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歷史隨筆(引題)?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主題)
在北宋,田欽祚是出了名的小人。
【資料圖】
《宋史》記載:“欽祚性陰狡,尤不喜儒士,好狎侮同列,人多惡之。”意思是說他陰險狡詐,不喜歡結交儒士,還經常輕慢、戲弄同僚,大家都很厭惡他。宋太宗時,田欽祚在名將郭進軍中做監軍,他“恣為奸利諸不法事”,郭進看不過眼,多次與他爭論,田欽祚于是在宋太宗面前擺弄是非,誣陷郭進,郭進性情剛烈,憤而自殺以證清白。這是田欽祚最為人所詬病的小人行徑,人人都唯恐避之而不及。
不過田欽祚除了為人陰險狡詐,也有一個突出的優點,那就是很勇敢,打起仗來是個狠人,宋太祖趙匡胤因此對他委以重任。
開寶三年(970),契丹突然集結6萬兵馬,偷襲宋朝的邊境重鎮定州。宋初太祖趙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統一策略,此時,宋朝的主力軍都集中在南方攻打南漢政權,北方空虛到什么程度?面對契丹6萬強敵,趙匡胤手里能夠調動的兵馬只有區區3千,而他選擇的主帥即是田欽祚。
臨行前,趙匡胤把田欽祚拉到一邊,親自交代了十六個字的作戰方針,“彼眾我寡,背城列戰,敵至即戰,勿與追逐”,令他務必遵守。趙匡胤戰斗經驗十分豐富,契丹都是騎兵,騎兵的優勢是沖鋒的速度快,而背城列戰,背靠著城墻列陣,戰馬的優勢就沒有了。田欽祚遵照太祖的指示,背城列戰。契丹雖然多達6萬人,但與宋軍正面作戰的超不過5千,加之田欽祚作戰真是勇猛,契丹很快就招架不住了,準備撤退。
田欽祚一看契丹人要跑,頓時豪氣沖天,完全忘記了宋太祖“勿與追逐”的指示,下令全軍出擊,結果3千人追著6萬契丹人的屁股打,一路追到了遂城(今屬保定徐水所轄,時為宋、遼界城)。契丹人被田欽祚追急眼了,索性停下來不跑了,反過來將3千宋軍團團包圍起來。田欽祚真夠狠的,一馬當先向契丹軍沖了上去,契丹軍箭如雨下,田欽祚的戰馬被亂箭射死了,他也跟著滾落馬背,不過他馬上站了起來,大喊:“給我換匹馬!”一個叫王超的騎士把自己的馬讓給了他,他翻身上馬,繼續作戰,結果“軍復振,敵解去”,宋軍士氣大振,契丹軍解圍而去。這場大戰,史書記載“自旦至晡,殺傷甚眾”,從早晨天蒙蒙亮,一直打到下午五點,給契丹人以極大殺傷。
田欽祚一戰成名。此役過后,太祖趙匡胤極為興奮,因為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兵實在是心頭大患,認為是極難啃的骨頭,這次勝利讓他信心大增,激動地說:“待儲滿500萬貫,即向契丹贖回燕云十六州,如不允,則散此金絹募勇士,我以二十匹絹購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過十萬人,止費二百萬絹,則敵盡矣。”
田欽祚另一次走進歷史的視野,則是在大宋征伐南唐之時,這件事被馮夢龍收錄在《智囊》一書中。
宋太祖趙匡胤決定南征,任命大將曹彬為主帥,潘美為都監,然后征求曹彬意見,他希望誰當幫手。曹彬說:“臣只要這一個人,望陛下恩準。”隨后說了田欽祚這個名字。趙匡胤很是疑惑,因為他知道田欽祚和曹彬關系不睦,平時田欽祚沒少說曹彬的不是。曹彬解釋說:“田將軍作戰勇猛,盡忠職守,而且頗有韜略,計謀奇多,臣懇請授予他中軍副將隨軍出征。”
趙匡胤批準了曹彬的請求。這番操作卻把潘美給氣壞了,從太祖那里一出來,他就生氣地對曹彬說:“誰不知道田欽祚是個狡詐小人,經常顛倒黑白詆毀忠義之士,此等小人避之猶恐不及,帶誰不行,你卻偏偏帶上他,這不是引狼入室嗎?”
