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隨著文字一起誕生,從契形文字、象形文字,到我們今天書寫的字體,人類手中的筆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從最早篆刻甲骨文的刀筆,到中國人延用至今的毛筆,還有羅馬人發明的羽毛筆,各種各樣的筆和人類的文明一起發展變化,書寫了漫長的“筆下春秋”。
時至今日,“筆”依然在我們生活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而浙江就有這樣一個小鎮,以制筆聞名,它就是位于桐廬的分水鎮,這里也被稱為“中國制筆之鄉”。如今,分水江畔已經擁有著幾百家制筆及配套企業,其中還包括不少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家庭作坊中走出的“分水制筆”正不斷突圍,用科技給這個小鎮帶來了新的能量。
(資料圖片)
近日,浙江省科協走進系列活動,就走進了“妙筆小鎮”,帶著桐廬縣徐凝小學的學生們一起感受一支小小的筆里面的科技魅力,這也是桐廬百姓日與全國科技活動周的系列活動。
2003年4月1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來桐廬考察調研,為卡在“低、小、散”瓶頸中的分水制筆,開出了“16字良方”——做大做強、強化特色、拓展空間、城鄉聯動。這也成為了當地制筆業的發展良方。
要“做大做強”,就得創新突破“卡脖子”難題。活動現場的科普老師告訴孩子們,其實一支小小的中性筆蘊藏著很多高科技,尤其是筆頭的制作難度甚至不亞于一艘火箭。
筆頭看似簡單,但其內部結構異常的復雜。每個筆尖要承受巨大的壓強,相當于一個人踮起腳尖背另一個人。書寫時,球珠滾動的轉速比一輛高級轎車在高速公路上還要快幾倍。一支中性筆寫完,球珠要滾動十萬次以上,同時要承受各種書寫角度帶來的摩擦損耗。
去年8月,分水鎮建設了國內一流的研發和中試基地,率先啟用筆類檢測及技術與模具精密檢測技術兩大應用中心。前者與溫州大學制筆實驗室共建,攻關筆頭、油墨等核心技術,計劃三年內實現6個項目研發;后者與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杭州中測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開發、檢測及應用模具新材料,引導企業由單一筆類注塑領域向注塑全領域發展。
在活動現場,科普老師也給孩子們展示了各種科技含量滿滿的筆,有用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可以重復書寫的鉛筆,有可以體驗毛筆書寫的高科技軟筆,還有傳說中的“神筆馬良”也在這里通過3D立體繪畫技術得到了實現。
最后,孩子們還在老師的帶領下,親自動手制作了自己的一支筆,了解到制作一支筆背后的工藝和科技含量。相信這一段在“妙筆小鎮”的科學旅程,可以讓孩子們對原本習以為常的筆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也在他們心里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
“走進”系列科普主題活動
浙江省科協推出的“走進”系列活動帶領公眾觸摸科學魔力,用好奇點亮孩子的未來,加強青少年與科學的互動交流,啟迪科學思想,鼓勵更多青少年走上科學之路。接下來,活動還將走進更多的浙江高新科技行業和科普教育基地,也會走進科學家的實驗室一探究竟,歡迎持續關注。
標簽:
上一篇:汶川地震15年:它們比地震還要“陰險”,這道難題一直未解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攜新編現代京劇《石評梅》廣州獻演并參評梅花獎(引題)“程派傳人”郭偉:紅色新編現代京劇也能有
2023-05-12 13:42
原標題:非遺集市、媽祖海巡、燈光夜場等活動精彩紛呈(引題)麒麟起舞鑼鼓響?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游節開幕
2023-05-12 13:51
原標題:廣州塔吹來新疆民族風(主題)廣東今年將陸續開展逾千場專業文藝院團進景區演出活動(副題)羊城晚
2023-05-12 13:38
原標題:蒼山洱海間描繪“詩和遠方”(主題)——云南大理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紀實(副題)中國旅游報
2023-05-12 10:49
原標題:原創芭蕾舞劇《歌劇魅影》在上海首演中新網上海5月11日電(王笈)改編自法國作家勒魯的同名小說,上
2023-05-12 09:52
原標題:新編京劇《團圓之后》在京登臺中新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高凱)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臺劇資助
2023-05-12 09:46
原標題:山東鄒城:孟子故里最美鄉音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今年“五一”,山東省鄒城市非遺面塑技藝傳承
2023-05-12 09:43
原標題:江蘇現有備案博物館349家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中新網南京5月11日電(徐珊珊)江蘇省文旅廳黨組成員
2023-05-12 09:54
原標題:《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造夢之家》《蜘蛛俠:縱橫宇宙》等將相繼公映(引題)7部進口片有望
2023-05-12 08:54
原標題:多國嘉賓走進余杭——(引題)見證“浙”里的文明與活力(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黃敬惟浙江余杭
2023-05-12 08:54
原標題:影院看戲曲電影傳國粹(引題)“京劇電影工程”碩果累累(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苗春《文姬歸漢
2023-05-12 08:54
原標題:開放日邀請戲迷與演員面對面交流(引題)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亮出青春力量(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
2023-05-12 08:56
原標題:5部國風佳作亮相吉祥舞蹈季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2022年,吉祥大戲院第一屆舞蹈演出季邀請趙梁、
2023-05-12 08:49
原標題:延安木刻版畫“舞動起來”(主題)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編劇透露創作靈感來自延安采風(副題)
2023-05-11 16:34
原標題:雜技劇《天山雪》尋求自我突破新民晚報記者朱淵籌備、編排、打磨逾兩年,雜技劇《天山雪》近日先后
2023-05-11 16:41
原標題:雜技劇《天山雪》尋求自我突破新民晚報記者朱淵籌備、編排、打磨逾兩年,雜技劇《天山雪》近日先后
2023-05-11 16:40
原標題:福建德化“瓷二代”:傳統與潮流碰撞出無限可能中新網福建德化5月11日電(吳冠標)老成的兔臉、氣
2023-05-11 15:40
原標題:英雄史詩《瑪納斯》何以煥發新顏?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11日電?作者陶拴科朱景朝5月的新疆克孜勒蘇柯
2023-05-11 15:42
原標題:1 6億用戶在B站看什么紀錄片(主題)36部作品片單昨發布,小眾題材走入大眾視野(副題)文匯報記者
2023-05-11 14:50
原標題:《爸爸當家2》8日開播,主創不怕爆點不夠(引題)“溫暖治愈才是核心”(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
2023-05-11 14:38
原標題: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秦兵馬俑游客在秦兵馬俑二號坑遺址參觀跪射俑(4月26日攝)。雄踞關中
2023-05-11 13:54
原標題:尼德蘭畫派:北方文藝復興的桂冠假若你是一位15世紀的意大利商人,長期浸淫于佛羅倫薩由嚴謹的造型
2023-05-11 13:45
原標題:中國“魅影”阿云嘎縱情燃燒“愛樂之心”(主題)從臺前到幕后,身兼數職的他見證著中國這條產業鏈
2023-05-11 13:46
原標題:美國向中國返還兩件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中新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應妮)記者10日從中國國家文
2023-05-11 11:53
原標題: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華清宮游客在西安華清宮景區內游覽參觀(5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雄踞
2023-05-11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