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到自主性。自主性被理解為比人工智能更復雜的東西,甚至有些觀點認為自主性等同于人工智能,事實上這并不太準確。
圖注:人工智能想象圖(圖片來源百度)
人工智能是一個總稱,指的是廣泛的技術組合或是一系列技術或技巧,是一系列的傳感器和處理器,它們接收信息、處理信息并輸出。自主性從概念上來說,是指一個命令或控制術語,它是一種獨立于其他控制或引導的操作能力,自主性更強調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自主性很早以前就出現了,例如戰爭中使用的地雷,地雷是完全自主的,你把它埋在土里,它不再需要人來控制它,它只會機械地執行它的功能,實際上什么也不做,直到有人踩到它為止。當一名士兵的腳踩在地雷上,使得某些參數得到滿足,進而地雷被激活后發生爆炸。人工智能可以具有“形式自我意識”,但不具備“實質自我意識”,換言之,人工智能具有的是弱自主性。
【資料圖】
圖注:“宙斯盾”使用的SPY-1D(V)雷達(圖片來源百度)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能夠自動識別、鎖定和打擊目標的智能化武器系統逐漸出現,并能代替人類執行簡單的決策命令。如美軍的艦載“宙斯盾”系統、以軍的“鐵穹”系統、俄軍的“競技場”主動防護系統、法軍的“鯊魚”系統等,由于這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目前還不高,自主交戰模式通常是最后選項。而在特定作戰領域,如網絡空間和電磁頻譜領域,人類只能依托智能化武器系統進行自主對抗。
從某種意義上說,支持人工智能的系統允許存在自主能力,但并不需要自主。如自主武器系統,這是一種無人參與情況下自主選擇目標進行打擊的武器系統。但是,要使武器具備自主能力,需要為武器系統提供大量的識別系統。以面部識別系統為例,這種識別系統通過大量的數據采集收集民眾信息。倘若該系統具備了完全的自主性,則這樣的識別系統可能會用于其它非法用途,導致事態失控。
未來,隨著智能化武器系統的自主對抗成為新常態,在人工智能領域或處理自主性問題時,人類的判斷是機器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將人工智能系統潛力最大化的方案并不是將人類完全排除在外,而是從“人在回路中”向“人在回路上”轉變。在多數情況下,人類戰士扮演監督員的角色,負責在開戰前輸入目標特征和設定交戰規則,觀察戰場交戰情況等。
專家簡介:翁宗波,軍事裝備科普專家,主要從事國內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裝備、聯合作戰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兵器》雜志等軍事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翁宗波(軍事科普作家)
策劃:金赫
科學審核:費伯禹(資深軍事編審)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標簽:
上一篇:緩解鼻塞流涕的多種原因?聽我來揭秘!-全球快報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荒原》:一個人的求生之旅《荒原》由左志國導演,任素汐、李晨主演,是國內首部聚焦于女性荒野求生題材的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叢來
2023-03-24 08:49
原標題:麥家:先人的腳步、心跳和靈魂靠什么傳下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馮源、殷曉圣“我突然想當作家了,我覺得小說既然可以這樣寫,我為什么
2023-03-24 08:37
原標題:落腳上海,既是個人更是時代的選擇(主題)——專訪《人生之路》總制片人魏巍(副題)解放日報記者張熠“上海出品”現實題材電視劇《
2023-03-24 08:34
原標題:考古專家:董家營西漢墓出土墨書題銘陶罐管窺漢代河東飲食生活中新網太原3月23日電(楊佩佩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發布消息,考古
2023-03-24 08:51
原標題:品味維米爾的繪畫藝術日前,荷蘭國家博物館將散落于歐洲各主要博物館的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作品齊聚一堂,舉辦了有史以來規模
2023-03-24 08:49
原標題:我國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形成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央視網消息: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了第六批1336個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至此,全國
2023-03-24 07:55
原標題:用匠心和巧手詮釋“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央視網消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文物工作者走向海外,在做好自身文化保護的同時,也在幫
2023-03-24 07:51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引題)技藝傳千載茶香飄萬家(主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
2023-03-24 07:43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引題)技藝傳千載茶香飄萬家(主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
2023-03-24 07:36
原標題:微綜藝,小荷已露尖尖角從芒果TV的10分鐘超高速推理類節目《yesorno》、騰訊視頻的“小鮮綜”《毛雪汪》,再到百度的行業達人技能挑戰
2023-03-24 07:44
原標題:山東:探索古建筑保護利用新路徑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孫叢叢保護好文化遺產,對于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深化文明
2023-03-23 15:56
原標題:電影《心靈家園》關注“兒童尊嚴”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一部反映兒童心理救助的電影《心靈家園》日前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導演竹
2023-03-23 15:55
原標題:導演新海誠攜新作做客北大(引題)期待《鈴芽之旅》帶來治愈與勇氣(主題)今晚報北京電(記者丁曉晨)新海誠導演的新作《鈴芽之旅》
2023-03-23 14:49
原標題:推出三大主題演出季打造藝術普及活動(引題)“福吉天長”送來天歌藝術盛宴(圖)(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生)昨日,
2023-03-23 13:47
原標題:唱作人王琪分享《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創作靈感(引題)以熱誠之心點亮音樂夢想(主題)今晚報記者高麗在天津音樂學院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2023-03-23 13:39
原標題:煙臺(引題)新場景新業態助力文旅消費實現“開門紅”(主題)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通訊員旅宣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是當
2023-03-23 13:38
原標題:大量空鏡、對話和情緒留白令觀眾觀感錯亂和不適(引題)《回響》不響,馮小剛再遭滑鐵盧(主題)今晚報記者劉桂芳從開播前的期待,到
2023-03-23 13:44
原標題:天津京劇院受邀參加泰州“百梅爭艷”活動(引題)《穆桂英掛帥》王艷文武雙全(主題)今晚報泰州電(記者王洋)天津京劇院梅花獎得主
2023-03-23 13:44
原標題:巖彩畫研修班助力重拾中國文彩中國文化報訊(記者張影)秉承弘揚傳統技藝、重拾中國文彩的理念,3月至4月,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
2023-03-23 11:42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報告文學排行榜”發布10部作品入選中新網北京3月22日電(記者上官云)記者獲悉,《中國作家》雜志社主辦的2022年度“全國
2023-03-23 11:50
原標題:與36名中國作協基層會員暢談文學——(引題)王蒙:生活才是創作的常青樹(主題)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新聞人物】3月21日,春分當日,
2023-03-23 10:33
原標題:熱門展一票難求!各地延續“博物館熱”排隊觀展成常態今年以來,各地掀起“博物館熱”,處處可見排隊觀展的火熱場面。各大博物館也紛
2023-03-23 10:46
原標題:《烏梅子醬》流量與爭議齊飛,爆款小情歌道出行業隱憂(引題)算法至上,流行樂壇將成“口水歌”天下?(主題)文匯報記者黃啟哲你也
2023-03-23 10:41
原標題:49國駐華外交官開啟2023“發現中國之旅”光明日報記者韓業庭光明日報北京3月22日電(記者韓業庭)3月21日,2023駐華外交官“發現中國
2023-03-23 10:33
原標題:直擊娛樂圈種種亂象,被貼上“敢拍”標簽(引題)《春日暖陽》:找準了問題,但給錯了答案(主題)文匯報記者衛中當紅流量明星不僅拍
2023-03-23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