自己所處的場景、所在的環境,以及自己與環境的關聯等。“還要模仿畫中的人物動起來,我們錄了很多素材,我跳得挺嗨的。這次經歷,讓我覺得自己不光是個歌唱演員,還是個舞蹈演員,很有挑戰,很開心,也很有意思。”吳碧霞說。
聲樂表演是實踐的藝術。“一個好的歌唱家,要具備用聲音講故事的能力,將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傳遞的信息量越大,所蘊含的層次越豐富,觀眾在欣賞時的獲得感就越充足。”此次將傳統花腔運用到演唱中,也是吳碧霞深思熟慮的結果。“不要把藝術本身的技術學習與日常生活割裂開來,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花腔這種歌唱技巧,雖然是用很多快速跑動的音符組成,需要極高的靈活性和準確性,但它也是表達情感的手段,要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
這也是她給年輕歌唱愛好者、從業者的建議:“不要把符號化的東西奉為圭臬,最重要的是把技術概念活化,活學活用,這也依賴于個人的修養品味和對生活的觀察、體悟的能力。”
采訪中,吳碧霞向記者介紹了如何用花腔展現“笑”:“無論是哈哈大笑、竊喜,還是在人憤怒時的大喊大叫,都屬于花腔的范疇,是在不同情緒的支配下一種聲音色彩的表達。”她感嘆道:“歌唱演員這個職業就是用聲音來造型,用音樂講故事,觀眾不僅能在歌聲里聆聽好聽的音色,還能捕捉歌聲里傳遞的各種信息。”
說到這兒,吳碧霞還特別強調,一名優秀的歌唱演員,不光要有好的聲音條件和歌唱技術的儲備,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有趣、懂得欣賞生活的心,還要具備敏銳的感知力與觀察力。“歌唱者、藝術工作者的作用,就是要把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外化出來。首先內心要有表達的愿望,其次心里要裝著別人,讓人聽得清楚明白,共情共鳴。只要善于觀察生活、足夠了解生活,那么表達的欲望就會層出不窮。唯有如此,創作者才能與觀眾產生聯系和共鳴,觀眾才會為文藝作品感動。”
人物介紹
吳碧霞,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模范教師。她是集中國民族和西洋美聲于一身,并獲得極高國際獎項的歌唱家,被譽為“中西合璧的夜鶯”,花腔、戲腔、流行“三腔歌后”。2023年4月4日晚,吳碧霞亮相《清明奇妙游》,為觀眾帶來了音樂小品《早春奇遇》。
對話
“讓觀眾釋放疲憊是我最大的愿望”
記者:近年來,除了現場演唱,您還亮相多檔音樂綜藝,原因是什么?
吳碧霞:對我個人而言,舞臺可以是像劇場藝術那樣與觀眾面對面,也可以是像音樂會那樣莊嚴且學術化的。在參演不同的節目時,我個人的感受也完全不同,不變的是為觀眾呈現美、傳遞美的初心。
記者:此次參演《2023清明奇妙游》的感受如何?
吳碧霞:清明不一定要傳遞孤冷、寂寞的氣氛,而是通過多個節目營造一種溫暖的節日氣氛,寄托對逝去親人的眷戀,在草長鶯飛、春和景明中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傳達大眾對未來的展望。
記者:您希望觀眾從自己的表演中收獲什么?
