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鈞瓷技藝的恢復,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鈞瓷,更多的收藏愛好者去收藏它,隨之鈞瓷的收藏價值也體現出來。一些鈞瓷愛好者探討最多的一個問題是,鈞瓷的燒制方式也從柴燒到煤燒再到今天的氣燒,到底哪種燒制方式更值得收藏,對于這些我們怎么看?
鈞瓷的燒制工藝大致有三種,柴燒、煤燒、氣燒,不同燃料燒制的鈞瓷,藝術效果上各有千秋。
(資料圖)
鈞瓷燒造的歷史
宋代時鈞瓷始于柴燒,金元時期開始出現煤燒,到元代末年由于煤炭淺層枯竭,深層煤炭不易開采,又改用柴燒。
到了明代,由于南方瓷器崛起,北方連年戰爭,樹木柴草被毀,燃料缺乏,大多鈞窯停燒。
直到清朝末年,鈞瓷開始恢復,當時多在燒碗窯中帶燒。后來又在爐窯內用藍炭(沒有燒透的煤炭,煙少易燃)燒制。
20世紀50年代初,神垕的任堅工程師試建倒焰煤窯燒制鈞瓷成功。
從20世紀50年代初直至1994年,鈞瓷都用煤燒。
1994年,禹州市鈞瓷研究所和孔家鈞窯相繼試驗液化氣燒制鈞瓷成功。該技術從防止空氣污染、減輕勞動強度、改變鈞瓷作品空間等方面有明顯的優點,很快在神垕窯口推廣,并在實踐中對氣燒方式進行了改進和完善。
2002年年底,鄭州大學閻夫立鈞瓷藝術工作室又開始用天然氣燒制鈞瓷。當氣燒鈞瓷成為主流后,神垕瓷區一直保留少量煤燒鈞瓷窯,沒有斷燒。
2004年,禹州市鈞瓷研究所、星航鈞窯、晉家鈞窯又成功地恢復了柴燒鈞瓷工藝。一些窯口在煤燒鈞瓷、氣燒鈞瓷的同時,也兼做柴燒。
所以市場上就出現了柴、煤、氣燒三大主流鈞瓷產品百花齊放的局面。
鈞瓷柴燒、煤燒、液化氣燒的區別
【從窯變效果上看】
柴窯制品釉色相互滲化過渡自然,呈現出清麗淡雅、俊秀飄逸的藝術風格。
煤窯制品具有熱烈奔放、生氣勃發的藝術風格,釉面容易出現山水畫面或霞彩紛飛的藝術效果。
氣窯制品一般都鮮艷明亮、色彩秀麗。在合理的燒成制度下也能產生豐富多彩、品味高雅的藝術效果。
【從工藝上講】
鈞瓷燒制工藝復雜。從選料到燒成,自古就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說,無論哪道工序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加之燒制極其復雜嚴格,這是鈞瓷珍品率極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鈞瓷燒造“十窯九不成”。
煤燒鈞瓷勞動量最大。產品需要裝匣缽,煤質需要嚴格把關,燒池需要清理,每次燒窯點火需要裝窯、鋪燒、砌堵窯門,燒成中需要添火、撬火、平火、蓋天眼、捂火還原等,工藝最復雜,成品率也較低。
其次是柴燒。柴燒工藝要求與煤燒有類似之處,但由于柴燃燒火焰長,柴的質量比較直觀,比燒煤少了出渣撬火的勞動量,成品率比煤燒略高。
氣燒勞動量相對較小。不用匣缽,使用現代抽屜窯或者梭式窯,無論溫度、氣氛都容易掌握,成品率也高。
【從燒成的表面效果看】
煤的火焰短,靠的是輻射升溫,加之煤的成分復雜,燃燒時火焰較難控制,燒成效果常常豐富凝重、剛勁深沉,頗有男性的陽剛之氣。
柴的火焰綿軟柔長,燒成速度緩慢。由于木炭隨火焰與釉接觸,使釉面變化溫潤如玉、細潤柔和,有女性的陰柔之美。
而氣燒溫度氣氛容易控制,只要燒成制度合理,較易達到人們所期望的藝術效果。
從1994年氣燒工藝普及以來,氣燒鈞瓷多是明亮艷麗,這與人們的現代審美習慣和市場需求有關。由于去掉了匣缽束縛,大件異型體鈞瓷也越來越大,釉色也愈加鮮艷奪目。這樣,就使人們有個錯覺:氣燒鈞瓷色彩艷麗但失之輕薄,沒有煤燒厚重、柴燒溫潤。但真正掌握氣燒技術,采用一些工藝手段,完全可以燒出煤燒和柴燒的效果,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氣燒的燒制方式,更符合當下代碳環保的理念。
從收藏的角度來說,鈞瓷藝術品的收藏,無論哪種燒成方式,首先要看的是作品的造型和窯變效果。在此基礎上,作品文化背景、尺寸大小、燒制難易都應是考慮的重點。當然,柴燒、煤燒作為一種鈞瓷燒造的歷史文化,也應是收藏的因素之一。
上一篇:如果《流浪地球》中海平面上升成為現實,人類可以逆轉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西方兒童文學中的兔子許多動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內涵,但兔子在很多文化中都是與繁榮、富足和繁育聯系在一起。在
2023-02-17 09:44
原標題:演唱會日期未定黃牛已在售票(引題)線下觀演別被“代搶票”套路了(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壽鵬寰?實習生虎巾杰隨著疫情管控的放開,
2023-02-17 09:44
原標題:山西發布碧村遺址考古成果揭示黃河岸畔的先民生活中新網太原2月16日電(記者楊杰英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6日對外發布興縣碧村新石器
2023-02-17 09:33
原標題:《流浪地球2》海外上映獲好評講述太陽出現危機,人類聯合拯救地球的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在今年春節檔實現了海外多地與國內同
2023-02-17 09:55
原標題:電影《滿江紅》“秦檜周邊”引爭議緊急下架(引題)影視周邊開發要有“邊界意識”(主題)解放日報記者鐘菡簡工博日前,電影《滿江紅
2023-02-17 09:39
