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土豆,您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我總是想起大學食堂里最便宜但很受歡迎的那道美味---土豆絲蓋飯。后來,我忽然意識到,這道美食的最大缺陷是用主食搭配主食,完全沒有蔬菜。再然后,當我了解到土豆本身的營養價值,我又釋然,因為土豆即便屬于主食,但它又同時具有其他谷類主食難以比擬的一些營養優勢,比如富含維生素C。難怪,土豆曾經作為一種抵抗饑荒的主食,拯救過幾乎全世界。
您可能想不到,全世界的土豆品種多達近5000種,而如今我們最常見的這幾類,是人類為了追求農業效率最大化而作出的選擇。優選出的土豆品種不僅要容易種植,還要產量大、耐儲存、能抗病蟲害。著名的愛爾蘭大饑荒,就是因為當地人和牲畜賴以生存的土豆被馬鈴薯晚疫病菌感染,引起了幾十萬愛爾蘭人無法果腹而餓死。隨著這些災難的發生,土豆的品種近一步被改良,并且由于其耐儲存的特性,被遠渡重洋帶到了世界各地。土豆在種植過程中對陽光、土壤養分和水分的要求都比小麥低得多,這使它很快成為了全世界各地人們的重要口糧之一。至今,土豆仍是我國除了小麥、水稻和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糧。
【資料圖】
一、土豆的營養,超乎我們想象
記得小時候得冬天,土豆總是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菜,吃久了我難免心生厭棄。然而,從營養角度來說,它的確是冬季不可多得的一種營養全面的食物。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主食中的“維C優秀選手”
冬季由于新鮮蔬果種類相對比夏秋季減少,人們攝入新鮮蔬果容易不足,可能會出現各類維生素缺乏癥,尤其缺乏維生素C。而不同品種的土豆,維C含量都相當豐富,有些品種維生素C含量達到了27毫克/100克,不僅超過了蘋果、梨等水果,也超過了番茄(14毫克/100克)、檸檬(22毫克/100克)。要知道,米飯面條的維生素C含量壓根為零。而且土豆中的維生素C因為有淀粉保護,您還不用擔心高溫烹調會將其破壞??梢哉f,土豆算是主食中相當優秀的維生素C來源了。
蛋白質質量高于其他主食
蛋白質本來并不是主食類的優勢所在,而土豆中蛋白質的含量僅有2%左右,但由于其蛋白質的氨基酸組合模式合理,富含大米中缺乏的賴氨酸,和玉米中缺乏的色氨酸。這使得它作為主食,和米面等搭配起來可以很好地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優化蛋白質質量,這對于拒絕動物性食品、容易缺乏蛋白質的素食者而言,是重要的補充途徑。
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
盡管營養豐富,但很多人會以“土豆富含淀粉,多吃易發胖”為由,拒絕土豆。其實,吃對了土豆不僅不會使“胖友”雪上加霜,反而對控制體重、降糖減脂都有幫助。
土豆自身脂肪含量很低,僅0.2%左右,且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而碳水化合物含量也遠低于米飯、饅頭和面包等主食??梢姡哉糁笸炼勾娌糠种魇?,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僅不容易發胖,反有利于控重減肥。
膳食纖維
土豆中豐富的膳食纖維會帶來強烈的飽腹感,不僅幫助控制進食量,還能降低脂肪在腸道的吸收速度,降低血脂。膳食纖維的存在延緩了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也就避免了胰島素大量釋放促進脂肪合成的效應。更難得的是土豆中膳食纖維質地細膩,不會對胃腸造成太大刺激,可謂老少皆宜。
抗性淀粉
將土豆蒸熟,稍微放涼后,土豆中一小部分淀粉會變身為“抗性淀粉”,它們消化吸收速度很慢,能以較少的熱量提供長時間的飽腹感,不僅有利于正常人控制體重,還能幫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水平。
二、土豆作為主食,為何容易被嫌棄?