吳碧霞:希望綜藝類節目能夠讓老百姓在茶余飯后心情愉悅,在工作之余減輕他們的壓力,釋放生活的疲憊。觀眾能在欣賞節目的同時,體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和精神內涵,感受到我們血液里流淌著的文化符號,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標簽:
上一篇:用民族歌劇講好中國故事——訪著名歌唱家閻維文-當前熱聞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早春奇遇》“哈哈”花腔“出圈”(引題)吳碧霞:歌唱演員要有一顆有趣的心(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實習生汪靈?“我是
2023-04-10 15:52
原標題:用民族歌劇講好中國故事(主題)——訪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副題)天津日報記者翟志鵬日前,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做客天津音樂學院,為該校
2023-04-10 15:51
原標題:電影《亭亭如蓋》在南昌首映4月15日全國上映中新網南昌4月10日電(盧夢夢)4月9日下午,電影《亭亭如蓋》在江西南昌青山湖區舉行首映
2023-04-10 15:38
原標題:紀念拉赫瑪尼諾夫誕辰150周年(引題)天交攜手名家呈現浪漫經典(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昨晚,天津交響樂團2023音樂季特別推出紀
2023-04-10 14:39
原標題:北京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開園這是4月6日在北京市昌平區拍攝的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無人機照片)。4月8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大運河源
2023-04-10 14:50
原標題: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實證千年商港再現“海絲”繁華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盧蕩代睿綜合文匯報、錢江晚報3月28日,2022年度全國十
2023-04-10 14:50
原標題:邰麗華“觀音”下凡這些年很多年里,人們提起邰麗華的名字,就會想到2005年春節晚會上震驚華人世界的舞蹈《千手觀音》,這支經典舞蹈
2023-04-10 14:36
原標題:藍皮書顯示:網絡文學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重要內容源頭新華社上海4月8日電(記者余俊杰)全國網絡文學工作會議4月6日至8日在上海舉行
2023-04-10 14:48
原標題:北京中軸線:為《考工記》“理想都城”筑脊鑄魂文匯報駐京記者彭丹英國人類學家約翰·里德在《城市的故事》中說道,羅馬用石頭建造的
2023-04-10 13:42
原標題:共同傳承北京中軸文脈(主題)——2023北京中軸線文創大賽啟動(副題)近日,2023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在孔廟和國子監博
2023-04-10 13:55
原標題:青年京劇團《秦香蓮》傳承經典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昨晚,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在中華劇院演出該團保留劇目《秦香蓮》,為
2023-04-10 13:48
原標題:睡不著的文人們睡不著時,你會做什么?有一年冬天,大雪,我在故鄉,傍晚時與人喝酒,酒局結束后躺在舊居的床上。那是間平房,窗戶鑲
2023-04-10 13:35
原標題:閱讀經典品味古籍之美4月8日,觀眾在“繼往開來國韻書香——古籍保護與傳承特展”中觀看未修復的破損古籍。當日,“繼往開來國韻書香
2023-04-10 13:50
原標題:監制驚悚喜劇電影《了不起的夜晚》正熱映(引題)易小星:夢想是必需品也是奢侈品(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由馬凱編劇、執導,易小
2023-04-10 11:47
原標題:沈約的文學主張與齊梁詩風新變沈約是南朝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一代辭宗”(《南史·任昉傳》)。他的文學主張與詩歌寫作,在新體詩
2023-04-10 10:48
原標題:話劇《春風十里不如你》:在中年的酒里痛飲青春的愛與夢春風沉醉的夜晚,根據作家馮唐小說《北京,北京》改編的話劇《春風十里不如你
2023-04-10 10:41
原標題:中國香港著名明星導師、作曲家許愿新書《離地半尺》出版(引題)為港樂而生解碼港樂經典的生命魅力(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嘉??港
2023-04-10 10:39
原標題:“SUNdayFUN!周日看世界”異域文化交流活動河北廊坊啟幕中新社廊坊4月9日電(宋敏濤王巍)9日,“SUNdayFUN!周日看世界”活動在河北
2023-04-10 10:39
原標題:細節決定成敗東漢人陳蕃為我們所熟知,源自他的一句名言。范曄的《后漢書》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對此都有記載,大意說,陳蕃十五歲
2023-04-10 10:36
原標題:百余件漢代文物山西展出再現兩漢時期巴蜀地區繁榮景象中新社太原4月9日電(高雨晴胡健)東漢青銅搖錢樹、西漢漆木馬俑及騎馬俑、中國
2023-04-10 09:39
原標題:兒童劇《彼得·潘》讓觀眾直呼有點酷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兒童劇《彼得·潘》近日在南鑼劇場首演,這是北京兒藝時隔多年再次將世界
2023-04-10 09:56
原標題:你知道阿拉善的皮雕嗎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石佳 栩栩如生、精美別致的查瑪面具,用十幾種不同顏色的沙子繪出蒙古族女人,滿是蒙古族
2023-04-10 09:53
原標題:原創話劇《驚夢》將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引題)陳佩斯父子細說戲里戲外故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潤4月28日至5月7日,由毓鉞編劇,陳
2023-04-10 09:35
原標題:河南文化節會密集舉辦背后的多重考量中新社鄭州4月9日電(闞力)北沁花之芬芳、南飄茶之鮮香。今年4月以來,中部河南各地以牡丹、茶葉
2023-04-10 09:37
原標題:《只此青綠》之后韓真周莉亞新作來京亮相(引題)舞劇《詠春》舞武融合燃爆全場(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韓軒韓真、周莉亞,當今中國舞壇
2023-04-10 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