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外交官撤僑題材影片《萬里歸途》累計票房10.85億元,在國慶檔一枝獨秀。
國慶檔落幕。業界專家學者均持相似觀點:新主流大片依然占據檔期內口碑與市場高地,長假檔期依然是中國電影市場的頭部檔期,中國觀眾和中國市場始終期待更充足的優質供給。
今年國慶期間全國影院營業率保持在80%左右,檔期內共七部新片上映,包括《萬里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搜救》四部真人劇情片以及《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5:我的外星朋友》等三部動畫片。截至昨晚23時,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最終七天票房報收14.97億元,總觀影人次逾3500萬。其中,首部外交官撤僑題材影片《萬里歸途》兼收業界口碑與市場認可,檔期內獲得10.24億元,累計票房10.85億元,觀影人次超2500萬,用“一枝獨秀”來形容并不為過。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認為,看電影仍是國慶長假大眾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新主流、親情、災難、工業、動畫等類型元素也構建了市場的基本盤,但整體而言,供求兩端未能實現理想最大化。
新主流電影的拓新,將是打開市場空間的重要引擎
無論從哪個維度評價,《萬里歸途》都是國慶檔當之無愧的第一。影片官宣之初,撤僑題材能如何突破,不少人曾持觀望態度。是創作者以題材的延展、敘事的突破、制作的精良、工業體系的成熟,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星將《萬里歸途》稱為“某種程度上超越《戰狼2》的佳作”。在他看來,影片在戰爭場面之外,將敘事焦點對準外交官,此為撤僑題材的一次視角切換。而將成熟外交官宗大偉與外交部新人成朗構筑起人物矛盾,并使之貫穿全片成為與戰爭危機并置的沖突,則讓撤僑故事擁有了全新的去標簽化的“不完美主角敘事”。雙重創新,使得該片在情感上“兼容國家安寧的可貴、戰亂的可怖、外交官的艱辛、人間信任之不易、成長于危難之秋的煙火氣、愛戀牽掛的人間常情、跨越種族的人道保護等”,又在視覺上同時實現了“穿越戰火和荒漠”的奇觀。
《萬里歸途》的單片突圍,或可為打開市場增量空間提供一定借鑒。在許多觀眾眼里,《萬里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都有著“主旋律”的統一標簽。而在學界看來,與傳統主旋律有所區別,近年來相繼出現的《智取威虎山》《戰狼2》《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等,更準確地應被稱為“新主流電影”。它們在主流意識形態表達基礎上,兼容了商業類型片與藝術性。可以說,過去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成長,離不開成規模“新主流大片”的崛起;與此同時,年復一年的優質“新主流電影”供給,使得觀眾審美不斷提升。由尹鴻主編的《2022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就指出,隨著主題性創作的題材空間逐漸飽和、創作慣性漸漸形成,“是否能達成思想深度、歷史深度、藝術深度的統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類電影的未來走向”。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也注意到今年國慶檔另外兩部新主流影片在高完成度與市場反響間的落差,“電影市場沒有一勞永逸。新主流電影也要進行創新、進行類型拓展,通過與觀眾良性互動來滿足新的期待和新的需求,形成‘用戶黏性’。”
觀影仍是長假重要消費,多樣化將為市場帶來更多可能
燈塔專業版數據分析師陳晉觀察到,長假期間,《萬里歸途》《平凡英雄》《搜救》三部新片均為女性用戶占比更高;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觀眾在為《萬里歸途》買單同時,也偏愛《新神榜:楊戩》《獨行月球》等上映超過30天的“舊片”。更多男性觀眾等待激活,這是檔期內頭部影片供給不夠充分的市場反應;“舊片”不過氣,意味著“看電影”這件事仍在不少觀眾的長假消費清單之列,中國電影觀眾始終期待優秀的國產電影。
挑戰與機遇并存,尹鴻認為:“經過幾年發展,中國電影市場的長假檔期容得下三到四部具有競爭力的頭部制作。相應地,國慶檔和春節檔一樣,都需要足夠供給才能充分調動觀眾需求。如果把檔期票房比作商場銷售額,多樣化才能帶來更多可能,‘人流量’提升,才是大盤做大的根本。”
觀眾對多樣化的佳片永遠抱有熱忱,就像一部看似小眾的滬劇電影所顯露出的。踩著長假尾聲,由上海滬劇院、敦煌研究院、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新文化影業有限公司出品,滕俊杰執導的滬劇實景電影《敦煌女兒》舉行了首映禮。雖未正式公映,但首映場觀眾的反饋、創作者的獨白、原型人物樊錦詩的背書,都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影片對于拓展“電影人口邊界”的可能性。
觀眾對多樣化中國電影的熱愛,也寫在了時間里。2021年,《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1921》《守島人》《中國醫生》等新主流大片領銜,《你好,李煥英》《我的姐姐》等形成了風格樣式百花齊放的局面——既體現了現實主義的關切關懷,也建構了中國特色的類型范式和敘事框架,既體現了電影工業的逐漸成熟,也呈現出越來越強烈的美學自覺和文化自信——尹鴻說,這是觀眾對于中國電影的期待。
上一篇:《搜救》定檔10月3日 甄子丹攜新片闖入國慶檔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盛世華光”原標題:追逐絢麗夢想從時光里偷一片絢麗大年夜,在貴州大三線的廠區,一個小女孩蹲下來,用火柴點燃了一枚鞭炮,然后捂著耳朵快
2022-10-09 09:34
原標題:給電影“餐桌”加點開胃小菜這個國慶假期你去看電影了嗎?如果關注電影市場就會發現,今年國慶檔主旋律類型的電影似乎更為集中:《萬
