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海洋科普:海面上有這些將破壞海洋食物鏈!(不是白色垃圾)

時間:2022-06-10 06:33:08    來源:科普中國網    

今天2022世界海洋日,讓我們保護海洋環境,守護我們的蔚藍星球!

不隨意投喂海洋生物;

不買賣瀕危海洋生物;

不使用危害海洋的防曬霜;

不多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不隨意丟棄垃圾;

不觸碰海洋生物;

不將未經處理的污水隨意排放在海洋中;

不踩踏珊瑚;

不觀看動物表演。

我們可以做到“9不要”來防止傷害海洋的“人禍”,但您知道么,還有一樣自然形成的“天災”也對海洋有著潛在威脅!那就是——浮石。

浮石不沉的秘密

關于石頭漂浮的事情,早有傳聞與記載。在我國長白山的天池,就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怪事:木頭沉水底,石頭漂水面。所謂的“木頭沉水底”指的是當地一種特殊樹種——岳樺樹,它的密度很大,放在水中能自然下沉;而“石頭漂水面”說的是一種被當地人稱為“江沫石”的石頭,放在水中自然漂浮,十分奇特。

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煉丹家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樸子》一書中寫道:“燒泥為瓦,燔木為炭,水沫為浮石,皆去其柔脆,變其堅剛。”意思很明顯,他認為浮石是水沫子變成的,并以此作為例證來講述自然界的事物可以由柔變堅的道理。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到云南騰沖考察時在打鷹山上發現了這種個頭很大但是重量很輕的奇怪巖石,他在《徐霞客游記》一書中記載:“山頂之石,色赭赤而質輕浮,狀如蜂房,為浮沫結成者,雖大至合抱,而兩指可攜。然其質仍堅,真卻灰之余也。”此時的徐霞客已經發現了浮石跟火山之間的密切關系。

火成巖表面的氣孔 (攝影:馬志飛)

浮石其實是一種火山巖,通常顏色很淺,比如白色,奶油色、灰色等,也見有褐色或黑色的,外表粗糙,布滿了氣孔,其中的氣孔可占總體積的70%以上,比重很輕(0.3-0.4),這也正是浮石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它的化學分成類似于流紋巖,以二氧化硅為主,含量可達65-75%,三氧化二鋁含量為9-20%,其次為鈣、鎂、鉀、鈉的氧化物。

浮石基本上全部是玻璃質結構,也就是說它內部沒有晶體結構,原因在于它是在超高溫高壓條件下從火山中噴發出來而形成的。當它從火山中噴發出來以后,隨著壓力的快速降低,巖漿中氣體的溶解度隨之降低,其中的二氧化碳等各種氣體就會不斷逸出,這個過程跟我們打開碳酸飲料時看到大量氣泡冒出來一樣。但是,壓力降低的同時,熔巖的溫度也在快速降低,很多氣泡還沒有來得及逃逸就被冷凝在巖石之中了,于是,浮石就形成了。

浮石的潛在威脅

對于海洋航運來說,浮石可不是什么好東西。大大小小的浮石從海底冒出,漂浮在海面上,聚集一起,連綿不斷,厚度可達幾十厘米,如同漂浮的小島,被稱之為“浮石筏”,長度可達幾十公里以上,比如太平洋西南部的湯加附近在2006年時有一座海底火山爆發,形成的浮石筏長度超過30公里。而且這種情況一旦出現,通常難以在短時間內散開,印度尼西亞西南部的喀拉喀托火山噴發出的浮石在太平洋上漂浮了長達20年的時間都未能完全散開。這些石頭常常會影響港口的正常通行,甚至會破壞船只,造成發動機故障引發航行事故,1986年就曾有一艘荷蘭船只在南海出現過因浮石造成的發動機故障。

此次日本沖繩縣海岸被大量浮石覆蓋,造成的影響更加嚴重,不僅許多漁船無法出海捕魚,很多潛水旅游項目也被迫取消,甚至還有專家擔心會影響海岸多所核電站的安全。

海洋生物學家對浮石的出現也十分擔憂,他們認為大量的浮石漂在海面上會影響陽光直射海底,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長,對海洋食物鏈具有嚴重的破壞作用。此外,漂浮的浮石還有可能成為某些外來物種的“天然輪渡”,比如一些貝類,它們乘坐浮石筏漂浮到以前從未到過的陸地或者島嶼,就有可能成為入侵物種,威脅其它生物的生存。

浮石是用途廣泛的原材料

雖然浮石有很多對海洋環境不利的地方,但它也并非一文不值,人們發現了它有很多的用途。在云南騰沖,當地人曾稱呼其為“油渣石”,因其形狀類似于煉油剩下的殘渣故而得名。這種石頭不僅形狀奇特,而且易于搬運和切割,當地人常用它們來制作盆景、假山或者用來雕刻工藝品。現代農業科技中還會將其與土壤混合來培育植物,利用其多孔的特性為植物提供良好的通風條件,比如種植多肉就離不開浮石。

由于浮石具有質量輕、強度高、耐酸堿、耐腐蝕、無污染、無放射性等優點,是理想的天然綠色環保建材,可被用于制造混凝土或砌塊,既可以減輕建筑物的重量,還具有隔熱、隔音的性能。細粒的浮石與石灰混合制成的混凝土早在古羅馬時代就已經開始廣泛使用了,那時候的工程師常用它來建造神殿里高大的圓頂,以及溝渠等水利設施。

牛仔服的制作加工過程中,有一道必備的工序就是磨洗,一方面是要讓牛仔服變得柔軟,手感得到改善,另外一方面是制造一種“飽經風霜”的陳舊感,創造出牛仔服的特色。而在這道工序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石洗,所用的石頭就是浮石。更為有趣的是,在美容足療行業中,浮石還可以用來磨腳,可以去除腳底的死皮和老繭。

產于黑龍江五大連池的浮石(攝影:馬志飛)

浮石還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具有清肺化痰之功效。古典醫藥文獻中記載,浮石主要產于我國廣東、海南、福建、山東以及遼寧等沿海地區,四季皆有產出,特別是在臺風過后,沿海地區的人們將其從海面上打撈上來,然后洗去表面的泥沙和鹽質再曬干,即可入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寫道:“浮石乃江海間細沙水沫凝聚,日久結成者。狀如水沫及鐘乳石,有細孔如蛀窠,白色,體虛而輕。”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古人覺得它可能跟人的肺挺像,所以能治療肺病,于是就認為“其質玲瓏,肺之象也。氣味咸寒,潤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熱,止咳嗽而軟堅。”實際上,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浮石之所以能入藥,得益于其中所含的多種礦物質,比如三氧化二鋁、氧化鉀、氧化鈉、三氧化二鐵、氧化亞鐵、氧化鎂以及氧化鈣等。

標簽: 海洋生物 沿海地區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