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三年多之久的新冠病毒疫情使得人們為抗疫長時間居家隔離、辦公、生活,方方面面的不便利造成人情緒不舒暢,不少人表現出各種抑郁癥狀,外人看來似乎得了抑郁癥。
抑郁癥狀或抑郁癥是一種危害全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病,普通人群中可高達1/4的人罹患它,終身患病率約為10%,約20%的人一生曾有過抑郁癥狀的體驗,其中2/3的人正處于工作年齡。疫情期間,抑郁癥狀或抑郁癥患病率明顯增加。一些特定的人群更易于患抑郁癥,抑郁癥狀或抑郁癥對于欲保持健康的人來說,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相關資料圖)
產生抑郁癥狀的原因眾多,比如:①人格特征:較多的有缺乏自信,性格不開朗,孤獨內向,情緒低落,容易心境悲觀,好依賴別人,缺乏闖勁,自我評價降低,恒自責自罪,情感脆弱,有的比較謹慎小心,敏感,思慮,嚴肅認真;②心理因素:不愉快的境遇常是促發的心理因素,愉快感喪失,對日常生活的興趣缺乏;③軀體疾病:特別是患有慢性疾病、內分泌病者,自身感覺不良,可增加情緒之易感性。常有抑郁情感或稱心境惡劣、認知歪曲、生理癥狀等。最突出的表現是情緒壓抑,沮喪,憂郁苦悶,孤獨空虛感;其次是行動上缺乏始動力,做事躊躇不決,有軀體不舒服的申訴。
抑郁癥狀或抑郁癥既表示一組綜合征,包括抑郁情感或稱心境惡劣、認知歪曲、生理癥狀等,又作為一個具有特定診斷標準的精神障礙。最突出的表現是情緒壓抑,沮喪,憂郁苦悶,孤獨空虛感;其次是行動上缺乏始動力,做事躊躇不決,有軀體不適之申訴。具有4組特異性癥狀:①精神性——情感癥狀,包含抑郁心境等;②軀體性障礙,包含情緒的日間差異、睡眠障礙、食欲減退、性欲減退、體重減輕、便秘、心動過速和易疲勞等;③精神運動性障礙,包含精神運動性遲滯和激越,激越即指心神不定或小動作多,搓手,咬手指,扯頭發,咬嘴唇等;④抑郁的心理障礙,包含思維混亂、無望感、易激惹、猶豫不決、自我貶值、空虛感、反復思考自殺和不滿足等。
抑郁癥狀≠抑郁癥
抑郁癥狀和抑郁癥,一字之差,完全是兩種病癥、兩碼事。
抑郁癥狀與正常之間沒有截然的界限,在概念上可以將抑郁癥狀與正常看成一個連續譜。
抑郁癥狀與其他不愉快體驗如焦慮、厭倦、敵意、孤獨之間的區分有時很困難,但抑郁癥狀絕非一完全獨立的實體,因此難以區分的兩者也就能評定了。
抑郁癥狀是身體狀態,抑郁癥是疾病。
如何長期不沾抑郁的邊兒
平時,保持自己身體上的完滿狀態、心理上的完滿狀態、社會上的完滿狀態就可長期不沾抑郁的邊。
正確的治療措施:抑郁癥狀需要調適,抑郁癥需要治療。
找出抑郁的癥結,去除掉引發抑郁的病因。提高認知,理性思維,付諸行動。
比如:外控性強,難以應付緊張的生活環境,思維方式不利于健康。大量研究證實,與抑郁癥狀有關。出于個人的原因,在個體自我評價的能力上,還是對付出努力與事情結局之間因果聯系的信念上,不想辦法改善令人不快的處境,在面臨壓力、面臨挑戰時不采取行動,不努力爭取好的結果;在某些任人唯親、賄賂公行、經濟生活中存在不平等競爭的社會環境中,健康被視為是運氣、與某位當道者攀上關系的產物。需要提高認知,改變思維方式。
缺乏社會支持,易出現抑郁癥狀。需要克服性格缺陷,主動與外界溝通,走出封閉的心理及社交圈子。
婚姻問題或性生活不滿足產生的矛盾和心理沖突,可以出現抑郁癥狀等。需要有效溝通、婚姻調適、心理咨詢。
冬季光照減少,日短夜長,萬物凋零,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讓人徒生悲涼,抑郁之感。日照可以增加大腦中神經介質5-羥色胺的合成與分泌,對提高人體的愉快情緒、改善睡眠都非常有好處。植物有趨光性,人也需要仿生,要做“向日葵”。地下室不適合“貯藏”人。多曬太陽,多到戶外活動,強身健體。有陽光的撫慰,有自然的熏陶,會心胸開闊,志存高遠。有了陽光的心態,就有陽光的表情、陽光的世界和陽光的未來。
營養素的缺乏或過多都會出現抑郁癥狀。需要膳食平衡。
有強迫性人格障礙的人,中年以后容易發生抑郁癥。需要應用脫敏、松弛、移情等療法、示范、支持、有針對性選擇的運動療法,能幫助增強果斷的個性,如選擇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跨欄、跳高、跳遠等。
