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皖徽省金和縣的兩所高中里,高三學生即將迎來高考,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和一場意外的洪水,又讓他們所在的城市乃至整個社會一起卷入這場特殊的“考試”中——近日,由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指導的電視劇《大考》在總臺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開播,不僅獲得收視破1的好成績,還因真實質感、宏闊視角和豐滿人物引發觀眾的高頻次互動。
在開篇學校的高考誓師大會上,校長激情演講,彈幕留言“太真實了,聽得我激情澎湃”;演到老師嚴厲批評違反紀律的學生時,觀眾評論“這句話和當年我老師的話一模一樣”;當片尾曲《驕傲的少年》響起,網友們再次破防,“這是我們當年的班歌”……劇作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讓百姓站在舞臺中央,展現在這場“大考”中普通人的成長,彰顯全社會在特殊時期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時代精神,讓觀眾在接地氣的故事中產生了共情和共鳴。
在時代敘事中
彰顯濃厚的家國情懷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每個國家都帶來嚴峻考驗。在我國,高考不僅是高三學生人生命運的轉折點,更是一代年輕人、教育工作者等向時代交出的莊嚴答卷。電視劇《大考》立足于這一時代背景找尋敘事切口,將高考這個常態的大事放在疫情的背景中講述。
高考不僅僅是學生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其背后還牽扯到父母、親朋、教師乃至社會各個群體。從某種意義上說,電視劇《大考》中的“大考”,不只是學生的大考、家長的大考、教師的大考,也是教育的大考、社會治理水平的大考,更是國家和民族的大考。考生們如何應對這個人生的艱難挑戰?在遭遇疫情延遲復課后,老師、家長、社會各界如何支持幫助他們?國家又是如何強力出手,制定相關政策,為這次高考保駕護航?創作者通過復調式的結構,對這些問題做出回應。一方面,創作者通過因遭遇洪災延期考試、啟用副題,積極疏導考生情緒等情節鋪陳,深刻揭示了這些考生之所以能夠完成高考,得益于黨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優勢;另一方面,在史愛華、王本中等教育工作者就不同的教育理念進行交鋒對話的過程中,在幾位考生與家長的日常交流中,創作者借由人物之口對我國高考制度進行探討,最終傳達出理性且辯證的認知,即任何制度都沒有絕對的完美,但現階段的高考制度在更深層次、更大范圍內維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在市井生活中
定格普通人的奮斗足跡
一座城市、兩所學校、數位老師學生、幾戶典型家庭——該劇依循著從個體到家庭再到社會各界的故事線索,用豐富的群像、典型化的人物、復雜的人物關系,拼出一幅千家萬戶乃至整個社會備戰“大考”的全景圖。創作者將鏡頭對準疫情之下的普通人,透過特殊時期的重要社會事件描繪青年一代的夢想與奮斗,透過社會力量的凝聚彰顯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由于父母在武漢做小生意,田雯雯獨自一人在老屋生活,雖然時常感到孤獨,卻不想讓家人擔心;周博文的父親沉迷于網游、母親辛苦養家,他一邊刻苦學習,一邊與父親斗智斗勇;擅長畫畫的吳家俊以當原畫師為夢想,在他的堅持下,母親也從反對變成支持;家庭貧困的高銘宇因相依為命的爺爺去世一度陷入迷茫,在校長和同學的幫助下重新振作起來……該劇將視角下沉至一個普通縣城,以平視的視角展現幾個來自不同類型家庭的考生的真實生活狀態。在生動展現普通百姓的奮斗精神與逐夢之旅的同時,也不回避留守兒童、精神亞健康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共同繪就了一幅充滿煙火氣息的中國式市井百態圖。
面對生活賦予的鮮活素材,《大考》沒有刻意渲染、過度鋪陳,而是以一種“生活流”的方式,將日常化的生活、情感融入敘事,于細微處見不凡、從煙火氣里見崇高。因而,該劇不僅較好地展示了中國式的親情、友情、師生情,又比較立體地刻畫了醫護工作者、警察、基層干部等面對突發事件時同舟共濟的大愛與大義。這些情感脈絡的交錯與匯聚,讓觀眾在靜水流深處感受到了人性的美與善。
在現實觀照中
實現精神引領
對于時代感強的作品,觀眾往往以更為苛刻的標準評判,因為這種飽含民族共同記憶的內容,既不容輕慢,亦不容夸大。該劇以獨具匠心的創意、生動流暢的敘事、短小精悍的體量,真實展現了封校過年、居家辦公、上網課等一系列疫情時期的特殊印記,又將安徽歙縣洪災導致高考延期的真實事件融入其中,極易令觀眾尤其是近年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及其背后的家庭產生共情與共鳴。“太真實了”“真心好看”等,成了觀眾評論里出現頻率最高的話語。
電視劇創作不僅是對現實的映照,更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審美創造和精神引領。《大考》中,從金和縣的市井百態、中學校園等多個場景,到鼓舞人心的誓師大會、埋在書本堆的課桌、掛滿墻壁的獎狀等諸多細節,都充滿了紀實感和親切感。此外,四中校長史愛華與一中校長王本中翁婿關系的建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與“非典”時期的巧妙勾連等,又在某種程度上營造出一種鏡像和互文效果,賦予了劇作兼具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審美特征。
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密聯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實踐為電視劇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大考》雖在矛盾沖突的復雜性、表現社會生活的縱深感等方面,還有可提升空間,但仍不失為一次緊跟時代脈搏、深入生活搞創作的用心實踐,對未來的電視劇創作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盛世華光”原標題:追逐絢麗夢想從時光里偷一片絢麗大年夜,在貴州大三線的廠區,一個小女孩蹲下來,用火柴點燃了一枚鞭炮,然后捂著耳朵快
