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謝基偉(南京大學)
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揭示了在寒冷、黑暗宇宙中隱藏在冰冷云層中的驚人分子。消息一出,科幻迷們坐不住了,難道真有外星生命的存在?別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生命起源前分子”。
(資料圖片)
由韋布望遠鏡的近紅外相機拍攝的圖像描繪了Chamaeleon I分子云的中心區域圖片來源:NASA/歐洲空間局/加拿大航天局
地外生命,真的存在嗎?
“是否存在地外生命?”、“人類在宇宙中是否孤獨?”這是一些有趣但很根本的問題。經常有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這些問題感到無比好奇,同樣的,科學家們也會經常思考這樣的問題。從科學和歷史兩個方面進行推理,地外生命是存在的,人類在宇宙中并不孤獨。
從科學方面來說,宇宙的龐大幾乎超越我們的想象。我們所處的銀河系至少有千億顆恒星,而整個宇宙至少有千億個星系。雖然一顆恒星周圍有生命的行星概率很低,但是一個很小的數乘以一個很大的數很大可能不會只能等于1(即我們的地球)。換句話說,宇宙中很可能還存在像地球一樣有生命的行星。
從歷史方面來說,“人類是否孤獨?”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問題。幾十萬年前,遠古人已經開始好奇大地的遠方是否有他們的同類?于是找到不同的族群,形成部落和國家。五百多年前,哥倫布等航海家好奇大洋的彼岸是否有他們的同類,于是發現了新大陸,形成全球化和人類共同體。
現在,我們仍然好奇同樣的問題——人類是否孤獨?不過,此時我們面對的是太空,是浩瀚的宇宙。我相信歷史還是會給出同樣的答案。
雖然我相信地外生命的存在,但是真正發現它們甚至聯系它們,并非一蹴而就,人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此次韋布望遠鏡檢測“生命起源前分子”這一發現,只是探索地外生命長途中的一小步。它進一步從科學上支撐了“存在地外生命”、“人類在宇宙中并不孤獨”這樣的信念。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觀測Chamaeleon I分子云的紅外光譜
光譜中的各種譜線特征揭示各種分子的存在
圖片來源:ILLUSTRATION: NASA, ESA, CSA, Joseph Olmsted (STScI)
SCIENCE: Klaus Pontoppidan (STScI), Nicolas M. Crouzet (LEI), Zak Smith (The Open University), Melissa McClure (Leiden Observatory)
“生命起源前分子”究竟是什么?
“生命起源前分子”其實就是生命起源前一般存在的較為簡單的分子,比如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氣、甲烷、甲醇等。它的發現并不代表人類已經找到了地外生命。其實,此前也曾發現過一些所謂的生命起源前分子,比如在一些系外行星的大氣中,以及在一些年輕的恒星天體周圍。
但是,此次依靠韋布望遠鏡的強大探測能力所觀測到的這些分子,是在格外致密和寒冷的分子云中存在的。而且由于韋布望遠鏡非常寬的光譜覆蓋范圍,它能同時探測到很多分子譜線。
這次研究也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一次對這些恒星和行星形成之前冰成分的觀測發現。這次研究的科學意義在于,它揭示了早在恒星和行星誕生之前,這些所謂的生命起源前分子(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一些有機分子如甲醇等)就已經在分子云的冰深處形成。
韋布望遠鏡——最理想的觀測選擇
作為有史以來觀測能力最強的紅外空間望遠鏡,大至宇宙,小到行星的各個天文領域中,韋布望遠鏡均能取得前所未有的發現。
