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一支筆背后有多少黑科技? 走進浙江這座被稱為“中國制筆之鄉”的小鎮一探究竟-環球速讀

時間:2023-05-12 13:42:04    來源:科普中國網    

筆隨著文字一起誕生,從契形文字、象形文字,到我們今天書寫的字體,人類手中的筆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從最早篆刻甲骨文的刀筆,到中國人延用至今的毛筆,還有羅馬人發明的羽毛筆,各種各樣的筆和人類的文明一起發展變化,書寫了漫長的“筆下春秋”。

時至今日,“筆”依然在我們生活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而浙江就有這樣一個小鎮,以制筆聞名,它就是位于桐廬的分水鎮,這里也被稱為“中國制筆之鄉”。如今,分水江畔已經擁有著幾百家制筆及配套企業,其中還包括不少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家庭作坊中走出的“分水制筆”正不斷突圍,用科技給這個小鎮帶來了新的能量。


(資料圖片)

近日,浙江省科協走進系列活動,就走進了“妙筆小鎮”,帶著桐廬縣徐凝小學的學生們一起感受一支小小的筆里面的科技魅力,這也是桐廬百姓日與全國科技活動周的系列活動。

2003年4月1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來桐廬考察調研,為卡在“低、小、散”瓶頸中的分水制筆,開出了“16字良方”——做大做強、強化特色、拓展空間、城鄉聯動。這也成為了當地制筆業的發展良方。

要“做大做強”,就得創新突破“卡脖子”難題。活動現場的科普老師告訴孩子們,其實一支小小的中性筆蘊藏著很多高科技,尤其是筆頭的制作難度甚至不亞于一艘火箭。

筆頭看似簡單,但其內部結構異常的復雜。每個筆尖要承受巨大的壓強,相當于一個人踮起腳尖背另一個人。書寫時,球珠滾動的轉速比一輛高級轎車在高速公路上還要快幾倍。一支中性筆寫完,球珠要滾動十萬次以上,同時要承受各種書寫角度帶來的摩擦損耗。

去年8月,分水鎮建設了國內一流的研發和中試基地,率先啟用筆類檢測及技術與模具精密檢測技術兩大應用中心。前者與溫州大學制筆實驗室共建,攻關筆頭、油墨等核心技術,計劃三年內實現6個項目研發;后者與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杭州中測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開發、檢測及應用模具新材料,引導企業由單一筆類注塑領域向注塑全領域發展。

在活動現場,科普老師也給孩子們展示了各種科技含量滿滿的筆,有用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可以重復書寫的鉛筆,有可以體驗毛筆書寫的高科技軟筆,還有傳說中的“神筆馬良”也在這里通過3D立體繪畫技術得到了實現。

最后,孩子們還在老師的帶領下,親自動手制作了自己的一支筆,了解到制作一支筆背后的工藝和科技含量。相信這一段在“妙筆小鎮”的科學旅程,可以讓孩子們對原本習以為常的筆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也在他們心里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走進”系列科普主題活動

浙江省科協推出的“走進”系列活動帶領公眾觸摸科學魔力,用好奇點亮孩子的未來,加強青少年與科學的互動交流,啟迪科學思想,鼓勵更多青少年走上科學之路。接下來,活動還將走進更多的浙江高新科技行業和科普教育基地,也會走進科學家的實驗室一探究竟,歡迎持續關注。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