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世界速看:【科普中國軍事科技】數據鏈、作戰云如何支撐現代化戰爭?

時間:2023-06-17 06:03:33    來源:科普中國網    

當前,世界各軍事大國均把人工智能作為未來核心軍事競爭力的重要方向,不斷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爭先搶占人工智能競爭高地。美國已將人工智能置于維護其主導全球軍事大國地位的科技戰略核心,在其“第三次抵消戰略”中也是重中之重。事實上,美國在人工智能的軍事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大的優勢。俄羅斯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硬手段的智能化改造上,基于雄厚的軍事工業基礎,其在智能軍事領域的前瞻探索與布局不容小覷。以色列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軍事應用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資金,其在人工智能軍事應用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目前,人工智能主要在以下四類軍事應用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資料圖)

圖注:Skyborg自主無人作戰飛機效果圖(圖片來源:百家號)

一是替代重復性勞動。對于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那些可預測的、規則或模式相對固定的任務,通常是可以自動化操作的,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解放人力,還能更快速地完成任務。例如,2015年的一份重要報告顯示,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挖掘分析涉及“伊斯蘭國”(ISIS)的2200多起軍事沖突,得出ISIS車載路線與實施爆炸襲擊的關系,不僅解放了人力,還節省了大量時間;美軍“Maven計劃”旨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對無人機拍攝的大量監控視頻進行處理、利用的能力,實現自動識別敏感目標,減輕這方面的人力負擔。

圖注:俄羅斯“馬克”機器人(圖片來源:網易)

二是態勢感知和實時決策。戰場態勢瞬息萬變,信息多源且信息量大,有很多情景需要指揮員和操作人員在短時間內綜合分析判斷形勢并做出決策。例如,敵方多枚導彈來襲時評估我方被擊中的可能性,以及采取何種規避和反擊方法更有效;美國海軍的聲納技術人員對特定聲波信號進行標識,以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從聲納信號中自動區分俄羅斯潛艇和鯨魚;圖像分析人員通過對包含民用車輛和裝甲車的圖片分別打上數據標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出現在監控視頻中的車輛進行實時準確區分。不僅如此,戰時的后勤力量調度和交戰中的實時航路規劃等場景均可以發揮人工智能的作用。

三是非理想環境作業。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某些特殊的空間發揮作用,例如,人不能長期存在的核輻射、高溫高濕、缺氧等惡劣環境;人無法進入的狹窄空間,如小口徑管路等;危險環境,如可能有地雷、水雷的地方。人在這些非理想環境中作業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和危險,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無人裝備與人配合進行作業,甚至機器完全自主作業,提高作業效率和安全性,例如管路機器人、排雷機器人等。

圖注:美軍無人艇(圖片來源:百家號)

四是無人系統。各大軍事強國紛紛投入力量研制無人車、無人機、無人艇,無人系統必將成為未來戰爭中的一支重要作戰力量,人工智能可增強無人系統的自主性和生存性,使其具有更高的性能。無人系統在戰爭中主要發揮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無人系統自身具備的作戰能力,二是多個無人系統編隊協同或人機協同的效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海上獵手”項目,可以搜索水下安靜型潛艇,發現之后可以長期自動跟蹤;美海軍可快速釋放大量小型無人機,通過自適應組網及自主協同技術,攜帶各類偵察與攻擊載荷,以絕對數量的壓倒性優勢贏得戰斗。

專家簡介:翁宗波,軍事裝備科普專家,主要從事國內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裝備、聯合作戰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兵器》雜志等軍事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

作者:翁宗波(軍事科普作家)

策劃:金赫

科學審核:劉曉峰(資深軍事編審)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