檢查服用的藥物有無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癥狀。譬如蘿芙木和利血平類降壓藥物,會破壞神經軸索中的某類物質,可樂定一方面有抗交感神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引起抑郁狀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藥物。
首先讓自己了解述情障礙的性質,懂得自己的情緒體驗,區別軀體癥狀和情緒反應。然后用行為治療、松弛治療、自我訓練和暗示療法。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疏導治療、認知治療、音樂治療、發泄治療、集體心理治療等心理治療與使用抗抑郁藥物輔助治療。
無所事事時,容易產生抑郁癥狀,此時應“活到老,學到老。”閑生非,悶生病。應在個人的認識、理想、信念、態度、目的等方面做出再評價和進行自我矯正,對環境自我控制和對個人行為自我調節,應用疏導、認知、發泄等療法。
選擇音樂療法,如播放古典派復調音樂大師、古今最大的神曲作者亨德爾(1685~1759)《皇家煙火表演》第4樂章、18世紀后期奧地利著名作家、維也納古典派音樂大師、“交響樂之父”海頓(1732~1809)《創造》最后一個樂章、舒伯特《圣母頌》、格里格《婚禮之日》、德沃夏克《安魂曲》、威瓦爾蒂《四季》、西貝柳斯《第二交響曲》、貝多芬《第二浪漫曲》《悲傷圓舞曲》、克萊斯勒《維也納隨想曲》、柴可夫斯基《憂郁小夜曲》、李斯特《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四交響曲》、門德爾松《乘著歌聲的翅膀》,或者聽任何能夠讓自己想起那些快樂時光的音樂,或者較高音量播放法國作曲家比才(1838~1875)《斗牛士進行曲》、麥當娜《宛若處女》等。
選擇色光療法,如黃色、綠色環境等。
選擇鮮花療法,如擺放牡丹、芍藥、桃花、梅花、桂花、迎春花、紫羅蘭等盆花、盆景等。
選擇運動療法,如足球、籃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
上一篇:請定好鬧鐘,西方可見金星與木星,你準備好了嗎?-當前簡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花燈耀四海!總臺《2023年元宵晚會》中國韻味驚艷舞臺人民網北京2月6日電(記者劉微)2月5日(正月十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
2023-02-07 09:42
原標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導演表示新作《深海》是任性的冒險(引題)田曉鵬心之向往比海更深(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嘉?七年之前,動畫
2023-02-07 09:34
原標題:春節檔票房搶眼“觀眾都還在”(引題)電影的春天回來了嗎(主題)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王雪兒 今年春節,走進電影院的觀眾超過1
2023-02-07 08:33
原標題:朱一龍倪妮“尋找”《消失的她》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6日,由陳思誠監制,崔睿、劉翔執導,朱一龍、倪妮、文詠珊領銜主演,杜江特邀主演
2023-02-07 08:44
原標題:湖南桑植官田遺址,有重要發現!2月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消息,湖南桑植官田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獲,發掘明確了官田
2023-02-07 08:48
原標題:“00后”遇上傳統戲曲:百年湖劇傳出“新聲”中新網湖州2月6日電(施紫楠王一堡)“唱到這句的時候,眼神一定要看前方。”“這里手要
2023-02-07 08:56
原標題:視藝術為學問,視藝術為生命——追思表演藝術家鄭榕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新華社記者白瀛他是話劇《茶館》中的常四爺、《雷雨》中的周樸
