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科學”流言榜揭曉!新冠“陽康”后15天才能產生抗體?“捂汗”可以給孩子退燒?感染新冠“早陽早好”?來看真相。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記者與編輯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1.新冠“陽康”后15天才能產生抗體
(資料圖)
流言:
網傳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后,需再經過15天才能產生抗體,所以康復后一周左右最有可能二次感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真相:
實際上,在病毒進入人體的這一刻,人體免疫系統就已經開始工作了。后續產生的保護性抗體會在兩三周時間達到高峰,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但并不是說這兩周內機體就不具備保護力。此時如果真的有病毒再進入體內,能夠很快被清除掉,反而是相對不容易感染的階段。
總體來說,感染后時間越長,體內的抗體水平越低,感染的風險才會越大。感染新冠病毒康復之后,一般獲得的保護力可以持續3個月到6個月。
2.孩子發燒時“捂汗”可以退燒
流言:
孩子感染病毒后發燒打寒戰發冷,此時裹上被子捂汗,就能退燒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真相: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發燒時捂出來一身汗后就退熱了。其實不然,出汗是退熱的結果,并不是退熱的原因。
發燒時,體溫變化會經歷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期,畏寒或寒戰;高熱持續期,體溫上升達高峰,并持續一段時間,期間能量消耗大,口干舌燥,渾身發燙;體溫下降期,出汗散熱,皮膚潮濕。
由于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不到位,等家長發現孩子發燒的時候,一般已經接近或處于高熱持續期。此時捂得嚴嚴實實,反而影響散熱,體溫不降,還會導致一種專屬于嬰幼兒的臨床疾病:捂熱綜合征。所以,當孩子發燒進入高熱持續期時,千萬不能捂。
孩子發燒并不可怕,主要看家長的退燒方法是否正確。如果孩子體溫沒有超過38.5℃,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
3.新冠痊愈后,生活用品要全部換掉
流言:
新冠感染者痊愈后,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都要換新的,因為物品上殘存的病毒會導致痊愈者“復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真相:
正如我們流感痊愈后不會扔掉口紅、牙刷等一切可能殘留病毒的生活用品,新冠感染痊愈后,也不必更換生活用品。一方面,實驗環境下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最長也不會超過10天。另一方面,因為在感染后,人體針對相應的毒株、相應變異株會產生特異性的抗體,當人體再次接觸一模一樣的病毒時,身體內存在的免疫細胞可以迅速產生抗體,清除病毒。
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最快3個月可能會再次感染。這種“復陽”不太可能是被自己的生活用品上的病毒再次感染的。如果短期內“復陽”,一定是不小心又感染了病毒的另一個突變株,這就跟一個冬天反復得幾次感冒是一個道理。
4.世衛組織提醒:新冠要避免使用布洛芬
流言:
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出現新冠癥狀時要避免使用布洛芬,以免加劇感染。
(圖片來源:網絡)
真相:
這是一則過時的消息,不適合作為如今用藥的參考。
關于新冠患者不能吃布洛芬的消息,最早出自2020年3月發表在《柳葉刀》子刊上的一篇研究。這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通過“劫持”人體的ACE2受體入侵細胞,而布洛芬等一些藥物可能讓ACE2的表達水平上升,促進新冠病毒的入侵。為此,研究人員們做出了一個假設,也就是這些藥物可能增加出現新冠重癥的風險。
在新冠疫情暴發的初期,人類對于這種病毒的了解有限,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3月給出建議:在研究還不明朗的時候,建議普通人先不自行服用布洛芬。但是隨后,世衛組織很快做了澄清:這個建議并不是反對使用布洛芬。
在這2年多的時間里,人們早已對新冠病毒和布洛芬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研究都沒有發現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布洛芬與ACE2受體過量表達之間的聯系。相反,還有一些研究指出布洛芬可以抑制炎癥細胞因子的產生,反而可能降低重癥的風險。
5.感染新冠“早陽早好”
流言:
感染一次奧密克戎病毒,就相當于打了一次疫苗。反正遲早要感染,不如“早陽早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真相: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并不能終生免疫。盡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時間內會獲得針對該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會再次感染。如果發生感染之后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體內的抗體滴度會越來越低,當抗體滴度已經不足以抵御病毒侵入時,就有二次感染的可能。
如果病毒發生變異,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二次感染的風險就更大了。從阿爾法、貝塔,到伽瑪、德爾塔、奧密克戎,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很快,甚至奧密克戎變異株也可分為很多種。當前的新冠疫苗,只能降低感染幾率,卻不能阻斷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善變性。
專家表示,即使曾經感染新冠病毒,也還是要做好防護,且感染后再接種疫苗也有必要。