它能看得很“遠”,它能看到宇宙誕生后第一批形成的恒星和星系,讓我們對宇宙的誕生,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有全新的理解。它又能看得很“細”,除了能發現彌漫在宇宙中分子云中的各種冰分子,它還能探測太陽系外行星大氣的成分,極大地拓展我們對行星,包括地球,以及生命起源的認識。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對于本次發現,韋布望遠鏡是當之無愧的“幕后功臣”。發現這些分子的基本原理是:背景恒星的光穿過分子云被望遠鏡的光譜儀觀測到。分子云中的各種冰分子通常會吸收特定波長的光子,在光譜上留下印記,即光譜吸收線,從而被探測發現。
很多分子譜線落在紅外波段,這正是韋布望遠鏡工作的主要波段。這次的觀測對象是兩個致密分子云,因此光穿過后到達望遠鏡的信號非常微弱的,必須要大型的(聚光能力強)的望遠鏡,如韋布望遠鏡才能探測到。
其它的天文望遠鏡能觀察到嗎?答案是基本不能。首先,為了排除地球大氣中各種分子(水,二氧化碳等分子)的影響,不能使用地面望遠鏡。而對于空間望遠鏡而言,雖然哈勃的觀測能力也很強,但它的工作波段主要在光學和近紅外,對中紅外和遠紅外無能為力。
因此,韋布望遠鏡是目前這方面最理想的天文望遠鏡。它的口徑比哈勃還大,聚光能力更強,能探測到更暗弱信號,并且其工作波段在紅外波段覆蓋廣,能發現大量的分子譜線。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觀測充滿恒星的創世之柱
圖片來源:Veer圖庫
結語
本次研究是“冰河時代”(ice age)項目的一部分,這是韋布望遠鏡的13個早期釋放科學項目之一。這些觀測旨在展示韋布的觀測能力,并讓天文學家學習如何充分利用該儀器。
預計未來韋布望遠鏡將開展近一步的觀測工作,以助我們了解冰如何從最初的合成演變到原行星盤的彗星形成區域,從而揭示哪些冰的混合物(哪些元素)最終可以輸送到類地行星的表面,或融入巨行星的大氣層等重要科學問題。
此次發現并不意味著真正找到了地外生命,但可以將其視為人類在探尋地外生命的征途中邁出的又一步。它揭示了早在恒星和行星誕生之前,這些所謂的生命起源前分子就已在分子云的冰深處形成。考慮到分子云彌漫宇宙各個角落,因此這項研究的結果也意味著生命起源在宇宙各處存在著相近的初始條件。
這一發現,從科學上支撐了“存在地外生命”、“人類在宇宙中并不孤獨”的信念。而正是這種信念的存在,促使著人類對宇宙不懈探索,不斷將一個個“信念”變成一個個“常識”。
上一篇:最新!中國地圖,這樣才規范! 每日快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過山車與莎士比亞本不矛盾戲劇或言藝術之于觀眾,是一種單純技術性、服務性的滿足,還是肩負啟迪、滋養、引領的使命?打造具有莎士比
2023-02-16 10:44
原標題:“文創”不能曲解歷史湖北日報評論員程曼詩近日,某網站上推出電影《滿江紅》的周邊眾籌項目,其中的“宰相令牌”香薰、“Q版秦檜”書
2023-02-16 10:43
原標題:從觀看到參與,方興未艾盡管沉浸式戲劇有著較為豐厚的歷史積淀和創作實績,然而究竟什么是沉浸式戲劇?沉浸式戲劇以新穎的演出形式、
2023-02-16 10:33
原標題:《外婆的澎湖灣》原唱劉文正過世(主題)于2022年11月12日因病逝于美國當天正好是他70歲生日(副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壽鵬寰據臺媒報
2023-02-16 10:48
原標題:網絡劇的獨特發展楊慧我國網絡劇從誕生以來,產生了眾多熱門作品。對于在視頻網站看網絡劇也看電視劇的普通觀眾而言,網絡劇和電視劇
2023-02-16 10:50
原標題:科學家看《三體》會被劉慈欣哪些“腦洞”戳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杰群2月14日,《三體》電視劇在高潮中收官,豆瓣8 4分。當科學家
2023-02-16 09:53
原標題:云南晉寧古城村發現已知保存最完整先滇時期環形貝丘遺址中新社昆明2月15日電(記者胡遠航)15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布晉寧古城村遺
2023-02-16 09:50
原標題:又一位文旅局長火出圈!今年要去哪玩,太難選了……中新網北京2月16日電(記者王詩堯) 四川的文旅局長卷起來了 ,近日,這樣一則熱搜進
2023-02-16 09:35
原標題:文博自媒體如何實現“良性循環”?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源隆近年來,多家博物館開啟了“云看展”模式,線下展廳、文物等都被搬到了手機屏