既然土豆的業務能力如此能打,作為主食也是國家提倡的大勢所趨,可為何它依然沒有成為大多數百姓的首選主食呢?我想,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1、飲食習慣。
我國農耕歷史悠久,主食品類十分豐富,從老祖宗起就習慣于用五谷而非土豆作為主食。而又由于土豆可蒸可炒可煎炸燒烤,還可燉湯做餡,老百姓們太習慣拿它當作一種“蔬菜”對待。
2、作為主食口味略顯寡淡
和米飯、面條相比,土豆作為主食時,常常是非蒸即煮,做出來的口感比起軟彈的米飯和筋道的面條來說,略顯遜色。用朋友的話說,“總有股揮之不去的淀粉感?!?/p>
3、烹飪方法選不對,土豆營養價值大大下降
土豆雖好,也要慎重烹調。這是因為,土豆有個缺點,那就是它和脂肪結合的能力極強,不僅油炸后脂肪含量迅速飆升,在與富含油脂的動物肉類一起烹飪時,也會吸收大量油脂。因此,烹調土豆時一要避免用油過多,少用煎炸、多用蒸煮燉,二要避免和脂肪含量過高的肉類,如五花肉,一起烹制。油炸不僅容易產生致癌物質,還會影響土豆中維生素C的含量,常見的油炸做法,比如炸薯條、薯片等,往往還會加入大量食鹽調味,對健康不利。
最推薦的土豆健康吃法是蒸土豆,不僅熱量低,而且無油無鹽,各類營養素的保留也最完整。土豆泥也屬于健康吃法,前提是不要在其中加入太多奶油、黃油、食鹽來進行調味,盡量選擇用自家蒸熟的土豆壓制成泥,拌入少量鹽和胡椒以及香辛料調味即可。
4、儲存不當,可能有毒
土豆雖然比綠葉蔬菜更耐儲存,但當溫度濕度不當或儲存時間太長時,也會發芽變質。相比一般蔬菜,土豆變質更加危險。這是因為土豆發芽后會產生一種名為龍葵素的毒素。老一輩人習慣將發芽部位去除繼續食用,這種做法風險較大。正確的做法是,直接丟棄發芽的土豆,或者盡可能將發芽部位及周圍部分充分去除,以防殘留的龍葵素危害健康。
總得來說,土豆的確稱得上優秀主食。只是由于烹飪方式和飲食習慣的影響,目前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它的可貴。建議大家可以從“用蒸土豆替代部分主食”開始嘗試。比如,在蒸米飯時,順便將土豆切塊一起蒸熟,用土豆代替1/3的米飯,循序漸進,讓土豆也成為餐桌主角之一。
文章由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作培育)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王璐 中國注冊營養師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碩士
審核:薛慶鑫 衛健委首批營養指導員 中國注冊營養師
標簽:
上一篇:30多歲還怕雞?這真的不是矯情-即時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我們仨》的二十年蘇墨2003年的六七月,我的老家沈陽天還不熱
2023-07-02 08:59
原標題:微電影《匠者》首映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洪濤通訊
2023-07-02 06:00
【藝評】原標題:赴一“字”之約沙洲賈湖刻符龜甲、趙孟頫臨《蘭亭序》
2023-07-02 05:54
原標題:“閱讀空間”品書香近年來,山東淄博市積極拓展城市閱讀空間,
2023-07-02 06:04
原標題:長篇報告文學《特立篤行》出版發行中工網訊近日,取材于我國特
2023-07-02 05:52
【新書推薦】原標題:名著再譯降低閱讀門檻周刊精選匯聚學者哲思《小王
2023-07-02 06:03
原標題:《登場了!北京中軸線》舉行開播儀式(主題)專家學者熱議傳統
2023-07-01 20:06
原標題:2023首屆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大展征集作品進行中中新網西寧6月30
2023-07-01 16:02
原標題:作家伊北《對的人》再現“北漂”青年生活的青春畫卷中新網北京
2023-07-01 16:04
原標題:一本大詞典考證敦煌文獻字詞再現千年前日常語言及生活面貌華西
2023-07-01 16:03
原標題:在阿那亞海邊,讓《紅色》重生,攜《海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歸
2023-07-01 15:56
原標題:千余名一線勞動者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共享博物館之夜中新網西安
2023-07-01 15:59
原標題: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都與醫院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與個體健康
2023-07-01 15:07
原標題:朱一龍的進階之路《人生大事》中的朱一龍突然讓人刮目相看:這
2023-07-01 14:59
原標題:作家李敬澤:人工智能寫作能力可能很強,但文學不會消失中新網
2023-07-01 15:06
原標題:當相聲遇上“歪果仁”?中外演員共同尋找“幽默密碼”中新網北
2023-07-01 15:01
原標題:“誠式”懸疑齊魯晚報記者宋說 陳思誠監制的電影《消失的她》
2023-07-01 12:01
原標題:蔣晟首次西藏個展“八萬四千年”在拉薩吉本崗藝術中心開幕中新
2023-07-01 12:01
原標題:百余臺古董相機珍品杭州展出系海外僑胞收藏中新網杭州6月30日
2023-07-01 11:05
原標題:天津歌舞劇院推出施光南經典作品音樂會(引題)“在希望的田野
2023-07-01 11:04
與那標題:山東棗莊為傳統工藝注入“現代靈魂”古老青銅器制作技藝煥新
2023-07-01 11:01
原標題:太原大關帝廟端出“文化大餐”邀民眾品文賞武中新網太原6月30
2023-07-01 11:00
原標題:第三屆四川藝術節開幕(引題)一場視聽嘉年華,一次文藝大閱兵
2023-07-01 09:54
原標題:中新文娛評:搶不到的票為何總出現在黃牛手中?中新網北京6月3
2023-07-01 09:56
原標題:國外漫畫賞析【羅馬尼亞】克里斯蒂娜這是一幅調侃魚兒的漫畫—
2023-07-01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