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今日熱訊:吳碧霞:歌唱演員要有一顆有趣的心

時間:2023-04-10 15:52:05    來源: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早春奇遇》“哈哈”花腔“出圈”(引題)

吳碧霞:歌唱演員要有一顆有趣的心(主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汪靈?


(相關資料圖)

“我是一個快樂玩偶,帶你進入奇妙空間。丹青畫卷美輪美奐,越看越喜歡。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4月4日晚,《2023清明奇妙游》中展示宋朝生活美學的音樂小品《早春奇遇》,憑借一連串的“哈哈哈哈哈”成功“出圈”。MV中,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化身宋代玩偶“磨喝樂”,穿梭于宋代名畫中。她攜手國風樂團自得琴社為觀眾帶來歌曲《笑之歌》,充滿節奏感和歡快韻味的“哈哈”聲,魔性十足。網友紛紛留言:“聽了這首歌曲,哈哈大笑都開始有節奏感。”“《早春奇遇》太可愛了,吳碧霞的笑聲感染力超級強!”

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獨家專訪到了吳碧霞本人。她笑言:“唱這首歌時,我將自己愛笑的特點融進了擅長的花腔技巧中,希望能讓觀眾感受春天的輕松愉悅。”

錘煉打磨 靈動笑聲貼合音畫

自2021年“河南春晚”以來,河南衛視持續圍繞“中國節日”做文章,優質節目頻頻出圈,引領國風之美。主創團隊在提煉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創新表達方式的同時,還不斷拓展傳統文化的角度及范圍,每每“上新”,都能引發外界關注。此次《2023清明奇妙游》通過多題材、多樣態的歌、舞、器、樂作品,展現了清明節的精致文化生活,挖掘了清明節蘊含的萌動和希望,讓觀眾“多角度、深層次”地感受到了清明節特有的感觸、感懷、感悟。

“奇妙游系列節目的文化含量之高,是我特別欣賞、也特別吸引我的一個方面。”吳碧霞說。她主演的《早春奇遇》講述了一個“清明穿越古畫世界,遇到奇妙事情”的故事。節目將《清明上河圖》《貨郎圖》《踏歌圖》《山徑春行圖》《早春圖》《盥手觀花圖》等古畫立體“活”化,以趣味、詼諧的調性,活靈活現地展示了宋代生活美學和人間煙火氣息。

吳碧霞演唱的《笑之歌》成為節目的點睛之筆,引發眾多關注。“最初拿到這首作品,一聽,就感覺節目組花了很多心思。”在她看來,《早春奇遇》是凝結了多方心思與創意的好作品,為了讓笑聲貼合音樂和畫面,她與導演、音樂總監進行了多次溝通、碰撞,在三種律動速度中反復琢磨。

“如果笑得太快,就會導致音樂和整個畫面的錯位,這個速度經過反復排練,最后才敲定。花了4個多小時確定的速度,好不容易錄完了,總導演認為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當時已經到半夜12點半了,然后我又從駐地回到棚里,全部返工重錄。”吳碧霞說。正是多方協作,經過一次次的錘煉、打磨、提升,才有了節目最終表現出的張弛有度、自然靈活。

以聲造型 用心講好中國故事

愛笑的“玩偶”,沉浸式彈琴的樂師,趣味詼諧的故事,《早春奇遇》將典藏在博物館里的宋代名畫立體“活化”,運用高科技的手段結合當下審美,將千年前的大街小巷、亭臺樓宇、風土人情生動、真實地呈現在大眾眼前。與觀眾一起感受歡快、美妙奇幻之旅的吳碧霞點贊:“既沒有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珍品束之高閣,也沒有與現代生活割裂開來,而是用在了我們生活中,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相信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能讓觀眾為之驕傲和自豪。”

回憶起節目制作的過程,吳碧霞坦言:“從錄音開始就得進入狀態,頭腦里對整個節目的呈現要有畫面感,把自己的表演放在聲音里去體現,要足夠貼切、準確、自然不生硬。”錄的過程中,這些畫面其實是虛擬的。站在綠布前,她要根據導演的描述,去想象自己所處的場景、所在的環境,以及自己與環境的關聯等。“還要模仿畫中的人物動起來,我們錄了很多素材,我跳得挺嗨的。這次經歷,讓我覺得自己不光是個歌唱演員,還是個舞蹈演員,很有挑戰,很開心,也很有意思。”吳碧霞說。

聲樂表演是實踐的藝術。“一個好的歌唱家,要具備用聲音講故事的能力,將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傳遞的信息量越大,所蘊含的層次越豐富,觀眾在欣賞時的獲得感就越充足。”此次將傳統花腔運用到演唱中,也是吳碧霞深思熟慮的結果。“不要把藝術本身的技術學習與日常生活割裂開來,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花腔這種歌唱技巧,雖然是用很多快速跑動的音符組成,需要極高的靈活性和準確性,但它也是表達情感的手段,要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

這也是她給年輕歌唱愛好者、從業者的建議:“不要把符號化的東西奉為圭臬,最重要的是把技術概念活化,活學活用,這也依賴于個人的修養品味和對生活的觀察、體悟的能力。”

采訪中,吳碧霞向記者介紹了如何用花腔展現“笑”:“無論是哈哈大笑、竊喜,還是在人憤怒時的大喊大叫,都屬于花腔的范疇,是在不同情緒的支配下一種聲音色彩的表達。”她感嘆道:“歌唱演員這個職業就是用聲音來造型,用音樂講故事,觀眾不僅能在歌聲里聆聽好聽的音色,還能捕捉歌聲里傳遞的各種信息。”

說到這兒,吳碧霞還特別強調,一名優秀的歌唱演員,不光要有好的聲音條件和歌唱技術的儲備,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有趣、懂得欣賞生活的心,還要具備敏銳的感知力與觀察力。“歌唱者、藝術工作者的作用,就是要把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外化出來。首先內心要有表達的愿望,其次心里要裝著別人,讓人聽得清楚明白,共情共鳴。只要善于觀察生活、足夠了解生活,那么表達的欲望就會層出不窮。唯有如此,創作者才能與觀眾產生聯系和共鳴,觀眾才會為文藝作品感動。”

人物介紹

吳碧霞,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模范教師。她是集中國民族和西洋美聲于一身,并獲得極高國際獎項的歌唱家,被譽為“中西合璧的夜鶯”,花腔、戲腔、流行“三腔歌后”。2023年4月4日晚,吳碧霞亮相《清明奇妙游》,為觀眾帶來了音樂小品《早春奇遇》。

對話

“讓觀眾釋放疲憊是我最大的愿望”

記者:近年來,除了現場演唱,您還亮相多檔音樂綜藝,原因是什么?

吳碧霞:對我個人而言,舞臺可以是像劇場藝術那樣與觀眾面對面,也可以是像音樂會那樣莊嚴且學術化的。在參演不同的節目時,我個人的感受也完全不同,不變的是為觀眾呈現美、傳遞美的初心。

記者:此次參演《2023清明奇妙游》的感受如何?

吳碧霞:清明不一定要傳遞孤冷、寂寞的氣氛,而是通過多個節目營造一種溫暖的節日氣氛,寄托對逝去親人的眷戀,在草長鶯飛、春和景明中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傳達大眾對未來的展望。

記者:您希望觀眾從自己的表演中收獲什么?

吳碧霞:希望綜藝類節目能夠讓老百姓在茶余飯后心情愉悅,在工作之余減輕他們的壓力,釋放生活的疲憊。觀眾能在欣賞節目的同時,體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和精神內涵,感受到我們血液里流淌著的文化符號,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