2023-02-07 07:38
新華全媒+原標題:社火道具帶“火”了這個村新華社鄭州2月6日電(記者張浩然)“春節前有一天收到了30只舞獅道具的訂單,可以說是一個‘爆單’
2023-02-07 07:48
原標題:新華全媒+|多彩非遺扎根青海鄉土傳統年俗展現“新氣象”新華社西寧2月6日電(記者白瑪央措)立春這天,多杰扎西結束了最后一場演出。
2023-02-07 05:35
原標題:電影《天龍八部之喬峰傳》上線播出(引題)甄子丹:原著寫得這么好沒必要“魔改”(主題)北京晚報記者袁云兒首次挑戰出演金庸武俠世
2023-02-06 22:40
原標題:“熊出沒”大電影系列為何票房越來越高?這個春節檔,中國電影打了一個大大的翻身仗,6部新片共取得了67億多元的票房,排在春節檔歷史
2023-02-06 18:44
原標題:我國載人潛水器研發題材的首部科普文學作品《深潛》出版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譯林出版社全新推出了有關我國載人潛水器研
2023-02-06 15:37
原標題:北京銀行工會舉辦“華燈萬盞樂京行”元宵節文化活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通訊員趙李凡?為創新開展員工文化活動,并讓廣大干部
2023-02-06 15:54
原標題:四川閬中:正月十六“游百病”傳統文化演繹全民健身中新網成都2月6日電(王爵張曉東袁天文)6日上午9點30分,四川省南充閬中市在滕王閣
2023-02-06 15:34
原標題:劉培強陪韓朵朵回娘家,郭帆透露4年后《流浪地球3》再見2月5日元宵佳節,電影《流浪地球2》“我們,來了”全國路演來到上海。吳京笑稱
2023-02-06 15:45
原標題:公路喜劇電影《撥浪鼓咚咚響》全國首映,為千萬小人物代言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陳俊宇2月4日,電影《撥浪鼓咚咚響》在北京舉行全國首映
2023-02-06 15:35
原標題:杭州:絢爛煙花慶元宵這是2月5日在錢塘江畔拍攝的杭州“迎亞運、慶元宵”煙花燈光秀表演。當晚,“迎亞運、慶元宵”煙花燈光秀在浙江
2023-02-06 14:46
原標題:易代之際的桃源圖與題圖詩作者:潘磊晉宋之交的陶淵明用《桃花源記并詩》描繪了一個自在平等的理想世界,構筑了后世無數士人的精神原
2023-02-06 14:36
原標題:秦陵的考古發現、研究及其價值作者:焦南峰【光明學術筆談】秦陵是指從公元前770年秦襄公立國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的560余年中,秦人
2023-02-06 14:46
原標題:白鹿原上的編燈人王學坤在編織竹篾燈籠(2月4日攝)。西安東郊白鹿原上的孫家溝是遠近聞名的“燈籠村”,300多年來這里家家戶戶都會編
2023-02-06 14:47
原標題:“逛燈會,賞花燈,年味兒滿格”(主題)——西安城墻打造多元化沉浸式文化體驗(副題)光明日報記者李潔張哲浩“逛燈會,賞花燈,年
2023-02-06 14:55
原標題:陜西綏德:濃濃年味盡在秧歌中光明日報記者張哲浩李潔光明日報通訊員劉濤農歷正月十五,在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隨著一隊隊秧歌的火熱
2023-02-06 13:34
原標題:熒屏“鬧元宵”:傳統文化之美的耀眼“C位”中新社北京2月6日電(記者高凱)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集合東南西北中特色燈彩的“花燈耀四海”
2023-02-06 13:37
原標題:從《滿江紅》到“元宵奇妙游”“戲曲+”為何“出圈”?中新網鄭州2月6日電(記者韓章云)2月4日晚間,河南衛視播出的《國風浩蕩2023元
2023-02-06 13:37
原標題:各地舉行民俗燈會(引題)流光溢彩慶元宵(主題)上海豫園燈會——“山海奇豫”煥彩今宵人民日報記者曹玲娟下午4點,豫園中心廣場主燈
2023-02-06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