2022-10-09 09:40
原標題:珍珠悟語史洪岳《玫瑰》洛維斯·科林斯[德]瑪咖供圖每當有人提起珍珠,便有無盡的情愫注入心田:沐日月之光,承山水之魅。珍珠,與其
2022-10-09 08:44
原標題:陽山神筆峰唐恬天地之間有一支神筆挺立在嶺南諸峰之間我猜度陽山遍地皆美景處處山水成畫廊空靈飄逸的云霧爛漫蔥蘢的春色不老的青山不
2022-10-09 08:38
原標題:孫犁的筆名侯軍一般舞文弄墨的人,多有筆名,如魯迅、茅盾、巴金,等等,起初都是筆名。孫犁本名叫孫樹勛,乳名振海,孫犁這個名字,
2022-10-09 08:36
【閃亮吧工人文化宮15】原標題:長春市工人文化宮歷經64年風雨兼程,搭建起展示群眾文化和職工風采的廣闊舞臺(引題)永不褪色的“職工學校和
2022-10-09 05:43
原標題:《花下將雛圖》佚名[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代興起的文人畫,在花鳥、竹石、梅、蘭等題材上,既繼承了五代、兩宋的風尚,又有明
2022-10-09 05:39
【人在他鄉·打工文學擷英93】原標題:初到他鄉黃廷付轉眼間,我在南方的這個小鎮已生活十幾年。我常常想起初到這里的情景。一個人背著簡單的
2022-10-09 05:48
原標題:走在秋天張正我喜歡在秋天回故鄉。秋天的故鄉最豐碩,最迷人,最契合我這個被故鄉哺育,又長年工作在城市的游子心境。秋天的故鄉,是
2022-10-09 05:47
原標題:轉頭已是菊花開謝麗成周圍似乎還沒有絲毫秋的氣息,結果,便立秋了。立秋之后,炎熱并沒有大的改觀,早上起來依舊燥熱。上班時擠上公
2022-10-09 05:32
原標題:國慶檔總票房達14 7億元,《萬里歸途》成票房口碑雙贏家(引題)銀幕平凡英雄最讓觀眾感動(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袁云兒根據貓眼專業版
2022-10-08 15:40
原標題:七部新片上映主流大片走紅(引題)國慶檔收官萬里歸途票房奪冠(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2022年國慶檔,新主流電影成為引領,
2022-10-08 15:48
原標題:國慶檔總票房收14 94億元三部主流大片觸發觀眾熱情(引題)《萬里歸途》破10億元一馬當先(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金躍今年國慶檔落下帷
2022-10-08 15:39
原標題:參觀多彩藝術展覽體驗古老非遺技藝(引題)京城美術館國慶假期人氣旺(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廣燕在數字藝術展現場體驗腦機交互繪畫,
2022-10-08 15:34
原標題:“參與編纂《香港志》是我的榮幸”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馮學知《香港志》首冊《總述·大事記》英文版日前在香港禮賓府舉行出版典禮。作
2022-10-08 09:38
原標題:中國新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10月7日電(記者王浩)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四川省通濟堰、江蘇省興化垛田、浙江省松陽
2022-10-08 09:40
原標題:澳門藝術博物館藏品首次亮相故宮博物院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電??據中新社報道,由故宮博物院與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合辦的“閱世遺情—
2022-10-08 08:38
原標題:江河奔騰看中國丨游古韻通州賞運河文化大運河全線文化遺存豐富,隨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逐步推進,沿線各地依托文化遺產,多點聯
2022-10-08 05:47
新華全媒+原標題:主旋律電影持續領跑國慶檔市場今年國慶長假期間,主旋律電影在全國電影院線持續熱映,截至10月7日15時,貓眼實時票房數據顯
2022-10-08 05:39
原標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新一批故宮博物院文物新華社香港10月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日宣布,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第二批
2022-10-08 05:26
原標題:澳門首部沉浸式愛國主義戲劇首演人民日報澳門10月6日電??(記者富子梅)澳門首部與世界遺產結合的沉浸式愛國主義戲劇《鄭家夜宴》,
2022-10-07 08:37
原標題:江西武寧發現恐龍蛋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10月5日下午,江西九江市武寧縣羅坪鎮關山村渡溪一工地挖出三枚疑似恐龍蛋化石,一枚化石露出大
2022-10-07 07:24
原標題:為優秀傳統文化找到正確“打開方式”在山水畫卷中徜徉,以歌聲寄出秋日鄉思;演繹采菊、曬菊、釀酒過程,以曼妙舞姿展現東方美學;以
2022-10-07 07:47
原標題:展現民族手藝,深山集市開進北京園博園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10月4日,作為讓上萬名繡娘走出大山、讓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市場化平
2022-10-07 05:48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實現百公里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記者張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
2022-10-06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