原標題:下崗工人23年創作15部文學專著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國通訊員何所謂)近日,著名的“工人詩人”王學忠的新書《王學忠新詩文
2023-02-17 08:50
原標題:“考古中國”通報5項重大進展(主題)再證中國史前文化與社會發展(副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日前,國家文物局在京
2023-02-17 08:35
原標題:慰問演出到一線近日,全總文工團“‘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團結奮斗新征程”主題慰問演出,分別在即墨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車
2023-02-17 08:34
“藝術為城市添彩”原標題:位置遠離鬧市,活動頗具特色(引題)在北京五環外,走進藝術“中間”(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曹雪盟?核心閱讀在北京
2023-02-17 08:43
“深觀察”原標題:推動影視業高質量發展——電視劇創新發展縱橫談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苗春?2月8日,第一屆“新號角”電視劇導演之夜在京舉行
2023-02-17 08:42
原標題:揭秘《西游記》:孫悟空的顏值到底啥水平?中新網北京2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在各種古典小說中,《西游記》是當之無愧的超級IP,由此衍
2023-02-17 05:43
原標題:黃州的根脈在赤壁,赤壁的文化在蘇子(引題)?“玩家”蘇東坡:“二賦一詞”誕于山水之間(主題)2月12日,湖北黃岡,春雨微寒。位于
2023-02-17 05:54
原標題:山西運城西吳壁遺址商代墓地考古成果公布為晉南地區商代學術研究提供證據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對外公布運城絳縣西吳壁遺址商代墓地考
2023-02-16 16:43
原標題:“演”過古裝劇再試民國劇(引題)?曾翻拍“甄嬛”的上海阿姨又來橫店了(主題)昨天,曾經因為翻拍“甄嬛”微電影火遍全網的上海阿
2023-02-16 16:34
原標題:紀錄片《中國游戲紀事》首映會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日前,紀錄片《中國游戲紀事》首映會在廣州黃埔舉辦。本片由中國音像與數
2023-02-16 15:56
原標題:漫威新片《黑豹2》水土不服,《蟻人與黃蜂女》接棒再戰(引題)?15年引進路,從熱捧到遇冷(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作為2023年引進的
2023-02-16 15:46
原標題:《星落凝成糖》江蘇衛視定檔!(引題)?陳星旭一人分飾四角(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由朱銳斌執導的古裝神話愛情劇《星落凝成糖》
2023-02-16 15:34
原標題:中華劇院拓寬劇場運營推動城市高品質文化發展(引題)?中華戲曲精品邀請展三月啟幕(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王洋)“國粹芳華經典
2023-02-16 15:38
原標題: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正式開展2月15日,國家圖書館開年大展——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展
2023-02-16 15:47
原標題:溯源中國歷史探索中華文脈——走近“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展”殷商甲骨文、居延漢簡、敦煌遺書、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是上世紀初
2023-02-16 14:35
原標題:消逝在《風再起時》的香港往事文匯報記者柳青梁朝偉和郭富城主演的《風再起時》,拍攝于2017年,差不多同一時候,導演王晶在拍攝類似
2023-02-16 14:34
原標題:5項“考古中國”項目重要成果公布(引題)?河北尚義四臺遺址考古有突破(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昨天,國家文物局公布5項“
2023-02-16 14:38
原標題:9分以上4分以下,新開綜藝為何越來越兩極分化文匯報記者衛中《快樂再出發》第二季以9 5分的網絡評分進入收官倒計時,《大偵探》第八季
2023-02-16 14:51
原標題:馮唐暢銷小說首次搬上舞臺根據著名作家馮唐暢銷小說《北京,北京》改編的話劇《春風十里不如你》,將于4月7日至9日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
2023-02-16 14:32
原標題:《十字街頭》回歸,導演黃盈談創作初衷(引題)?按照理想堅定地往前走(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國家大劇院制作話劇《十字街頭》將于2
2023-02-16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