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如何選購和食用冷鮮肉、熱鮮肉和冷凍肉 全球焦點

時間:2023-04-23 09:41:49    來源:科普中國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市面上肉類有生鮮肉和冷凍肉,而生鮮肉常見的有冷鮮肉和熱鮮肉。三者在營養、口感和安全方面,誰更勝一籌?我們該如何選購和食用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冷鮮肉營養佳品質優,冷鮮肉是指備禽屠宰后,經冷卻工藝處理,并在經營過程中環境溫度始終保持0°℃-4°℃的肉。畜禽經宰殺后,肌肉組織需經歷僵直、解僵、成熟等階段,才能成為適合吃的肉。冷鮮肉經冷卻處理后,由僵直期進入解僵、成熟期,肌肉組織在酶的作用下,變得柔軟多汁且富有彈性,更易咀嚼,還生成更易消化吸收的氨基酸、鮮味物質,增加肉的滋味,改善肉質香氣。冷卻過程中,肉表面會形成一層微干的外膜,有助于減少肉中汁液流失,最大程度保留肉的營養成分。

冷鮮肉即買即食更放心,購買冷鮮肉時,應選擇證照齊全、具備冷藏柜等低溫制冷設備的商超或農貿市場,注意查看銷售環境是否處于0℃-4°CC。選擇肉質軟、有彈性、按壓后凹陷立即恢復的冷鮮肉,避免購買肉質硬、按壓后凹陷恢復較慢或難恢復的。為保持冷鮮肉的營養和口感,建議即買即吃。如需短時間存放,冷藏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烹調時,注意生熟分開、燒熟煮透。熱鮮肉口感差營養安全難保障,熱鮮肉是指備禽屠宰后,未經冷卻工藝處理,直接在常溫下流通和銷售的肉。熱鮮肉通常在清晨宰殺,清早上市銷售,因剛宰殺完的肉中心溫度在40℃-42°C左右而得名。熱鮮肉從屠宰完到上市銷售的時間較短,肌肉組織仍處于僵直期,肉質干硬、嫩度低、持水性下降,營養物質易流失,肉的風味和香氣淡,品質相對較低。

熱鮮肉在運輸銷售過程中,環境衛生和溫度難以保障,易滋生細菌,加速肉的腐敗變質。來源不明的熱鮮肉,若未經動物檢疫,還可能存在疫病風險。熱鮮肉燒熟煮透保安全,購買熱鮮肉時,盡量選擇證照齊全、衛生環境良好的商超或農貿市場。選購時,應注意查看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動物檢疫驗訖印章等,避免購買表面發粘、色澤和氣味異常的熱鮮肉。為保證食用安全,建議按需購買,即買即吃。烹飪時,注意生熟分開、燒熟煮透。

冷凍肉長期冷凍易變質,冷凍肉是活畜(豬、牛、羊、兔等)、禽(雞、鴨、鵝等)宰殺、加工后,在-18°℃冷凍處理的肉。由于低溫抑制了微生物生長和繁殖,延緩了肉中生物化學反反應速率,從而延長了肉的保質期。冷凍條件下,肉中蛋白質和脂肪氧化仍緩慢進行,所以肉如果長期冷凍,會導致品質變差,還可能產生異味和有害物質。從超市購買回家的生鮮肉,家庭冷凍過程中易交叉污染,而且冰箱門經常開關引起的溫度波動也會加速微生物繁殖,使肉的存放時間縮短。因此,建議冰箱中存放的冷凍肉盡量在3個月內吃完。

冷凍肉解凍方法有講究,為了保持肉的營養、口感和安全,最好將肉放人冰箱0℃-4℃冷藏室,緩慢解凍,使肉中汁液緩慢滲透回肌肉組織。也可將密封包裝的冷凍肉放入冷水中緩慢解凍。避免使用熱水直接浸泡冷凍肉。如想加速解凍,可使用有解凍功能的微波爐。解凍時,肉塊不宜過大,以扁平狀為好。微波功率選擇最低功率或解凍功率,時間不宜過長,可先設置1分鐘,觀察解凍效果后再繼續。

冷凍肉反復解凍要避免,冷凍肉經反復解凍,營養成分會大量流失,食用品質持續下降,還易滋生大量細菌。研究發現,冷凍肉反復解凍4次,菌落總數是最初的15倍。建議將購買的生鮮肉按一次吃的量,分成多份,用保鮮袋密封或保鮮膜包好,再放入冰箱冷凍室存放,現吃現取。若冰箱有速凍功能,可先將肉速凍半小時再冷凍存放。吃的時候,取出適量冷凍肉解凍,并燒熟煮透。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