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最新消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歸家!你知道航天員歸家要克服多少困難嗎?

時間:2022-12-05 14:40:29    來源:科普中國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5日訊(金汐)北京時間12月4日21時01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艙。我們每次都會看到航天員出艙需要被人抬著走,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航天員從太空歸家要克服多少困難?

航天員出艙時被抬著走,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航天員在太空長期處于失重狀態,身體已經適應了微重力環境,也就出現了耐力下降、肌肉微弱、骨質疏松等情況。在太空時,血液均勻分布全身,而當他們回到地球后,重力會引起精神、身體和心理短期不適,血液也會迅速涌回下肢,造成大腦和上身缺血,容易導致暈厥等狀況。

另外,乘坐返回艙快速穿過大氣層時,航天員需要承受巨大的旋轉和撞擊,早已適應了太空環境的身體,突然要經受地球引力的考驗,這種巨大的反差會給身體帶來極度不適,而且,負責維持平衡的前庭神經此時還沒能迅速反應過來產生平衡定向力障礙,此時強行站立容易姿態紊亂、摔倒或骨折。

航天員返航時需要穿著定制的艙內航天服,待到返回艙和軌道艙、推進艙陸續分離后,到達約100公里高度時,進入大氣層。這時,返回艙與大氣層會產生劇烈的摩擦,表面溫度最高可達2000攝氏度,從返回艙的舷窗向外望去,只能看到一片灼熱的通紅。

當返回艙降落到約80公里左右的高度時,返回艙與大氣摩擦形成了等離子層吸引電磁波,導致地面與返回艙失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黑障區”。在持續約4-7分鐘的黑障區內,返回艙進入了名副其實的真空環境,直到返回艙降落到距離地面約25公里時,才能完全通過黑障區,并與地面重新建立聯系。

除了這些之外,從失重環境回到地球的過程,對航天員的各個器官系統,都有不同大小程度的影響和挑戰。航天員返回地球后,還要進行為期半年的恢復訓練,經過細致的觀察評估后再轉入正常訓練。所以,航天員的每一次出發,都是都是一場勇者的冒險。

標簽: 回到地球 表面溫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