2023-02-16 09:45
原標題:全省唯一!這批廣東“手抄劇本”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卜松竹通訊員黃大毅)近日,國家檔案局發文公布了第
2023-02-16 09:51
原標題:故宮等7家文博機構聯手(引題)?凌家灘出土文物首次“大團圓”(主題)玉豬、巨型石鉞、三角葉形飾……正在安徽博物院新館展出的“璀
2023-02-16 08:45
原標題:剛柔并濟的《楓葉如花》作者:石俊越劇《楓葉如花》讓我們看到了越劇編創演的全方位突破和富有現代特色的審美效果。越劇在上世紀末和
2023-02-16 05:51
原標題:《穿過月亮的旅行》發布預告(引題)張子楓胡先煦搭檔夫妻(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發布“奔赴見你”版海報及
2023-02-15 16:45
原標題:熱搜第一!《滿江紅》周邊下架2月14日, 滿江紅周邊下架 引發網友關注,沖上了微博熱搜第一。據了解,2月13日晚,一眾籌網站發布了“
2023-02-15 16:42
原標題:《流浪地球2》和《滿江紅》分別為173分鐘和159分鐘,這似乎挑戰了關于電影時長的一些傳統觀點(引題)?電影越來越長,會成為趨勢嗎?
2023-02-15 16:34
原標題:讓考古遺址博物館更加有聲有色吳萌日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立項名單第四度“上新”。至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建成55家,立項80家。
2023-02-15 16:39
原標題:《星落凝成糖》收官“蜜糖三部曲”(引題)陳星旭一人飾四角(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楊文杰古裝神話愛情劇《星落凝成糖》定檔2月16日起
2023-02-15 15:49
原標題:言承旭再次出演愛情劇(引題)“不老男神”還能俘獲觀眾的心嗎?(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2001年,言承旭憑借《流星花園》道明寺一
2023-02-15 15:46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發布2023“考古中國”五項重要考古成果中新網2月15日電據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號消息,國家文物局2月15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
2023-02-15 15:53
原標題:湖北建始:香甜的非遺文化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花坪鎮,非遺傳承人吳際安正在制作花坪桃片糕。吳氏后代不斷改進和創新工藝,制作花坪桃
2023-02-15 14:55
“新語”原標題:文博數字人有外形也要有內功著眼長遠,數字人發展不僅關乎技術之“形”,更在于創意含量與文化內涵之“芯”,既要有外形也要
2023-02-15 14:55
原標題:《流浪地球2》衍生品銷售火爆(主題)打破國產大片只關注票房的局限(副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春節檔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2》票房
2023-02-15 14:39
原標題:上海京劇院新版京劇《大唐貴妃》即將亮相國家大劇院2月14日,京劇演員史依弘在媒體見面會上演唱《大唐貴妃》中的唱段。2月14日,上海
2023-02-15 14:37
原標題:展演廳丨北京人藝《茶館》再開張,年后再演“看家戲”編者按:文藝演出以多姿多彩的形式、精彩紛呈的內容、鮮明高超的藝術感染力,深
2023-02-15 14:47
原標題:山西發布運城東渠遺址考古成果:或可證實“后稷教民稼穡于稷山”中新網太原2月14日電(記者楊杰英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4日對外公布
2023-02-15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