6.感染新冠后會有嚴重后遺癥
流言:
感染了新冠病毒后,除了急性癥狀,還有非常嚴重的后遺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真相:
鐘南山院士表示,“醫學上對于后遺癥有嚴格的定義,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損害終身存在。一些新冠產生的癥狀會慢慢消失,我們不叫它后遺癥。我目前還沒看到特別明顯的對器官引起長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對于新冠感染者而言,有的人臨床表現可能持續時間比較長,比如味覺嗅覺喪失、關節痛、記憶力下降、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學者把這些稱為“長新冠”。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崇雨田認為,這些不能將其歸類為“新冠肺炎的后遺癥”,“目前學界并未確認新冠肺炎有后遺癥,至少尚沒有證據表明有后遺癥。”
7.可以挑個“溫和毒株”感染以產生抗體
流言:
感染“北京毒株”會比“廣州毒株”更嚴重,應該挑個“溫和毒株”感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真相:
從目前我國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來看,主要還是奧密克戎的不同變異株,如流行在北京、保定等地的為奧密克戎BF.7變異株,廣州、重慶等地流行的則是奧密克戎BA.5.2變異株。
有網友調侃的“刀片株”“眩暈株”“失味株”等,其實也沒有科學依據,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各分支毒株沒有明顯差異,但不同患者在臨床表現上會有差異。就算是同一個毒株,在不同人之間,也會根據每個人的抵抗力、身體基本情況而有不同表現。不能看到一個人感染后癥狀輕,就認為這個人感染的毒株更加溫和。
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整體表現規律為:感染早期可能會有1至2天的發燒,之后以呼吸道、上呼吸道癥狀為主,3至5天基本緩解。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總體重癥率已經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即使感染,也不必恐慌或過于緊張。
8.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更易引發不良反應
流言:
和青壯年人群相比,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更易引發不良反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真相:
疫苗不良反應是由于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以及受種者個體的差異因素導致的,接種疫苗之后可能會有少數人出現一些與預防接種目的無關或者意外的反應。疫苗不良反應包括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
我國目前在持續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工作,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應總體報告發生率略低于60歲以下人群報告水平,絕大多數是一般反應,少數屬于異常反應,嚴重異常反應的報告發生率低于百萬分之一。
大量的監測和研究顯示,與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種疫苗的人患病風險、重癥和死亡風險高出很多。這種風險通過疫苗接種可以大大降低。
9.自來水“陽了”,會傳播病毒
流言:
將自來水滴入新冠抗原測試板上,結果呈現“兩道杠”,說明自來水“陽了”,會傳播病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真相:
安全達標的自來水,不會成為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
自來水、可樂、橙汁等其他液體與人體樣本完全不同,將其倒入測試液中,會破壞抗原提取管里的測試液成分,再加入測試孔進行反應后所產生的任何顏色變化,其結果都不具備參考性。
此前已有多位權威專家表示,任何不按照產品說明進行的抗原檢測,所得出的結果均無效。用抗原檢測自來水、可樂等非人體樣本,這類“實驗”不能判斷試劑盒是否可靠,也不能判斷自來水是否安全。
新冠病毒在體外是很脆弱的。自來水在出廠之前會經過加氯消毒處理,且出廠水中保持一定的余氯含量,可以持續殺滅細菌和病毒,確保自來水安全可靠。
10.新冠癥狀緩解后應繼續服藥鞏固療效
流言:
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的癥狀緩解后,要繼續吃藥鞏固療效,否則“復陽”的可能性很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真相:
新冠治療的藥物中,絕大部分為對癥用藥(如退燒、止咳、化痰,緩解流涕、鼻塞、咽痛、咽干、腹瀉等)。若不舒服的癥狀緩解好轉了,就應該適時停止使用這些藥物,無需“鞏固”療效。
停藥的時機,主要是以癥狀的消失為準。如果癥狀不嚴重,發熱在38.5℃以下,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不一定必須服用退燒藥。一旦癥狀有好轉,應該盡快停藥。要在能夠控制病癥的前提下吃最少的藥。如果咽痛已經恢復到沒有特別的感覺,也可以停藥。
當然,如果長時間服藥后癥狀沒有改善,還是建議到醫院就醫,檢查是否有其他并發癥或其他影響因素。一些病毒感染可能引發病毒性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一直在家自行服藥只會延誤病情。
點此查看往期《每月“科學”流言榜》
(本期內容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國青年報、中新網、健康時報、科普中國、北京日報客戶端、“清華大學學生處”微信公眾號、廣州日報、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發布”微信公眾號、北京青年報、新京報、“北京科協”微信公眾號)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新華全媒+|賞跨年大展品文藝新年新年到來之際,由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共同承辦的跨年
