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山西晉城市積極探索網絡市場交易一體化監管新格局

時間:2023-08-25 15:24:50    來源:中國質量報    

一盤棋 一股勁 一張網


(資料圖)

山西晉城市積極探索網絡市場交易一體化監管新格局

□ 田建強 牛慧清 本報記者 秦海峰

近年來,山西省晉城市經濟總量一直全省靠前,由此也帶動了網絡經濟迅猛發展。截至目前,晉城市現有各類電子商務經營企業26382家,從事網絡交易經營主體7071家,“互聯網+”平臺、網站、微商、網絡直播等網絡交易市場呈現“小而全”的特點。

針對這種情況,晉城市市場監管局圍繞“依法管網、以網管網、信用管網、協同管網”基本布局,從用好平臺、分類監管、培育人才、健全機制4方面發力,積極探索網絡市場交易一體化監管新格局,推動網監工作再上新臺階。

用好3個平臺,提升綜合管網能力。該局充分發揮網絡市場監管局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建立完善日常協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聯合開展網劍專項行動,協同辦理網絡市場違法大案要案;全面推進網監平臺應用,利用“網絡交易監管系統”以網管網,注冊用戶覆蓋基層監管單位和人員,基本實現線下力量支持線上監管、線上數據賦能線下執法目標;嚴格要求電子商務平臺履行資質核驗、登記管理責任,完善平臺規則,全面落實平臺基本義務、治理義務和協助管理義務,督促平臺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暢通消費評價路徑,公示信用評價結果及知識產權規則、網絡禁售商品等制度,引導店鋪自覺樹立“誠信就是購買力”意識。

分級分類監管,全面落實主體責任。該局針對現階段晉城市網絡經營主體現狀,將其歸結為電子商務平臺、平臺內經營者、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經營者(如抖音、快手)以及相關服務提供者五大類,借鑒相關市場分類監管經驗,根據網絡經營主體類型、交易規模大小、信用評價等級等指標,探索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對規模較大的平臺突出全面規范,從嚴要求,強調主體責任落實;對平臺內經營者實施信用激勵,監測跟蹤差評信息,定期發出消費提示;對自建網站和相關服務提供者突出抓配合、保安全,提升用戶體驗感;對新模式新業態等其他網絡服務經營者采取包容審慎的管理方式,積累先行先試經驗,定制個性化監管舉措。

注重培育人才,持續優化網絡環境。該局注重網監人才培養,努力打造一支既精通業務又懂網絡技術的骨干隊伍。每年組織開展相關培訓,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執法能力。今年該局舉辦了網絡交易監管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班,培訓中就網監工作中遇到的難點進行分組討論,培訓取得了預期效果。同時,利用各種途徑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提高電商經營者守法意識。如開展“平臺點亮”行動,全面推進電商經營者“亮照、亮證、亮規則、亮標準”,依法履行信息公示義務,持續優化網絡環境。截至目前,晉城市電商企業亮照率達99.2%,位列該省第一方陣。該局推動本土電商入駐“全國12315平臺”,目前山西省首家電商平臺“12315消費維權服務站”已經掛牌,開通了網購消費爭議調解的快速通道。

健全監管機制,營造社會共治氛圍。該局強化內部協同,在持續推進電商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同時,加快推進全系統由注重線下監管向善于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轉變,從注重履行自身監管職能向善于促進部門協同監管轉變,著力構建各業務條線上下聯動、左右互通、協作配合的全方位、立體化網絡交易市場監管格局。該局還充分發揮網絡市場監管局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加強部門間監管執法合作,構建銜接順暢、高效協同的網絡市場跨部門監管格局。不斷深化與“紅盾云橋”“紅盾京通”合作,協同解決網絡市場監管難題。此外,加強與行業協會、電商企業的溝通合作,引導其更好發揮自治自律作用,形成電子商務各方參與的社會共治格局。

晉城市市場監管局探索網絡市場交易一體化監管新格局以來,共監測各類電商企業56480家次,發現涉嫌違法違規線索210條,責令161家網站規范整改,依法查處違法案件58起,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優化網絡交易營商環境,促進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質量報》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