曹彬說:“此次遠征,時間很長,而且陛下把精兵都交到我手里,如果把田欽祚留在陛下身邊,他肯定要搬弄是非,咱們遠離陛下,沒辦法解釋,說不準咱們即使打了勝仗,回來腦袋也沒了,現在把他帶在身邊,和我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以免除這些禍患。” 潘美這才恍然大悟。
田欽祚被任命為西南路行營馬軍兼左廂戰棹都監,領一路軍,最終一切如曹彬所料,田欽祚不僅沒從中作梗,還盡心竭力地出謀劃策,并且“領兵敗吳軍萬余于溧水,斬其主帥李雄等五人,擒裨將二人”,為攻滅南唐立下了赫赫戰功。
古語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意思是說再好的人或物都有缺點或不足,再不好的也有它的優勢和可取之處,再有智慧的人也有不明白的時候。宋太祖和曹彬都深諳此道,因為知人之短,卻能用人以長,所以小人成了英雄。世間并非都是非黑即白的零和游戲,人才與垃圾有時只在轉念之間,關鍵看你怎么用罷了。
上一篇:話劇《水流下來》直面親情沖突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歷史隨筆(引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在北宋,田欽祚是出了名的小人。《宋史》記載:“欽祚性陰狡,尤不喜儒士,好狎侮同列,
2023-03-06 11:50
原標題:話劇《水流下來》直面親情沖突北京日報訊(記者王潤)3月3日至5日,由顧雷編劇、導演,張巍和宇文秋實主演的話劇《水流下來》在鼓樓西
2023-03-06 11:36
原標題:《國文課:中國文脈十五講》:啜飲古圣賢釀就的甘露文 本刊特約撰稿鄭從彥文化是人類所獨有的,文化的發生與發展,必然依賴于人類的
2023-03-06 11:52
原標題:“去有風的地方”慢慢治愈:(引題)?一場迎著風的向心之旅(主題)文 本刊特約撰稿丁喬三月,云南大理,“有風小院”門口,慕名前來
2023-03-06 11:37
原標題:《香樟木詩叢》第一輯出版:展示當代漢語詩歌最新創作成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由詩歌評論家敬文東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3-03-06 11:46
原標題:澳門大賽車博物館將增設賽車手蠟像澳門特區政府旅游局5日發布消息稱,今年適逢第7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行,旅游局與香港杜莎夫人蠟
2023-03-06 10:39
原標題:北京人藝《天下第一樓》再開張(引題)?“要讓觀眾有期待,看了還想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
2023-03-06 10:43
原標題:110件(套)夏商周時期的精美文物集中亮相江蘇無錫中新網無錫3月5日電(記者孫權)3月5日,“江河輝映——中原與江南青銅時代考古文物展
2023-03-06 10:43
原標題:故宮恢復志愿者定時定崗講解服務文 本報記者張恩杰3月5日,故宮博物院特別聯合首都師范大學“歷學篤行”志愿服務隊,組織故宮志愿者牽
2023-03-06 09:55
原標題:張凱麗委員: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藝術人才聚合平臺北京日報訊(記者武紅利)文化旅游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主導功能之一。全國政協委
2023-03-06 09:33
原標題:賽陀螺迎“三八”3月5日,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仁良村,婦女參加陀螺比賽。當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仁良村舉辦“三八”
2023-03-06 09:48
原標題:學非遺技藝迎“三八”國際婦女節3月4日,建筑工人在南寧市學習水拓畫技藝。3月4日,中建三局一公司廣西分公司在廣西南寧市舉辦“三八
2023-03-06 09:43
原標題:浙江文旅觀察:收藏的文物,為什么要捐給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約十萬件藏品,三分之一來自捐贈。這是記者采訪該館后最深刻的印象。日
2023-03-06 09:33
原標題:《茶經》:《典籍里的中國》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讀他愛茶一生、寫茶一生,傾盡畢生著成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門著作;他三歲淪為孤兒,
2023-03-06 08:48
原標題:《海灣之遇》8日上映(引題)?致敬勇敢前行的“她”(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由高建國編劇并執導,黃璐、趙淑珍領銜主演,劉亦然、
2023-03-06 08:53
原標題:商務印書館“學生國學叢書新編”全編60種在京發布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應妮)商務印書館“涵芬樓國學系列講座”首講“養成文言文
2023-03-06 07:49
原標題:電影《劉三姐》扮演者黃婉秋病逝(主題)魏明倫悼念:劉三姐永遠留在人們心中(副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綜合北京晚報著名表
2023-03-06 07:52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在滬上演中新社上海3月4日電(王笈康玉湛李佳佳)在戲劇藝術、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創新碰撞下,以
2023-03-05 15:47
原標題:小丑決定穿上英雄的披風當“墓地平安哥”魏平安(大鵬飾)頂著一頭綠發,穿著橙紅西裝出現在大銀幕上時,我想起了菲尼克斯在電影《小
2023-03-05 14:36
原標題:湖南舉辦茶文化專題展讓非遺走進民眾日常生活中新網長沙3月4日電(鄧霞胡敏)3月4日,“茶和天下湘茶傳韻——茶文化專題展”在湖南省
2023-03-05 13:35
原標題:26年四度牽手?廣州與“梅花獎”情緣再續(主題)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今年5月將在廣州舉辦(副題)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
2023-03-05 10:47
原標題:在《荒原》里跟大自然對戲,在接戲時挖掘角色的“種子”(引題)任素汐:不演才是最好的演(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4天,120公里,地
2023-03-05 10:49
原標題:“劉三姐”成廣西經典文化符號:如今壯鄉成歌海,都是三姐傳下來中新網桂林3月4日電(趙琳露蔣豐慧)“三姐故鄉風情多,連情會友唱山
2023-03-05 10:51
原標題:“劉三姐”扮演者黃婉秋今晨去世,享年80歲!“我將到天外傳歌去了”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王金躍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獲悉,著名表演藝術
2023-03-04 15:35
原標題:宋史新作《千面宋人》用120封書信勾勒出一部宋人命運浮沉錄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通訊員李迪斐俗話說見字如面、見信如晤,那么,
2023-03-04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