2023-01-02 05:50
原標題:北京新年音樂會如約開幕(主題)國家大劇院恢復線下演出音樂廳再現座無虛席(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昨晚,長安街燈火通明,人
2023-01-01 18:52
原標題:工人體育場嶄新亮相經典畫面全程回放(引題)北京衛視跨年演唱會名曲重溫喚起時光回憶(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踏上新征程——2023B
2023-01-01 17:40
原標題:新年音樂會重啟國家大劇院線下演出各大劇場“應開盡開”新年新氣象,2023年北京新年音樂會昨天(2022年12月31日)在國家大劇院舉辦,
2023-01-01 15:40
原標題:火樹銀花不夜天福建閩侯萬發煙花點亮2023央視網消息:為了迎接新年到來,今天(1月1日)零點,在福州市閩侯縣的閩越水鎮景區,萬發炫
2023-01-01 15:38
原標題:亮點提前看!總臺今日轉播2023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將于2023年1月1日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拉開帷幕,來自奧地利的
2023-01-01 15:44
原標題:河南加強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中新網鄭州1月1日電(楊大勇)文物大省河南近日出臺新舉措,從強化文物資源管理和文物安全工作、加強文物科
2023-01-01 13:42
原標題:中國各地舉辦多種民俗活動迎新年央視網消息:在2023年到來之際,中國各地舉辦多種民俗活動,迎接新年的到來。河南開封一系列原汁原味
2023-01-01 13:36
原標題: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客流量漸多迎新氛圍濃元旦假期,全國各地舉行活動迎接新的一年。跨年夜,在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客流量漸多,迎新
2023-01-01 13:42
原標題:從創世神話人物圖像探究中華文明之源(主題)“遂古之初——中華創世神話人物圖像展”登陸新華文創·光的空間(副題)文匯報記者范昕
2023-01-01 11:35
原標題:“只此敬畏,才對得起觀眾”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2022年,傳統文化在經典舞臺藝術領域大放光彩,也讓人們產生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
2023-01-01 11:48
原標題:國家電影局:2022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300 67億元總臺央視記者曹巖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 67億元,其中國產電
2023-01-01 11:54
原標題:保利天歌交響樂團精彩演繹(引題)新年音樂會“中西合璧”(主題)今晚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生)昨日,保利天歌交響樂團在天津大
2023-01-01 09:56
原標題:以傳統魅力展時代風采(引題)央視新年戲曲演唱會今晚亮相(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在新年到來之時,央視戲曲頻道《龍鳳呈祥—
2023-01-01 09:53
原標題:孫敬凱執棒保利天歌交響樂團(引題)眾名家加盟天籟2023新年音樂會(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保利天歌交響樂團昨晚由青年指揮家孫
2023-01-01 09:48
原標題:《劇院魅影》中文版年中從申城開啟全國巡演(主題)上海大劇院首演場次達三十九場,全國首輪巡演預計達兩百場(副題)文匯報記者姜方
2023-01-01 09:48
原標題:吳卓羲:離巢8年,終于有資格挑角色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2022年,吳卓羲帶給觀眾不少驚喜。他先是在《披荊斬棘2》展現出“大灣區喜劇人
2023-01-01 09:49
原標題:2023年書香天津主題系列活動(引題)慶元旦賀新春傳統文化伴你行(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3-01-01 08:40
原標題:3萬市民首鋼園跨年迎新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昨晚,3萬人次市民夜聚首鋼園,在炫目的光影秀中跨年迎新。當晚,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01-01 08:38
原標題:國家院團廣泛開展新年文化演出活動新的一年,有一些朋友利用假期旅游休閑、放松身心,也有不少朋友選擇文化過節,走進音樂廳、劇院等
2023-01-01 08:50
原標題:天塔元旦跨年燈光秀為市民送上新年祝福(引題)投影孩童畫作種下希望種子(主題)今晚報訊(記者王洋?攝影曹彤)天塔昨晚以一場元旦
2023-01-01 08:38
【人在他鄉·打工文學擷英94】原標題:第一次打工曹祖興我是個下肢殘疾人,2008年4月份,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廣東省東莞市一家工藝品廠的招工啟
2023-01-01 07:43
原標題:千古一堰宋揚每一滴水都逃不出造化安排,每一條江河都奔流不息,或萬馬齊喑、粗獷奔騰,或夾岸桃花、溫婉無聲。有一條江,曾被視為長
2023-01-01 07:38
原標題:家書抵萬金劉兵近日,收到堂兄寄來的一封紙質書信。堂兄現在在浙江寧波,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和他已經有兩年春節未能回到老家團聚。有
2023-01-01 06:32
【視線】原標題: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了解天壇、了解中軸線文化——(引題)北京東城多元場景打造文化消費新地標(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1-01 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