2022-10-09 09:34
原標題:給電影“餐桌”加點開胃小菜這個國慶假期你去看電影了嗎?如果關注電影市場就會發現,今年國慶檔主旋律類型的電影似乎更為集中:《萬
2022-10-09 09:40
原標題:珍珠悟語史洪岳《玫瑰》洛維斯·科林斯[德]瑪咖供圖每當有人提起珍珠,便有無盡的情愫注入心田:沐日月之光,承山水之魅。珍珠,與其
2022-10-09 08:44
原標題:陽山神筆峰唐恬天地之間有一支神筆挺立在嶺南諸峰之間我猜度陽山遍地皆美景處處山水成畫廊空靈飄逸的云霧爛漫蔥蘢的春色不老的青山不
2022-10-09 08:38
原標題:孫犁的筆名侯軍一般舞文弄墨的人,多有筆名,如魯迅、茅盾、巴金,等等,起初都是筆名。孫犁本名叫孫樹勛,乳名振海,孫犁這個名字,
2022-10-09 08:36
【閃亮吧工人文化宮15】原標題:長春市工人文化宮歷經64年風雨兼程,搭建起展示群眾文化和職工風采的廣闊舞臺(引題)永不褪色的“職工學校和
2022-10-09 05:43
原標題:《花下將雛圖》佚名[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代興起的文人畫,在花鳥、竹石、梅、蘭等題材上,既繼承了五代、兩宋的風尚,又有明
2022-10-09 05:39
【人在他鄉·打工文學擷英93】原標題:初到他鄉黃廷付轉眼間,我在南方的這個小鎮已生活十幾年。我常常想起初到這里的情景。一個人背著簡單的
2022-10-09 05:48
原標題:走在秋天張正我喜歡在秋天回故鄉。秋天的故鄉最豐碩,最迷人,最契合我這個被故鄉哺育,又長年工作在城市的游子心境。秋天的故鄉,是
2022-10-09 05:47
原標題:轉頭已是菊花開謝麗成周圍似乎還沒有絲毫秋的氣息,結果,便立秋了。立秋之后,炎熱并沒有大的改觀,早上起來依舊燥熱。上班時擠上公
2022-10-09 05:32
原標題:國慶檔總票房達14 7億元,《萬里歸途》成票房口碑雙贏家(引題)銀幕平凡英雄最讓觀眾感動(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袁云兒根據貓眼專業版
2022-10-08 15:40
原標題:七部新片上映主流大片走紅(引題)國慶檔收官萬里歸途票房奪冠(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2022年國慶檔,新主流電影成為引領,
2022-10-08 15:48
原標題:國慶檔總票房收14 94億元三部主流大片觸發觀眾熱情(引題)《萬里歸途》破10億元一馬當先(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金躍今年國慶檔落下帷
2022-10-08 15:39
原標題:參觀多彩藝術展覽體驗古老非遺技藝(引題)京城美術館國慶假期人氣旺(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廣燕在數字藝術展現場體驗腦機交互繪畫,
2022-10-08 15:34
原標題:“參與編纂《香港志》是我的榮幸”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馮學知《香港志》首冊《總述·大事記》英文版日前在香港禮賓府舉行出版典禮。作
2022-10-08 09:38
原標題:中國新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10月7日電(記者王浩)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四川省通濟堰、江蘇省興化垛田、浙江省松陽
2022-10-08 09:40
原標題:澳門藝術博物館藏品首次亮相故宮博物院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電??據中新社報道,由故宮博物院與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合辦的“閱世遺情—
2022-10-08 08:38
原標題:江河奔騰看中國丨游古韻通州賞運河文化大運河全線文化遺存豐富,隨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逐步推進,沿線各地依托文化遺產,多點聯
2022-10-08 05:47
新華全媒+原標題:主旋律電影持續領跑國慶檔市場今年國慶長假期間,主旋律電影在全國電影院線持續熱映,截至10月7日15時,貓眼實時票房數據顯
2022-10-08 05:39
原標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新一批故宮博物院文物新華社香港10月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日宣布,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第二批
2022-10-08 05:26
原標題:澳門首部沉浸式愛國主義戲劇首演人民日報澳門10月6日電??(記者富子梅)澳門首部與世界遺產結合的沉浸式愛國主義戲劇《鄭家夜宴》,
2022-10-07 08:37
原標題:江西武寧發現恐龍蛋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10月5日下午,江西九江市武寧縣羅坪鎮關山村渡溪一工地挖出三枚疑似恐龍蛋化石,一枚化石露出大
2022-10-07 07:24
原標題:為優秀傳統文化找到正確“打開方式”在山水畫卷中徜徉,以歌聲寄出秋日鄉思;演繹采菊、曬菊、釀酒過程,以曼妙舞姿展現東方美學;以
2022-10-07 07:47
原標題:展現民族手藝,深山集市開進北京園博園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10月4日,作為讓上萬名繡娘走出大山、讓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市場化平
2022-10-07 05:48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實現百公里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記者張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
2022-10-06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