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環球熱消息:夜讀丨擺脫“精神內耗”的4個有效方法

時間:2022-12-05 14:36:45    來源:科普中國網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她說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好像變得對許多事都打不起精神

以前周末會計劃著出去玩、看看書,現在只想躺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可即使這樣,還是覺得“非常累”。

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體會?


(資料圖)

工作時非常容易緊張,有一點沒做好就開始自我檢討,反復用他人的評價來折磨自己;

遇到問題短時間內無法解決,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懷疑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存在意義;晚上睡覺前反反復復思考白天的一點小事,越想越睡不著;總莫名覺得自己身體上某處有疼痛感,但到醫院檢查又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是,你可能正在陷入“精神內耗”。今天和大家分享4個減少“精神內耗”的有效方法,希望每個人都能少一分內耗,多一分快樂。01

轉變思維方式

從“情緒應對”變為“問題應對”

有句話叫做“不要意氣用事”,還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后,首先想的是像鴕鳥一樣把自己埋起來,逃避現實。但是我們都清楚,即便否定和逃避,問題終究是在那里,甚至會因為逃避而變得越來越重。所以,與其“想太多,做太少”,不如著眼于“怎樣做”,從“情緒應對”轉變為“問題應對”,先承認問題的存在,然后分析導致問題的關鍵所在,最后嘗試解決問題。02

摸清困難

首先解決主要問題

一件事情在發生的時候,必然是千頭萬緒,這個時候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想著每個地方都要做到位,這樣結果往往會“什么都想要,但什么都得不到”。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靜下來,仔細想想其中的關鍵所在,根據重要性逐級拆分。比如,當你收到了“做一個PPT”的需求時,最主要的問題應該是搞清楚做這個PPT的目的是什么、是為誰而做,至于PPT模版、圖片大小和清晰度等其他細節問題,都是次要,不用浪費太多的時間。然后根據上面的重要性排序,把“做一個PPT”整件事的時間進行分段,分別對應,你會發現,一旦真正開始一件事,它其實沒那么難,你只是被腦海中自己的想象“嚇倒了”。03

認識自己

做能力范圍內的事

羅翔老師曾說過:“對于可控的事情,要保持謹慎;對于不可控的事情,要保持樂觀。人只能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你要接受這個事實,并且以樂觀的心,去應對這一切。”生活中,周圍人對我們的要求似乎都是要“挑戰自己”“不能輕言失敗”,但其實每個人不可能一開始就有很深的功力,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嘗試、總結。在能力提高前,“認識自己”比盲目“超越自己”更重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做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04

建立“夸獎清單”

學會看到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經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不開心、因為別人一個不經意的動作而自己糾結許久,或是每當一件事情發生,總先看到它消極的一面,還會幻想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像是:“我晚上睡不著明天會不會遲到?”“今天跟領導說話太直接了,我會不會丟工作?”那么,可以嘗試改變思考的方式,從消極的自我批判變為積極的自我鼓勵。給自己建立一個夸獎清單,內容可以是當天讓自己最有成就感的幾件小事,也可以是別人對自己的夸獎,一點點積少成多,陷入焦慮時拿出來翻翻看,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其實如此優秀。向內消耗太多的時候,一句“想開點”或許能夠暫時讓自己開心一點,但要想徹底擺脫這種灰暗的狀態,還需要一些精準的方法論。

有了上面這幾個方法,你就可以對自己的“精神內耗”進行“逐一擊破”,試著用行動去治愈自己吧!作者|唐思思

標簽: 的關鍵所在 一件事情 你會發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